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规划辽东,拜访大才

“诸君皆乃大才,续意欲兴建辽东,故还望诸君不吝赐教!”与邴原点头示意之后,公孙续便开始详细述说自己的辽东规划建议。

待众人皆颔首之后,公孙续开始侃侃而谈。

“辽东素来苦寒,人口稀少,远不能与中原大郡相比,因此,若想兴建辽东,第一步,就是要增加人口!”

“二叔!三叔!”公孙越与公孙范神色一凛,正襟危坐,细细倾听,“你二人可从高句丽、百济三韩征集壮丁,开荒建城、兴修水利,同时,也下令整个辽东境内,所有百姓皆可自行开荒,水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旱稻,山地,则多种植果树!”

“头年开荒,效果必定不佳,二位叔叔可下令,凡开荒者,土地皆归开荒者使用,第一、二年,粮种树苗,皆由官府提供,不必赋税,三年之后,税二分!具体开荒规划,几日后侄儿会将其呈给二位叔叔,二位叔叔只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即可,有问题,灵活调整!”

公孙续对后世辽东一带的各地粮食果蔬种植情况很是了解,外加上有暗灵和夜鹫之中能人协助,对整个辽东的开荒情况进行规划,并不困难。

“父亲,你回幽州后,可与纬台二叔商议,广招流民入辽东,但要低调进行,不可张扬!”公孙瓒先是点头,后是疑惑道,“续儿,人尽皆知辽东苦寒,尤其冬季,寒气逼人,谁人愿意迁来辽东?”

“这些自有孩儿解决,父亲只管去做即可!”公孙瓒再次点头,毫不怀疑。

“另外,二叔、三叔,我给二位叔叔三个月的时间,由你二人遣人,在我划定三大海岛之上,兴建城池房屋,务必要如期完成,侄儿有重用!”公孙越、公孙范重重点头。

邴原、刘政等人见小小年纪的公孙续如指点江山一般,有条不紊的安排这一件件事情,再联想到这些政策将会带来的改变,根本无法难掩心中的震惊,难以相信,一个孩童,竟然有如此能力。

此时,众人方知,为何在公孙家族中,都隐隐以公孙续为首。也因此,当公孙续将目光转向邴原等人,邴原等人皆打起精神,用心聆听。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邴原、刘政等人,绝不会因为公孙续年龄下就心有轻视,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有学者的共性。

“辽东诸郡、高句丽、百济三韩民间农耕、畜牧如何?有多少各类匠人?”

“农耕稀少,畜牧匮乏,各类匠人亦人员不多,且多为铁匠和造船工匠!”回话的,是邴原,很显然,如今的辽东,政务方面多赖此人。

“根矩先生,我若在辽东等地发展畜牧业,你认为可有问题?”公孙续点点头,寻思一番之后,斟酌道,“以鸡鸭鹅,猪牛羊为主!”

“问题不大,辽东虽苦寒,但只是对人而言,对各类牲畜影响不大!只是辽东人少,公子又需要壮丁开荒建河,恐无人可养!”

“能养就好!”公孙续摇摇头,“畜牧而已,何必须壮丁?且我非让百姓家养,而是要集中构建养殖厂,如马场一般进行集中圈养,无需太多人!”

邴原先是皱眉苦思,而后眼睛一亮,随即明白了公孙续的意思,大喜道,“公子此举,必将一改农牧局势,造福于民,千秋之举也!”

这个时代,还没有圈养,集中养殖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大范围圈养家畜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并且并未形成规模。而来自后世的公孙续,则提前提出这一概念,主动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并且,公孙续相信,虽然这个时代达不到后世三两个人便能够经营一座养殖场的程度,但三二十人经营一座养殖场,还是可以的。

公孙续微微一笑,“根矩先生,这件事情就交给先生负责了,无论需要钱、人,先生只管与我二叔、三叔开口,我尽力满足。但是我希望,在三月时间内,整个辽东地域,至少要兴建各类养殖场一百个!”

见邴原面带难色,公孙续又道,“根矩先生也不必着急,我并非要其尽数投入使用,只需要建设起来即可!至于具体蓄养方法和一众要求,几日后,我会派人送给先生!”

邴原点头,未再言语。

“安国先生!”公孙续又看向刘政,刘政心中一喜,期待的看着公孙续,到现在为止,不仅是他,其余人也尽皆相信,年不过十岁的公孙续,真的有可能将辽东建成富庶之地。

“我有一事要劳烦安国先生!”

“公子但说无妨!”

“我欲在辽东大岛,也就是长兴岛兴建研究院,广纳天下工匠于其中,精研各种科技,尚需大才为我监管,刘先生可愿为之?”

刘政略有不喜,心直口快道,“匠人位卑,向不能成事,公子何待之以重?”

公孙续微微一笑,刘政性刚,且心直口快,他料到刘政可能会有如此反应,而公孙续,正是要借刘政之口,树立自己在天下匠人中的地位,让天下匠人能够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

“安国先生差矣!天下匠人,乃天下进步之动力,正因有匠人,方有如今更好生活!若无匠人,则无刀斧,人类尚需徒手与猛兽争斗,朝不保夕;若无匠人,则无车马,人类尚需徒步穿行千里;若无匠人,则无釜器,人类尚需茹毛饮血;若无匠人,则无农耕器具、无墨笔纸砚、无房屋城池,一应具无,你我等可能仍生活在野人时代,还有何机会坐此佳肴美酒,侃侃而谈?”

