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篇 罔两问影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大地。
艾蒙来到了抚星塔上,翻阅着星海古卷,试图寻找梦境的答案……
空前的天赋使他过目不忘,一口气读完了剩余部分,闭目整理着脑海中的信息。
半晌后,失落地将书册合上,里面并没有关于原动天的记载。
不过倒有一则诠释梦境的预言——
“人们走过的地方,就是现实;没到过的地方,便是梦境;所谓增长见识的旅途,就是不断地醒来。”
艾蒙的理解是人类生来对未知抱有期望,给予了陌生的地方许多臆想,久而久之,记忆里那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就会拼凑出不同的景象,这便是我们梦里的世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稳固,人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憧憬,于是就不停地被现实所扼杀。
就好比所有人都认为皎月上住了女神,可真正抵达了那里,只会发现空无一物,美好的遐想通通化作泡影。
……
雪橇犬们趴在石台上,惬意地享受着午间的暖阳。
在用餐之余,艾蒙请教了温恩原动天之坠的来源,得知:
初代先知在世时,那块吊坠还没有出现,直到占星术传承到了第九代。
那时繁星城还没有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人们都居住在一个个冰砖堆盖的圆窟里,后来有人贪婪圣物,试图闯入禁地,导致整个北陆都遭受了神明的责罚——
大幅下降的气温把海面都凝结成冰,羸弱的人类无法抵御极寒,纷纷冻至病死。
最终一名女子自愿献祭,系上白绫长眠于雪森,这才平息了自然的怒灵,于是她也被奉为了圣女。
众所周知,自缢而亡的人死相都凄惨狰狞,但圣女面容宛若宁水,仿佛只是假寐……
她静静地躺在白雪中,眼角泪珠溢出,顺着脸颊滑落,流到了耳饰上那颗镂空的凹槽里。
想不到那滴眼泪竟然没有冻结,而是和耳坠融为一体,晶莹剔透浑然天成。
九代先知将之取下,串上绳结,做成了项链,后来就随着原动天的传说世代相传。
……
艾蒙沉吟片刻,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温恩赶往抚星塔。
塔顶之上,听完男孩讲述了梦境的内容,温恩搓着灰白的胡须,仔细过滤着一切可能的结果。
最终,他分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
并不是原动天吊坠保留了泪珠,而是泪珠本身就能够永存。
既然构成泪水的物质能留存至今,那从理论上来说灵魂也可以。
昨晚说到,灵魂便是人的意识。
圣女死后眼泪流入吊坠,或许意识也随之依附其中,于是三者便共存了。
因为艾蒙的思维敏锐,甚至都能察觉到泪珠上寄托的悲伤,所以睡梦中外放的意识被吸引,离开了躯体进入其中。
也就是灵媒和巫婆们所谓的出窍。
如此说来那里并非是幻境,而是泪珠内部的空间,大概是一个以现在的文明无法理解的维度层面。
而艾蒙梦里所见的只是圣女意识的一种形态,一切都是她想象中的思维场景。
……
经过一番剖析,艾蒙对这一猜想提出了疑问:“您是如何证论梦境就是意识的产物?”
温恩把星海古卷放回书架,笑道:“以往你做过的所有梦,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而梦到圣女时却是第一人称,对吧?”
“……嗯,似乎是的。”男孩轻轻点头。
老人继续说道:“人们从小到大,做梦的过程都是第三人称,可值得深思的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回忆起来也是第三人称……”
艾蒙开始回想过去,的确,记忆里无论在做什么,都能从别人的视野里看到自己。
在捂耳国与撒旦教徒混战、在耶路撒冷和伯纳德交谈、甚至刚才在餐桌上同温恩吃饭,自己本应该是第一视角,回顾起来却仿佛一个旁观者。
这时老人走到他的面前,说道:“人在回忆起往事时,隐约能看清自己当时的轮廓,甚至是表情,这和做梦时的状况相吻合。”
“那是灵魂离体?!”男孩张口结舌。
老者不由一笑,“这足以说明意识其实是可以外放的,而且凌驾于躯体之上,只不过人们不知道使用的方式~”
“明白了……谢谢您,温恩。”
为了再次验证这个猜想,艾蒙趴在桌子上倒头就睡。
良久,缓缓进入了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