第746章

李浩洋快步靠近星期六,询问情况,得知没受伤后,迅速持枪扫荡楼顶,消灭残余日军。楼顶的大部分日军都被击毙了,只剩两名受伤的日军退守东南角,手持步枪射击顽抗,死不投降。李浩洋也没打算留活口,*子弹很快横扫过去,当即将两人打得浑身冒血,随后惨叫着滚下楼顶,尸体坠落地面。

马和伊娜很快也爬楼顶,四人开始清理战场,日军的尸体不用理会,直接将四门炮击炮和炮弹集在一起。他们取出*,安装在迫击炮,点燃*,快速后撤而下。四人沿着楼顶抵达三楼转弯处,楼顶的*起爆,随即引爆迫击炮炮弹,发出连串巨响,楼顶都被击穿了。

四人没多停留,快速离开水泥建筑物,穿过空旷地带,返回吉普车旁,安全车。邦克驾车绕行会合克拉克校等人,全力进攻另一侧的水泥建筑物,优势明显。失去迫击炮火力的掩护,坚守在该建筑物内日军很难阻挡美军的进攻,但仍旧死战不退,极为顽固,战斗异常激烈。

克拉克校亲自指挥75毫米*炮轰击日军坚守的水泥建筑物,没几炮便轰开一个缺口,突击队迅速冲入。日军同样逐楼坚守,准备和美军近战肉搏,以此抵消他们火力不足的劣势。可是美军却使用*攻击,简易工事根本挡不住炽热的火焰,烧得日军惨叫乱窜,很快是失去抵抗能力。

美军突击队随后跟进,*轰击加*扫射,逐一搜杀楼层房间的内日军,简单粗暴有效,势不可挡。美军突击队不久便冲杀顶楼,遭遇残余日军拼死抵达,为争夺楼梯入口展开反复厮杀。日军据守楼顶转弯处,*无法直接喷烧对方,同时火焰会反卷,威胁自身。

美军突击队随即投掷大量*攻击,连续轰击坚守的日军,最后掩护*小组冲过转弯处,猛烈喷烧日军的简易工事,楼梯入口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日军最后抵抗被击溃了,浑身冒火地四散奔逃,惨叫声极为凄厉。多名日军忍受不了被活活烧死的剧痛,径直从窗口跳下,当场摔死。

但有摔断腿没死的日军,继续躺在地冒火燃烧,惨叫更甚,远远传开。美军没有补枪结果该名日军的性命,任由他继续燃烧惨叫,纷纷绕行而过,不断前进。这支美军两栖部队自登陆以来,伤亡很大,但并非和日军正面作战造成的,全是因偷袭所致,所以恨透了日军,烧死活该!

水泥建筑物内日军很快被清除干净,突击队退出,跟随大部队顺着马路前行,逐渐朝深市区深入。美军两栖部队虽然消灭了拦阻的日军,可没有人感到特别高兴,几十名日军如此难缠,马尼拉城内可还有近两万名日军在坚守,进攻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是第一次打攻城战,远预想惨烈,心情再也不想刚登陆时那么轻松了!

李浩洋等人没有参加对水泥建筑物的攻击,继续充当机动部队,伴随侦察排突前侦察,逐渐深入市区内。克拉克校仍旧计划走林肯大街,可以尽快抵达巴石河,夺取并守住马尼拉大饭店。但靠近林肯大街需要穿过不少居民区,地形复杂,便于日军埋伏,十分危险。而目前这条马路可以直通圣胡安大街,不必穿过居民区,相对安全一些。

可侦察排的任务是侦察林肯大街的情况,必须穿过居民区,没有其他选择。李浩洋等人无法改变克拉克校的决定,如果分头行动,很可能被日军个个击破,同样危险。大家随即决定给随侦察排一起行动,冒险穿越居民区,前往林肯大街侦察。李浩洋等人乘坐吉普车在马路快速行驶,试探两侧商铺是否要日军埋伏,如果他们敢开枪,立时会暴露位置。

李浩洋等人和侦察排互相掩护而行,不久抵达一处岔路口,里面便是地形复杂的居民区。邦克将吉普车停在岔路的口的隐蔽处,贝特朗操控车载重机枪警戒,李浩洋等人则打开军用地图查看,确定行进方向。侦察排的排长带着两名副手前来,大家一起研究行进路线,其余美军散开警戒。

军用地图是战前使用的,居民区的大体方位没有便,但沿街也多了不少临时搭建的简易木屋,用于安置难民,令本来复杂的地形更加复杂起来。伊娜对这里还是较熟悉的,建议沿着居民区的主路行进,距离最短,尽快穿越而过。李浩洋等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遂同意伊娜的建议,火速展开行动。