“况人生来平等,皆净白来世,贵贱之分,仅在于心、在于行,何在于身份?心纯行正,虽生而凄苦,然世人恭敬;若心邪行失,虽生于贵胄,则世人共唾!”

“况先生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生奇妙,未来莫测,昔高祖区区一亭长,行似泼皮,谁曾想日后身登九五,拥汉室四百载大好山河;扶苏生而尊贵,秦皇长子,谁曾想年刚过正华,却客死异乡。人生之贵,先生观之若何?”

“但就眼下,意欲兴建辽东,开荒建渠,是否需要匠人?建城筑墙,是否需要匠人?”

“所以我欲兴建研究院,聚拢天下匠人,正是要造福天下,普惠民生!如此大任欲交与先生,先生竟然不愿,续实感意外也!”

刘政惭愧不已,离座拜伏道,“政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真枉为读书人!今闻公子一席话,如当头棒喝,政感激不尽!政在此立誓,必助公子办好研究院!”

见刘政竟然向自己下跪,公孙续慌忙起身,诚惶诚恐的扶起刘政,自责道,“先生着实折煞续,先生为前辈,续为晚辈,先生为大义之士,续为黄口小儿,如何当得先生如此大礼,日后切莫如此,否则续无颜以对天下人矣!”

二人再相言数语,各自归座。

“魏先生!程先生!”二人立即做洗耳恭听状,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还将公孙续当成小儿对待。

“给先生七日时间,七日之后,我希望辽东十之八九的木泥瓦匠和裁缝都能够出现在郡守府!”

“必不教公子失望!”

到此,公孙续起身,朝邴原等人拱手道,“如此,就有劳诸位先生了!”

“必不负公子所托!”众人齐声道,而后便起身告退,毕竟,公孙续已经暗下逐客令了。

“根矩先生、安国先生且慢!”邴原、刘政诧异回头,“有劳二位先生给幼安先生、彦方先生带个口信,明日午后,续将准时拜访,望勿退却!”

“公子放心,原等亦会相助公子,另外,明日,原将给公子一个惊喜!”说完,二人再次告退。

“续儿,有何话,需要支开先生等人!”公孙越见公孙续对邴原等人下逐客令,不由诧异道,而公孙续,并未答话,而是转头对田豫道,“豫兄,你去外面守候,莫让人靠近此间十米之内!”

田豫拱手告退,面上并未有丝毫不满之色,令公孙瓒等人很是欣喜。

“父亲,二叔,三叔,今我幽州、辽东,有兵多少?”

“幽州骑兵三万,步兵五万,不算白马义从!”公孙瓒率先开口,他似乎已经知道公孙续想要做什么了。

“辽东现有骑兵两万,步兵十万,其中步兵五万为高句丽等降兵。”

“辽东无水军?”公孙续心感差异,百济三韩高句丽,皆面朝大海,怎么会没有海军。

“辽东苦寒,高句丽等地更甚辽东,生活尚不能保,何来精力操练水军?”公孙越不无遗憾道。

“这些兵力,远远不够,父亲,二位叔叔,我们尚有十余年时间,到时,我希望幽州、辽东,兵力不低于五十万!”

“五十万?!续儿,你想作何?”公孙越顿时感觉自己口干舌燥,五十万兵力,公孙续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

而公孙瓒,则捕捉到了公孙续话中另外一个字眼,十年,他不明白,为何公孙续会突然说十年。

“续儿,为何需要十年?”

公孙续沉声道,“父亲,二位叔叔,如今大汉气数已尽,以续之见,三五年间,这大汉将名存实亡,群雄并起,复回战国。到时,就将是群雄逐鹿的局面,我公孙家,当趁势而起!”

“但当前大汉世家影响深远,非短期可根除,所以尚需多年过度期,以孩儿之见,此时间,最多不过十年!”

公孙续慢慢站了起来,拄着七星龙渊,慢慢抬起头,双目之中,露出毫不掩饰的野望,瞩目远眺。

“十年后,就是我公孙一族,争霸天下之时!”

看着公孙续持剑而立的小小身影,公孙瓒三人突然觉得无比的高大,尤其是公孙续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直接让三人震骇非常。

公孙续沧浪一声拔出七星龙渊,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而后,剑指苍穹,霸气道,“到时,我要凡马蹄踏过处,尽是我公孙天下!”

“哈哈哈哈哈!”公孙越扬天大小,也沧浪一声拔出腰间宝剑,在空中狠狠的挥舞了几下,以宣泄自己的激动,公孙范亦如是,而后二人仰天大笑,双目之中,精芒四射。而公孙瓒,则默默站在公孙续身边,手放在公孙续小小肩膀上,无声支持。

“续儿,你就说吧,要我们如何做?”

自这一刻起,天下,就已经画上了公孙的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