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瓦尔纳十字军-战前

1444年8月3日,在骄阳似火的下午,布达城王宫的觐见厅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亚诺什,我已经说了很多遍我不是询问你的意见,而是通知你立刻做好战争准备。”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对匈雅提亚诺什咆哮着。在年轻人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嘴巴上那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严而留起来的两撇胡子一抽一抽的。

“陛下,我仍然希望你考虑我的意见-取消或者推迟这次十字军。”匈雅提亚诺什固执地说道。

“难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奥斯曼人现在的首领是穆拉德那个乳臭未干的儿子,而不是穆拉德自己,那个老头已经被我们打怕了,正躲在安纳托利亚去侍奉他的异神,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孩能干什么!”说到这这个被称为陛下的年轻人稍微停顿一下,持续发泄怒火让他有些喘不上气。

瓦迪斯瓦夫三世,波兰王国、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王国的国王,立陶宛大公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年纪轻轻的他当上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统治者。他铲除了国内权臣没多久,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南边的匈牙利传来了令他兴奋不已的消息,德意志的阿尔布雷希特的遗孀伊丽莎白和以匈雅提亚诺什为首的一派贵族闹翻了,后者发出邀请请他继承圣史蒂芬王冠。尽管国内的贵族有人反对,瓦迪斯瓦夫三世仍然带着军队南下接受送上门的王冠。好不容易把伊丽莎白赶回德意志后,他就发起了对奥斯曼的攻击,以兑现自己对教宗的诺言。对奥斯曼的战争虽然不是十分顺利,但最后还是打败了奥斯曼的军队,逼迫奥斯曼苏丹穆拉德求和。原本想继续战争的他因为冬季的来临而只能驻足不前,恰巧这时波兰内部传来有人谋反的消息,他不得不和奥斯曼人签订和约以便抽身回国处理内部问题。

瓦迪斯瓦夫原本就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签订和约的,现在奥斯曼宫廷内部出现动荡,加上教宗发下谕令称不用遵守和异教徒的约定(大概是这个意思,我是新人请见谅),急于取得一场胜利来提高自己威望的他便决意发起新的一次十字军,企图把奥斯曼人赶回亚洲。

“可是陛下,上次的战争结束还不到一年时间,战争的损耗还没得到补充,而且出征的时间邻近收获的季节,农夫们都要收割田里的麦子,我们无法征召足够的士兵。”匈雅提依然耐心地重复之前说过多次的话,仍然抱着劝服国王的希望。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征召,让各地领主直接带上自己的直属部队参加十字军,让那些农夫把小麦送到军营里!”瓦迪斯瓦夫愤愤地说到,他实在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所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但陛下,那些贵族不一定愿意倾尽权力。”瓦迪斯瓦夫的话让匈雅提亚诺什有了一些意动,态度有了软化,如果全部士兵都是精锐,或者自己可以在十字军进军后作出一些努力,改变十字军的目标,从而取得不少的胜利。

瓦迪斯瓦夫这时察觉出了匈雅提亚诺什态度的软化,于是他决定透露一些消息,以争取后者的全力支持。

“这次不单止匈牙利的战士,教宗已经发布谕令号召所有基督的战士加入到这次十字军中。而且...”,瓦迪斯瓦夫语气有些放缓地说到,而且他还故意吊留了悬念想要引起匈雅提亚诺什的好奇。

“而且什么,陛下。”匈雅提亚诺什一半是因为好奇瓦迪斯瓦夫到底有什么依仗,一半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己方的实力,于是他顺着瓦迪斯瓦夫的话说出自己的疑问。

“而且在教宗的仲裁下,我已经和波兰国内的贵族达成协议,到时后还会有来自波兰的军队加入,不过后勤补给还是需要这边来提供。”瓦迪斯瓦夫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决定也说了出来。话毕,他就坐在椅子上盯着匈雅提亚诺什等待着他的回答。其实和教宗的一些协定他还没有说出来,那是自己的底牌,在必要的时候帮自己取得这次十字军的主导权。

匈雅提亚诺什沉默许久,在脑海里不断思考着利害得失,最后回答道:“陛下,请允许我告辞,我需要时间思考。”

看到匈雅提亚诺什的表现,瓦迪斯瓦夫知道自己不好让他立即表态,毕竟接下来的战争中自己孩需要他的力量,挥挥手示意匈雅提亚诺什可以离开。

匈雅提亚诺什离开后,乘坐马车回自己在布达的住处,与他同行的还是自己的大舅子舅子西拉奇米歇尔。西拉奇米歇尔本来是和匈雅提亚诺什一同觐见瓦迪斯瓦夫的,不过匈雅提亚诺什担心自己的争吵会波及到大舅子,于是就让他在觐见厅外等候。