居民区愕道路本来狭窄,再加临街搭建木屋窝棚,不便吉普车快速行进,李浩洋等当即下车步行,搜索前进。邦克和贝特朗留在吉普车,跟在队伍后方行进,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很快进入居民区内。侦察排一共三十人,分成三组,每组十人,火力配置均衡,交替掩护搜索前行。

李浩洋等人作为机动部队,居策应,时刻准备应对突然情况。随着他们逐渐深入居民区,主路杂物越来越多,很多木制家具也被丢在路面,行进艰难。他们十分钟后转过一处弯道,前方的道路被废弃的车辆堵死,只有左侧小巷可以通行,里面光线很暗。美军侦察排长经验丰富,挥手示意大家停止前进,各自隐蔽,随后准备派人进入小巷内查看。

李浩洋及时打手势示意侦察排长暂停派人进入小巷,随后示意邦克接替贝特朗操控车载重机枪,对准堵路的废弃车辆进行火力侦察,也包括两侧的木屋,试探有没有日军埋伏。汽车堵路,小巷畅通,明显是个陷阱,目前情况不明,火力侦察是最佳选择,打破这令人沉闷窒息的僵局。

邦克是老机枪手,知道如何进行火力侦察,当即接替贝特朗操控车载重机枪,熟练对准废弃车辆进行射击,枪声立时打破主路的沉寂,远远传开。他持续而有序地射击堵路的废弃汽车,不久将火力延伸至附近的木屋内,打得木屑纷飞,甚是猛烈。他很快打出百发子弹,打得两侧木屋千疮百孔,不断发出吱呀声,似乎随时都会倒塌。

主路两侧的木屋内确实有日军隐藏,目的是想等美军进入小巷后,直接堵住去路,与埋伏在小巷内的日军前后夹击,彻底消灭突前侦察的美军。可美军是火力搜索打乱了日军的计划,木屋很快会倒塌,继续留在里面会被活埋,遂被迫冲出。二十多名日军相继从木屋内冲出,依托路障为掩体,开枪还击。

侦察排长很佩服李浩洋的判断能力,木屋内果然有日军隐藏,此刻被逼出,正是歼灭的好时机,说不定很可以抓一两个活口,获取情报。他立刻下令两组手下火力全开,压制日军,掩护突击组靠近路障,使用巴祖卡火箭筒轰开。侦察排是轻装阵,巴祖卡火箭筒放在吉普车,也包括*,数量不少。

李浩洋等人负责警戒小巷,防止有日军冲出支援,*和子弹步枪远近结合,足以封锁狭窄巷道。另外,还有亚伦的狙击步枪,随时提供精确火力支援,消灭日军的轻重机枪或掷弹筒。尤其是后者,曲射武器在复杂的环境威胁极大,而且移动迅速,很难定位,必须优先消灭。

美军侦察排大部分配备M1A1*,每组有两支自动步枪,用来弥补*射程不足的缺点,对日军实施后来压制毫无问题。两组美军火力全开,转眼便压制住日军的反击火力,掩护取回巴祖卡火箭筒的靠近掩体,发射高爆*,轰开路障。两个火箭筒小组迅速靠近路障,先后发射两枚60毫米高爆*,当场将堵路的废弃轿车轰开,露出近两米宽的缺口来。

路障后日军只携带了一挺99式轻机枪,难以对抗美军的火力压制,眼看路障被轰开缺口,马拼死拦阻,试图用杂物重新堵。可美军的火力极为猛烈,他们根本挡不住,转眼便伤亡过半,只能依靠残存的路障勉强抵抗而已。侦察排长立刻下令轰掉残存的路障,扩大缺口,尽快冲过去。

于此同时,李浩洋等人继续警戒小巷内部,却始终没有发现有日军赶来增援,情况很可疑。小巷两侧都是木制房屋,便于穿行隐蔽,如果日军打通木屋的墙壁潜行靠近偷袭,形势将极为危险。李浩洋当即示意马留下继续监视小巷,自己和伊娜编为一组,负责小巷搜查小巷左侧的木屋,星期六和亚伦一组,负责右侧的木屋,防止日军偷袭。

四人迅速分头行动,撞开近木屋的房门,快速冲入,仔细搜寻。李浩洋和尹娜一组,撞开房门后,直接冲入内间,发现木制墙壁并无缺口,但屋顶却传来响动,面有人。李浩洋和伊娜没多犹豫,马举枪瞄准屋顶开枪射击,子弹飞射不停,很快便将屋顶打穿,留下密集的弹孔。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http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