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解救

他想了想:“陈经理,今晚大晚了,没办法处理,是这样,你先到我们办公室去坐坐,或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再处理行不行?”

“谢谢你,曾乡下,算了,罗海宇不走,我们不会离开,我们就在车上过夜。”

见陈小琳态度坚决,曾乡长不再说什么,自行离开。

曾乡长走后,陈小琳把苹姐、小菲招到车上,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陈小琳说:“今天晚上不要指望林所长放人,明天放不放也不知,估计够呛,我猜测林所长会把这个当成案子来办。”

“是的,明天估计罗海宇也不一定出来,现在依靠我们的力量也没办法把他弄出来,需要找外部的力量。”

听到找外部的力量,小菲自然知道说她了。

她拨通了副市长梁健飞的电话。

在电话,她把罗海宇的遭遇说一遍,并一再强调派出所是滥用职权,罗海宇绝对冤枉。

谁知梁健飞十分不耐烦地说:“你说冤枉,你不犯事,人家怎么可能冤枉你,你就搞好自己的事吧,这事不要管。”

小菲愣了。

这像是梁健飞说的话吗?

她恼了:“罗海宇是我朋友,这事我必须管,现在我就在罗海宇关的派出所外面。”

“行,那你去管,我管不了。”

梁健飞把电话挂了。

小菲再次拨梁健飞的电话,竟然关机了。

她对陈小琳说:“不行啊,陈姐,梁健飞关机了。”

陈小琳知道此路不通了,但她还有另一条渠道。

她把这一情况迅速向总经理成明欢汇报了。

听到公司部门经理被抓了,而且还是罗海宇,成明欢非常气愤。

当地派出所真是太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了。人家仅仅买了一部车,就武断地认为别人有问题,太不严肃,简直把法律当儿戏。

他立即向建工局领导作了汇报。

向局长听了也异常震惊。

建工局虽然是企业,但它是央企,正厅级单位,对接的部门是省级部门。

他指示局公安处迅速介入。

公安处立即与陈小琳取得了联系。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迅速派人前往坑口街调查了解情况。

结果真如陈小琳所说,罗海宇仅仅买了一部车就被抓了。

这事在城市绝对不敢想象,但这是乡村,偏僻的乡村,关键是罗海宇家还是全乡最穷的家,你有资格买豪车吗?车不是偷的,哪来的?

人家完全有理由怀疑啊。

公安处模清情况后,连夜写了一份紧急报告,天刚蒙蒙亮,立即向省刑警总队作了反映。

省刑警总队看到报告也是大吃一惊,感到此事有点荒唐,越过市局,直接电告县公安局迅速展开调查。

公安处陈处长见自己的员工受如此委屈,也很气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调集了全局所有的警力火速向坑口街奔去。

之所以称警力而不是称保卫处,这与建工局的特殊性有关。

建工局是企业没错,但同时它也是半官方机构,它的前身是部队,由部队整体改制而来,以前的局长就是部队的师军长。

因此,建工局的公安处可以行驶公安职能,所有工作人员配有枪枝弹药,在建工局范围内可以逮捕犯罪员工。

他们使用的都是警用车辆。

浩浩荡荡而去的三十多辆挂的全部是警用牌照。

进入坑口街,所有的军车全部呜笛,这是陈处长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杀杀当地的威风,不要以为地方偏僻,就可以无法无天。

此刻天已大亮,村民们刚刚起床,突然听到刺耳的警笛声,纷纷跑了出来。

好家伙,来了三十多辆警车,直往乡政府奔去。

有人立即说:“看来,罗海宇犯了大事了,整个城里警察都来抓他。”

大家都往乡政府跑,都想看看罗海宇被抓的一幕。

车在派出所门前停住了,依然警笛长鸣。

呜呜直叫的声音不仅惊醒了乡政府工作人员,而且派出所的人全部跑了出来。

这个所民警只有七人,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警车,他们异常吃惊。

林所长惊慌失措地跑出来。

陈处长拦住了他:“你是林所长吧,这是我的证件。”

林所长接过证件一看,建工局的,正处长,跟县高官是一个级别,他有点茫然地问:“请问有事吗?”

