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
见到了东平侯,已经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曹化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王承恩不想打哑谜告诉黄汉锦州不稳的消息。
黄汉见二位内相是真心实意来讨教,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让他们大可放心,即便反了辽镇祖家军,宁远、山海关人马也足以坚守住关宁防线。
只不过朝廷必须厚待坚守辽西的将士们,不能让几大万将士们缺粮少饷,也千万不能抽调兵力跟建奴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新关宁军”。
建议朝廷加大蓟镇防区的建设力度,特别要注意大安口、龙井关、古北口等等蓟镇长城关隘,避免重蹈覆辙。
北方守住外长城防线,西边守住内长城,南边以黄河为界派遣重兵严防死守,使得京畿之地不会再次被建奴蹂躏,更加杜绝流寇烧杀抢掠。
只要能够确保京畿重地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广平府、大名府、河间府长治久安,大明的根本就不会被动摇。
黄河真没有藏私,说出的话都是真知灼见,建议皇帝万万不要拆东墙补西墙,严防死守京畿之地,使得这个人口密集区不被兵灾祸及而诞生出几百万流民是底线。
这其实是在做不到全歼流寇的情况下采取干脆让河南、陕西、山西那些已经被打烂的地方做战场,不惜让那里千里无鸡鸣也要确保京畿之地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两个内相完全听明白了,又讨教了许多如何安民的方法后才施礼道谢后回了紫禁城。
当天晚上,曹化淳和王承恩就把东平侯的见解回禀天子,崇祯提防、猜忌黄汉是因为黄汉能力超群,黄汉的建议他听得很认真。
黄汉断言即便祖大寿献锦州投敌,黄沂州、杨大郎、杨大年率领的以蓟镇、山海关、宁远三位总兵节制的人马形成的六七万“新关宁军”足以应对来自于建奴的攻击,固守宁远防线毫无悬念。
这个结论使得连续几个晚上失眠的皇帝放心了,当晚睡了一个踏实觉。
第二天早朝,皇帝就直接下旨派遣黄得功带领京营人马四千驻守卫辉府一线,派遣周遇吉率领四千人马协守古北口一带三百里长城,派遣孙应元协防内三关也给了四千京营人马。
赐予方正化尚方宝剑,赋予这个监军大太监更大权力,他不仅仅提督京营还负责监督整个京畿之地的驻军,发现作奸犯科的将佐可以先斩后奏。
方正化得到天子重用当然尽心尽力,他立刻带领几个心腹太监和一个千总京营骑兵开始巡视内长城和蓟镇关隘。
守好京畿之地就是稳住大明根本是东平侯在祸乱不已的情况下提出的新构想,京师所有的文官武将都高调表示支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少京官的家小都在京畿之地生活,在管不了其他人安全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自己和家人安全无虞再好不过,支持率自然百分百。
崇祯还有密旨下达给洪承畴,意图当然是防范于未然,尽可能削弱祖大弼、祖大成等等率领的几千辽镇人马。
崇祯七年底的洪承畴有可能是大明最有权的封疆大吏,也是最累的官员,他还应该是责任最重的大臣。
因为陈奇瑜下狱,洪承畴不仅仅要总督三边,又要兼辖五省,凭他如何竭力,也是顾此失彼。
山陕、河南旱灾、蝗灾不断,赤地千里遍地哀鸿,崇祯虽然多次下诏发粮赈灾,奈何杯水车薪救不活千百万饥民。
再加上各级官吏和宦官依旧敢贪墨救命粮,太多饥民铤而走险,跟着流贼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者多不胜数。
闯王高迎祥和闯将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等等再次杀回陕西,横竖死路一条的秦地青壮年多达二十余万加入他们的大军。
他们如同蝗虫般蹂躏巩昌、平凉、临洮、凤翔诸府,导致三秦大地惨无天日。
贼兵势大,诸将不敢应战,杀人如麻被流寇称作“洪剃头”的洪承畴一筹莫展,只得命令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各路兵马分道入陕。
发现官军往陕西而来,又要形成包围圈,学乖了的高迎祥、李自成等等贼骨头又利用黄河天险冰冻的便利杀奔河南。
出工不出力的左良玉龟缩在新安、渑池,保存实力,任凭十几万流寇通过防区,使得洪承畴四面围困的布置化为泡影。
历史车轮进入崇祯八年,大明的开局就不太好。
流贼高迎祥、刘国能、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部由陕东出终南山,进入河南,连克陈州,灵宝、汜水等地,把烧杀抢掠干得风生水起。
正月初六,流寇人马十几万攻陷荥阳声势浩大,组织相对王嘉胤时代严密许多。
贼首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共议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烧杀抢掠。
闯将李自成脱颖而出,在荥阳大会上公开提出“分兵定所向”之策,这其实就是给各家划地盘,进行分工合作,免得造成可供抢劫的资源浪费。
以革里眼、左金王等等为首的贼兵攻击四川、湖广的大明官军。
横天王、混十万、射塌天、改世王等等率领手下流寇对付陕西明军,罗汝才、过天星等等负责来自于黄河上游的明军。
李自成自己跟随高迎祥伙同八大王张献忠、扫地王曹威、扒地虎、括天飞等等预备一直往东攻击,争取多打下一些流寇从来没有染指的地方。
老回回、九条龙几个反骨仔的人马负责往来策应,发现哪一路同伙吃不消官军攻击予以增援。
活跃在河南、山西接壤的太行山中的“插翅虎”由于伏击建奴人马斩获二三百名声大噪,如今也是七十二营之中的一营。
历史上没这号人物,靳明虎的人马是黄汉刻意培植的一股山贼武装。
为何在荥阳开大会的流寇多出这个“插翅虎”营还是七十二营?估摸着事实上根本就未必真有七十二营,文人故弄玄虚杜撰出一个数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