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道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伯昌既是仙,又是龙神,所居之地自然会出现灵异,更何况伯昌不止居住,还在不停地炼法。在伯昌炼法过程中,地底水脉觉察到了龙灵之力,在伯昌所在的小山山顶上凝聚了一眼灵泉。灵泉有灵,自然会自动吸收伯昌采集的日精月华,因此小山山巅出现了一口汇集日月精华而成的金色灵泉,小山得了钟灵之本自然变得钟灵毓秀。这座小山原来只不过是普通野山,伯昌居住之前灵气寡少,但以后就不同了,仰仗了这一口金泉便可成为周围灵脉会聚之所,说不得几百上千年之后会化为有名的灵山福地。
伯昌看山下各处灵气淡薄,山顶因为灵泉的存在却也不比普通的宝峰灵穴要差,自然更不愿意下山去,一直都是在山顶修行。巴特尔别有心思,看伯昌一直住在山上,自然而然山顶上就出现了一座精致而小巧的道观。小道观内前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大殿供奉人文始祖天皇羲皇,两侧偏殿供奉地皇女娲娘娘和人皇神农,而在道观后殿供奉三官大帝。供奉三皇,作为炎黄子孙天经地义,更何况伯昌还与其中的一位有一根毫毛的关系。太乙救苦天尊宝诰有云:太乙救苦天尊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对于边关草原这些有大量亡魂的地方最是适合不过。至于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释放幽冥业满之灵。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三官大帝都是掌管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阴阳救度的清福正神。
对于道观的建立,伯昌虽然没有表态,但是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于巴特尔这个面上憨厚的野心家接见次数,原来巴特尔求见十次,伯昌都不见得搭理一次,现在却能迎进观里见一两次。伯昌供奉这么多救赎之神,却是为了这草原上饱受风火之苦的残魂们能够不至于魂飞魄散。草原上不幸早逝的的青壮年都有不少,何况是身娇体弱的幼儿和风烛残年的老人。一遇到雪灾,草原老人为了部族延续,节省食物,就会绝食而死。凶残的部落甚至会以女人和奴隶们作为食物。伯昌建立救赎神的供奉之所,这些无辜惨死人的亡魂可以借助神力从顺利进入了轮回。
道观的建立使一些笃信鬼神的人过来参拜,有些人甚至在小山附近定居了下来。随着道观附近人口的增多,一些行商便到这里进行交易。随着行商的脚步,道观的名声也越传越广,一些蒙古贵族听闻道观灵验的名声,也会赶过来参拜。伯昌现在所在的蒙古部落是份数漠南蒙古,汉化程度还算可以,尤其是明朝建立漠南蒙古臣服,很多蒙古人被吸纳进卫所之后。很多部族为了得到明朝支持,不得不向汉人靠拢。
草木枯黄北风呼啸时,伯昌这时已经将伤养的差不多了,可草原度鬼才开始不久,伯昌想要放弃却有点不甘心。蒙古草原可以说是一个说是一个传道的好地方,气候苦寒,牧民生存艰辛,对神佛的崇拜自然虔诚。要放弃嘴边的这么大的一口肥肉,任谁也不会甘心!伯昌想了想,在汉人中选了几个识字的,开始教授他们一些道门典籍和知识。伯昌知道自己在草原上留不久,但是又不可能随便收一个人传法,只好给刘大嘴传书,让他派一个人来接手。
来年草长莺飞的时候,刘大嘴派来的人到了,伯昌决定继续西行。刘大嘴派来的是他那个不务正业的四子刘海,看着伯昌那张嫩的能掐出水的脸一脸不可置信。伯昌在小山上留了一个防御阵法,在金泉中留下了一些炼气法门,以待有缘。当然也给刘海传授一些东西,不然伯昌还怕刘大嘴说他小气。伯昌也不管刘海是怎么想的,将诸多蒙古贵人和大批信徒赠送的东西留给了刘海,就直奔敦煌而去。他算到朱允炆和魏鼎信就在敦煌一带,根本没有按他的话继续西行。
”啊~惨了,师父要我给师叔带的话忘了说!大师兄会打死我的!“等伯昌离开好几天,刘海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没干,顿时哀嚎起来,让道观里的道童怀疑新观主是不是脑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