“我听到我们的副科级干部罗海宇偷车被抓了,按照管理权限,我们前来配合,请介绍案情。”

来这么多车,这是配合吗?

这是在示威吧。

况且我没说他偷车啊,只是说怀疑,怀疑而已。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他心里突然打了一个冷战,他说什么?罗海宇是建工局副科级干部,不是开玩笑吧,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子怎么可能?

然而这是真的。

站在眼前这位陈处长是真的,无论是气质和证件他都没勇气说是假的,何况后面还有三十多警车,四五十人全部穿警式制服,你能说是假的吗?

他立即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妙。

他马上纠正自己的说法:“我没说罗海宇偷车,只是调查一下而已。”

“你调查一下,就把人抓了起来?”

面对这句气势汹汹的话,林所长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这时,他的电话响起来了。

电话里清晰传来局长的声音:“罗海宇是不是被你抓了,省厅在问这个事,你说,到底怎么回事?”

他豆大的汗立刻冒了出来。

省厅都惊动了,意味着什么?

他很清楚,自己惹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他开始以为罗海宇就是一个乡民而已,一个普通在外打工的庄稼汉,对于这些人关了又如何?你又能怎样?

难道还想翻天?

如今这一切都癫倒过来了。

看来,今天必须要有一个说法。

问题是,他到哪去找说法?

很快第二波人马到了。

是县公安局调查组。

他们主动找到陈处长,邀请他一起参加调查。

陈处长的身份他们非常清楚,他的态度会影响到今天调查走向。

调查过程很简单。

他们查验了发票,没问题,打电话到专卖店核实,也没有问题。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胡乱猜疑,胡作非为的案件。

看到调查结果,陈处长怒了:“想不到基层派出所办案水平如此差,真是丢我们公安的脸,对这件事,县局必须有个说法。”

县局调查组见建工局态度如此强硬,深感有点不好办。

他们马上把调查结果和建工局的意见反馈给了县局领导。

不久,县局处理结果出来了。

一、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安抚好当事人家属。

二、林所长停职检查,县局另派人员接任。

三、感谢建工局对本局工作的大力支持,将尽快把处理结果以文件形式报厅和建工局。

陈处长看了县局三条处理意见,感觉满意,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他对着调查组说:“你们抓紧落实第一条处理意见。”

面对围观的村民,陈处长立刻意识到,今天派出所必须要有所表示,否则,罗海宇和他的家人依然会抬不起头,没法做人。

调查组同意了。

在调查组的带领下,林所长及派出所全体干警来到了罗海宇家门口。

早在调查组到来时,林所长见之不妙,迅速把罗海宇和他的家人全部释放了。

此刻,他们正在家里。

调查组把他们喊出来,在全体村民的见证下,林所长向罗海宇一家表达了诚挚歉意。

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自然罗海宇一家对陈处长及调查组一行主持正义深表感谢。

由于地方小,罗海把建工局所有人全部叫到县上一家酒店开怀畅饮。

本来邀请了县局有关人员一同赴宴,但因纪律不许,他们全部婉谢了。

大家吃好喝好,顺利返回省城。

陈处长把最终处理结果向局长作了汇报,向局长听了很高兴,表扬他大胆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陈处长眼里,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但在罗海宇眼里却没完。

他需要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曾乡长。

他的感谢方法很特别,就是捐资修路。

家乡的路实在大烂了,车行上面总要小心翼翼,生怕掉到路沟上。

他找到曾乡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曾乡长十分意外,想不到罗海宇心怀如此宽阔,自己刚受委屈,想的不是出恶气,而且帮乡邻做好事。

修路这件事困扰他许久了,让他经常彻夜难眠。

作为一方父母官最大愿望就是为乡亲们做点好事,造福一方。

然而乡政府没钱,县里财政吃紧,不可能给钱,咋办?

只好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