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武当

在魏鼎信的介绍中,老观主乃是金天观第一代主持人,名为孙碧云,是陕西大荔人。他是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的弟子,身兼释道儒三家之长。他还做过北京的宫廷道士,侍奉过永乐皇帝。后来,被肃王朱楧请到兰州主持金天观。当时,为了迎接孙碧云,肃王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望仙桥。开始修建雷坛,请孙碧云主持道场。金天观附近的雷坛河就是因此而得名。

孙碧云本人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名重京师,声震关陇,一时黄冠羽客与内家同道,云集门下,金天观成了武当“内家拳术”的传播点,饮誉江湖,人莫敢欺。所以,在明代多次战火中得以保存下来。孙碧云真人还收了两个越南的高徒,一个叫阮无量,另一个黎真人,两人皆为明洪武甲子年(1381)进贡朝廷后留在中国了,二人因仰募孙真人道行高深,遂皈依真人门下,做了金天观的第二代主持。孙真人晚年因道观近于市廛,不耐其烦,离开了兰州入少华山,据传后来接到朝廷旨意又去营建武当。

金天观虽然行的是丛林(十方长住)规矩,因从孙碧云开始未有方丈在这里开坛放戒,所以它只能算半长住半子孙的道观。金天观修成后肃王朱楧延请武当山玉虚宫道人,张三丰和其高徒孙碧云来主持,张三丰辞而不赴,孙碧云应邀来到兰州,由此产生了许多传奇故事……

魏鼎信所说的武当和伯昌所知的大相径庭,初代祖师当然是张三丰不变,但传承弟子就有点混乱。大多数人知道的张三丰弟子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但是据魏鼎信所说武当七侠确有其人,名字除殷梨亭外都相符。剩下的这个人根本不叫殷梨亭,而是叫殷利亨。武当七侠中只有张松溪和张翠山是张三丰嫡传弟子,其他只能算是武当门人。至于孙碧云,也是张三丰嫡传弟子,但他常年在外,基本不再武当常驻,所以好多武当门人都不知其人。对于伯昌询问的武当五老,他虽然听老观主提过,却着实不清楚。蜀山中张三丰的嫡传弟子并不是武当七侠,而是包括武当五老在内的七个人。这七个人后来还自相残杀,只剩下两个人中一个还投入了佛门。

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好多修仙门派都有外围实力,派内更是等级分明。就如峨眉派,长眉祖师弟子众多,座下有东海三仙,罗浮七仙,还有转投佛门的屠龙师太沈绣等。这十几二十多人,说全都是长眉真人的嫡传弟子,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可能。不然的话,他们实力怎么可能差别那么大,而且还有人转投别派。再者,嫡传弟子也不是修行同样的功法。武当山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其中“宫”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观”次之,“庵”又次之。无论九宫,还是八观,甚至是三十六庵,都有自己的法脉,虽然有些不是张三丰所传。武当派对外虽然称派,但实际上分为教和派两支。武当教是以张三丰所传的武当派为首的武当山各传承组成的联盟,而武当派则是张三丰嫡传。但是这两个分支的界限又不明确,武当弟子根据自己所求在其中转来转去的。

比如孙碧云,他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玉虚宫所收的嫡传弟子,自然归属玉虚宫,是玉虚宫道人。而武当七侠,是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紫霄宫所收的弟子,是紫霄宫弟子。而心明神尼秦铭心、灵灵子吕灵元、林莽、郝行健、李琴生等人却是张三丰在天柱峰太和宫收录,本身就有武当山上旧有的法脉传承。

说到这里,大家想到什么了?武当山有教有派,道统又有武脉和法脉之分。孙碧云和武当七侠是武脉弟子,灵灵子他们是法脉弟子。孙碧云和武当七侠是素人拜师,灵灵子他们是带艺投师。孙碧云和武当七侠得了张三丰自己的教统,灵灵子几人被张三丰传授了真武大帝的传承。灵灵子等人拜师之后,因学习了真武大帝的传承而得意不已,自认武当正统,并且还得到了武当弟子们的认可。但是灵灵子几人对于张三丰的武道传承似乎有点不屑一顾,只学习了个皮毛就不再注意了。

张三丰能得真武大帝的认可,从而得了传承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武道,他本人也是以武道修炼至金仙飞升天阙。至于为什么武当内乱时,武脉弟子基本毫无损伤,而法脉弟子却凋零殆尽,那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