“妹夫,瓦迪斯瓦夫国王改变主意了吗?”米歇尔西拉奇问。

“米歇尔,恐怕国王这次是不会改变主意了。”匈雅提亚诺什语气有些沉重的说到。

“为什么?难道那个毛头小孩不知道现在王国现在抽不出兵力吗?况且按照之前和奥斯曼人的协议,修养几年后再发动战争胜算更大。”米歇尔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咒骂起来。

“米歇尔,注意你的言辞,瓦迪斯瓦夫国王年纪再小,他也是你的国王,你必须保持他对他的尊敬。”匈雅提亚诺什立刻训斥自己的大舅子。

米歇尔西拉奇嘟囔了几句,又问起自己的妹夫,国王不会改变注意的原因。

“我们的国王已经暗中和教宗达成共识,罗马教廷已经发布谕令号召所有的基督徒参加到这次十字军,而且这次还有来自波兰和立陶宛的大部队参加。”匈雅提亚诺什叹着气说到。

“什么?我们可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

“这意味着这场战争已经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如果我们这次不加入,那么国内那些反对我们的人就有借口来攻打我们,到时只会在王国内引起更大的混乱,并且对我们毫无好处。”匈雅提亚诺什叹了口气。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场战争不参加也不行了。米歇尔,我明天就动身去找你的父亲商量接下来的行动,而你则向国王禀报我愿意加入十字军,然后你留在布达,一有情况立刻派人告诉我。”匈雅提亚诺什把手放在大舅子的肩上郑重地说到。

第二天,匈雅提亚诺什就离开布达,去找自己的老丈人商量对策。而西拉奇米歇尔也向瓦迪斯瓦夫禀报了匈雅提的决定,瓦迪斯瓦夫得知匈雅提亚诺什同意加入战争后,也没管他擅自离开。

匈雅提亚诺什刚到达岳父的领地,国王的征召令也到了,在和岳父西拉奇拉迪斯劳斯紧急磋商后,匈雅提亚诺什决定带着自己领地的大部分军队加入国王的队伍,而西拉奇家族则由西拉奇米歇尔带着少部分家族士兵参战,岳父则坐镇后方,负责两家领地的安全。

回到领地,匈雅提亚诺什立即着手准备,而西拉奇米歇尔也把布达发生的情况不断地通过写信传递给自己的妹夫。

“亲爱的妹夫,自从你离开后,陆陆续续有来自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战士来到,他们带着自己的战马和武器来到布达,要求参加十字军。国王安排了自己的侍从官来管理他们,把他们安排在城外驻扎,并派人送去给养,我安排人留意了一下每天大约有数十人前来。不过那些人和他们的侍从每天都在布达城里乱逛到处挑起事端,好像要以此来安抚那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躁动的心。国王的侍从官每天都要东奔西走给他们擦屁股。”

“现在波兰人、立陶宛人、鲁塞尼亚人也出现在城市里,不过都是雇佣兵或者自己单枪匹马来的,还没见到来自其它国家的军队,国王原先把这些人安排在现在到达的战士旁边扎营,不过好像两边都看对方不顺眼经常打架斗殴,国王迫不得已只能派自己从波兰带来的卫队把两帮人分割开来。”

“波兰的军队到了,不过戒备森严,我的人无法靠近打探消息,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姐夫,教宗的特使团到了,由一位枢机主教带队,随行的还有近千人的教廷骑士,不过据我观察那些人有一部分是招募来的雇佣兵,只是安了个教廷骑士的头衔。”

随后的信件,无非就是从什么地方来了多少人,不过匈雅提从这些信息里发现,当初支持伊丽莎白的那些领主并没有派多少人来参战,有些直接就是一个人都没到,并且没有出现其它国家的正规部队。据教宗特使的解释德意志的腓特烈国王因为正在围剿瑞士的叛军无法抽身前来,法兰西的查理国王则以路途遥远为由拒绝参战,不过查理国王还是捐献了一笔钱作为这次战争的军费(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边角料)。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八月底,匈雅提亚诺什已经完成了军队的动员并做好战斗的准备。于是他去信询问大军什么时候出发,而大舅子在信中说国王认为还会有更多的人到来,决定再等等并且有意推迟出兵时间。读完信后,匈雅提亚诺什连忙写信给国王,陈述自己的意见,称奥斯曼人可能已经得到了消息,再拖下去只会给奥斯曼人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不久后,就接到来自西拉奇米歇尔的信件,称国王在收到他的信件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的第三天全军就开始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