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满江红[国庆快乐]

这天,李由和向锋等人聚在一起吃饭,饭店的音响里,竟然传来了京剧的声音,那是戏曲“满江红”的选段……

向锋拿起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一个关于这首戏曲的一个故事,现在说来倒是有些应景。”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向锋开始讲述了他的故事。

在近京某地西南和河北交界处有一村,名曰:吕夫子村。因为几百年前,这个村子出来一位了不起的读书人,此人姓吕叫吕封候。

一听这个名字,知道此人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之高。从小仗着家里有点钱,请先生教他读书识字。这孩子也确实出息,天资聪颖,先生教什么便会什么。没用几年学识已经超过了先生。

从乡试一直考到殿试,从生员考探花郎。这一下可了不得了,小小的山村出了一位探花。这位探花郎做官后,把一家人全部接到京城生活,从此再也没回来。只是偶尔的花些银子给故里修桥补路,做一些善事……

村子里的人为了感谢这位探花郎,把村子改名叫做吕夫子村。

向锋说,这个村子现在也还存在,那里是他祖辈生活过的家乡——吕夫子村。

向锋说的故事,和这个村子里的一座古庙有关系,这座古庙据说还是探花郎花钱修盖的,为的是保佑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日子过得太太平平。

现如今,这座古庙破败不堪,在向锋小的时候每次走到古庙旁,都不敢抬眼视之,急忙匆匆走过。只皆因村里的长辈们告诉不能靠近这个庙,这个庙闹鬼。

寺庙的山门,院墙早没了,唯一剩下的是一座破败的大殿,里面的供奉的佛像也没了,据说原本还是有一些古物存在的,但是经历了十年浩劫,真的什么都没了。

那么这庙是从什么时候闹鬼的呢?据村里的老人说,是从日本兵在这个庙里杀了一个戏子之后开始的,每逢初一十五。住在老庙周边的人家会听到古庙里传出来咿咿呀呀唱戏吊嗓子的声音。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人人自危,说不定什么时候小命没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吕夫子村里竟然有个地主硬是要过60大寿,并且还从城里请了唱戏的班子。

用地主自己的话说是:“我活了多半辈子了,怎么不能过个60大寿,小日本要来捣乱,我是拼了老命也得弄死几个日本兵。”

这话不知道怎么的传到了驻扎在当地的日本兵耳朵里,在地主60大寿当天,一队日本兵闯进了村里,目标直奔着地主家。

有人慌慌忙忙的把这事报告给了地主,地主当时吓傻了,不知所措。待日本兵进院子之后,把宾客全部轰走,一队士兵坐在院子里,开始大吃大喝。地主一家老小,也不敢说话,只得一旁哆哆嗦嗦的看着。

恰巧此时花旦场,一出场,几个亮相把日本人镇住了。这花旦也是一愣,原本刚才台下还是自己的同胞,这转眼间都成了真刀真枪的日本兵。这花旦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什么场面也都见过。立刻稳定心神,继续唱了起来。

随着悠扬的曲声,台下的日本兵也渐渐的被这花旦吸引了,尤其是坐在间的日本军官。一双眼睛不住的在花旦身游离……

片刻之后招呼身边的人,低声的说了些什么,那人随即带着几名日本兵转身离去。

待花旦唱完,进入后台,看到那人在后台跟班主说着什么,班主一脸的为难之色。片刻之后,班主告诉花旦日本军官想请她到日本军营唱戏,这话什么意思,想必花旦心里非常清楚。

那个花旦犹豫片刻,眼神闪出一股坚定之色,仿佛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事情。

只见这花旦朝着班主拱了拱手说道:“承蒙班主照顾,我才不会饿死,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下辈子做牛做马再来报您的恩德。”说完径直朝着前台的日本军官走去。

来到近前,一拱手说道:“我愿意随您一起去。”

那军官听后,显得非常满意。立刻收拢队伍,准备离开。再出大门的时候,还用日语对着那地主说了一段话,但是谁也不懂什么意思。那帮日本兵听后是哈哈大笑,从这些日本兵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在这时,那花旦突然暴起,朝着军官的耳朵咬去,猛地咬住,用力一扯。只听那军官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再看那军官的耳朵,只剩下了半截了。一群日本兵反应过来,刚要开枪。那花旦仗着台这么多年的身段功夫,一个翻身竟是翻墙而出,逃了出去。

据老人们回忆,那天那个花旦逃到了村里的古庙里,再也逃不动了。一群日本兵很快把这古庙包围了。那军官在古庙把那花旦杀死了。地主一家人满是愧疚的花钱请人为花旦风光大葬,还给了戏班子一大笔钱财。

从那天以后,古庙多了一丝的阴森之气。每到初一十五,这古庙里会传出来咿咿呀呀的唱腔。村里几个胆子大的人在夜里进入过古庙里,确什么也看不到。只是在他们刚走出古庙的时候,身后又传来了京剧声。

后来,驻扎在此地的日本兵搬走了,去了哪谁也不知道,据说他们那个半只耳的军官疯了,被部队丢下了。

不过后来,有人发现古庙附近,偶尔会出现一个半只耳的人,你跟他说话,他只是傻嘿嘿的笑着。

后来,有人在古庙前看到那个半只耳的人死了,姿势怪,呈现一种跪在地赎罪的姿势。

向锋说完,还跟着音箱里面传来的戏曲声音,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http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