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篇 罔两问影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大地。
被冰雪覆盖的北陆,强烈的光线反射在白雪皑皑的旷野上,让人睁不开双眼。
猎人们会戴上一种兽皮剪出的百叶条,以此阻挡一部分光亮刺入眼内。
……
抚星塔之上,艾蒙翻阅着星海古卷,试图寻找梦境的答案……
空前的天赋使他过目不忘,一口气读完了剩余部分,闭目整理着脑海中的信息。
半晌后,失落地将书册合上,里面并没有关于原动天的记载。
不过倒有一则诠释梦境的预言——
“人们走过的地方,就是现实;没到过的地方,便是梦境;所谓增长见识的旅途,只是不断地醒来。”
艾蒙的理解是:人类生来对未知抱有期望,给予了陌生的地方许多臆想,久而久之,记忆里那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就会拼凑出不同的景象,这便是梦里的世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稳固,人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憧憬,于是梦境便不停地被现实所扼杀。
就好比所有人都认为皎月上住了女神,可真正抵达了那里,只会发现空无一物,美好的遐想通通化作泡影。
……
雪橇犬们趴在石台上,惬意地享受着午间的暖阳。
在用餐之余,艾蒙请教了温恩原动天之坠的来源,得知:
初代先知在世时,那块吊坠还没有出现,直到占星术传承到了第九代。
那时繁星城还没有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人们都居住在一个个冰砖堆盖的圆窟里,后来有人贪婪圣物,试图闯入禁地,导致整个北陆都遭受了神明的责罚——
大幅下降的气温把海面都凝结成冰,羸弱的人类无法抵御极寒,纷纷冻至病死。
最终一名女子自愿献祭,系上白绫长眠于雪森,这才平息了自然的怒灵,于是她也被奉为了圣女。
众所周知,自缢而亡的人死相都凄惨狰狞,但圣女面容宛若宁水,仿佛只是假寐……
她静静地躺在白雪之中,眼角却有泪珠溢出,顺着脸颊滑落,流到了镂空的木制耳饰里。
想不到那滴眼泪竟然没有被冻结,而是和耳坠融为了一体,晶莹剔透浑然天成。
九代先知将之取下,串上绳结,做成了项链,后来便有了原动天的传说。
……
艾蒙沉吟片刻,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温恩赶往抚星塔。
塔顶之上,听完男孩讲述了梦境的内容,温恩搓着灰白的胡须,仔细过滤着一切可能的结果。
最终,他分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
并不是原动天吊坠保留了泪珠,而是泪珠本身就能够永存。
既然构成泪水的物质能留存至今,那从理论上来说灵魂也可以。
昨晚说到,灵魂便是人的意识。
圣女死后眼泪流入吊坠,或许意识也随之依附其中,于是三者便共存了。
因为艾蒙思维敏锐,甚至都能察觉到泪珠上所寄托的哀伤,所以睡梦中外放的意识被其吸引,离开了躯体进入当中。
也就是灵媒和女巫们所谓的出窍。
如此说来那里并非是幻境,而是泪珠内部的空间,大概是一个以现在的文明无法理解的维度层面。
就像是镜中的倒影,你是形,它是象,虽然知道那是虚假的存在,但它的确真真切切在你眼前。
人们通常认为镜像和影子是假的,自己才是本尊,可它们存在于平面维度里,或许在更高的维度看来,我们也是倒影。
故艾蒙梦中所见的,大概是圣女意识的一种形态,包括花鸟虫鱼在内,一切都是她想象出的思维场景,是精神层面的映射。
……
经过一番剖析,艾蒙对这一猜想提出了疑问:“您是如何论证我的意识能到达她的梦中?”
温恩把星海古卷放回书架,笑道:“以往你做梦的时候,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而梦到圣女时却是第一人称,对吧?”
“嗯……似乎是的。”男孩点点头。
老人继续说道:“在大多时候,梦里的过程是第三人称,可值得深思的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回忆起来也是第三人称……”
艾蒙开始回想过去,的确,记忆里无论在做什么,都能从别人的视野里看到自己。
在捂耳国与撒旦教徒混战、在耶路撒冷和伯纳德交谈、甚至刚才在餐桌上同温恩吃饭,自己本应该是第一视角,回顾起来却仿佛一个旁观者。
这时老人走到他的面前,缓缓说道:“人在回忆起往事时,隐约能看清自己当时的轮廓,甚至是细微的表情,这都和做梦时的状况相吻合。”
“难道是灵魂离了体?”男孩难以置信。
老者不由一笑,说道:“这存在着两种可能~我年轻时,认识一位唯物学者,他曾告诉我:
回忆和梦境都是大脑编织出的场景,一个人如果天生就失明的话,梦里也是一片黑暗,只能听见声音而没有画面。
所以他认为意识维度是不存在的~”
艾蒙手杵着下巴,听得很是入迷。
温恩继续说道:“可历代占星师一致认为:
意识维度本就处于混沌当中,皆是一片虚无。
而感觉器官是连接梦境与现实的唯一介质。
人在正常情况下有:形、声、闻、味、触,五种感官。
所以先天失明的人,梦里是没有形的,也就是现实中所说的视觉。
换而言之,开启第六感官的人,便拥有了现实中所谓的直觉。
这些足以说明意识是可以外放的,且凌驾于物质世界之上,只不过人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之运用~”
“我或许明白了……”男孩舔了舔嘴唇,迫切的想要验证这个猜想,于是趴在桌上倒头就睡。
良久,缓缓进入了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