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革左二营(1)千里行军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
刘勇现在很忙,上午在学校上课,由于数学、自然只能由他来上,他一个上午要连上四节课,目前学校从六岁到十六岁的学生五千人,十五到十六岁的也有近五百人,目前他把重点放在这些学生身上,计划再教两年,等他们十八岁以后,一部分分到造船所,一部分分到军队、各民事机构,将近一百人品学兼优的人全部留校,作为第一批“师范生”,把刘勇目前掌握的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知识代代传下去,否则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
下午,他还要训练自己新安排进来的八百警卫部队,刘勇称之为复兴营,包括以前的一百骑兵,这八百人完全是从全军选拔的身高、体壮反应也还敏捷的优异之士,包括一百马队,全部使用改进后的马刀、六斗的骑弓,由元春负责,标准长刀、弓箭兵两百,由原首阳山大营的一个叫吴啸风的(媛儿的堂弟)负责,一百铁枪兵,由原首阳山大营一个叫杨康的负责,此人有祖传长枪功夫,一百刀盾兵,由原兴安大营一个叫黄之遥的负责,一百火枪兵加腰刀兵,由原兴安大营的一个叫刘敢的(刘勇在紫阳收罗的孤儿,由刘勇取名)负责,五十掷弹兵,自蒋齐的五斤重震天雷开发出来后,刘勇便在每个部增加了一百掷弹兵的兵种,刘勇自己自己警卫部队编了五十,由收罗的孤儿一个叫刘果的(刘勇取名)负责,炮兵五十,辖三百斤火炮五门,每十人负责一门火炮,由原来收罗的一个孤儿后来又成了警卫的一个自己取名叫刘骁的(刘勇取名)负责,辎重工兵一百,由王进的弟弟王达负责,刘勇计划将八百人作为军官的种子,除了日常操练外,还时不时将自己后世知道的军中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这些传授就只能在晚上了。
休沐日他还要去胶水河(明代有,现代逐渐消失成小河了,明代时是莱州两大河之一,上游与大沽河相连)和大沽河检查河道疏通情况,刘勇在靠近渤海莱州湾一个叫海仓的地方修建了港口,然后从海仓、莱州湾两边相向同时疏通,两边各安排两万五千人。疏通过后在河床两侧用条石以及新发明的“水泥”修建河堤,防止水土流失。
几个月下来,刘勇瘦了整整二十斤,一米八的汉子现在仅有一百四十斤重,众人见刘大人都这么拼命,一个个也没有理由偷懒,加上一些奖勤罚懒的措施,无论是军营的训练、还是河道的疏浚、农田水利设施的休憩、学校的学习、各大工场的制造都是一派蓬勃上进、干劲朝天的景象。
这日,刘勇正在军营里训练炮兵呢,元春跑过来跟他说了几句话,刘勇一听眉头一皱,跟着元春回到自己家里,一个太监正候在那里,院子里已摆好了香案。刘勇见状赶紧跪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现河南一省流贼肆掠,命你部速发精兵,或由归德入豫,受保定总督杨文岳辖制,或由南直隶入英霍山区,进讨革左五营尚留此处的老回回马贼守应、革里眼贺贼一龙,以解左良玉部右翼之威胁,由庐州府供给粮草,……”
等刘勇接了旨,那太监问道:“忠勇伯,你想好没有去哪路,咱家还赶着回去禀告皇上呢”,刘勇心想去河南战场还要受别人节制,干脆去英霍得了,独立作战有了功劳也是自己的,“请禀明皇上,职部愿去英霍山区剿灭那老回回、革里眼”,“忠勇伯你可想好喽,那老回回、革里眼尚有精兵三万余人”,“啊”,刘勇一听有些吃惊,不过转念一想,去河南还要面对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到处都是一样,“我意已决,还请公公禀明皇上”。
送走传旨太监,刘勇看了一下这太监送过来的一些资料,心想这马守应、贺一龙也不简单啦,三万大军,其中老营至少有六千人,还有两千马队,这马守应还是那在后世搞得风生水起的某教徒,部下皆勇猛敢战,悍不畏死。嗯,这贺一龙看起来稍弱一些,先拿他开刀吧。
当天晚上,刘勇召开会议讨论剿匪事宜,王明章、黄升、王进、王华章、蔚成、欧阳熙、李占春、于大海、景峰、吴浩龙、李定国参加会议,“情况就是这样,大家各抒己见”,刘勇将朝廷的命令说了一遍,“大人,你就下命令吧,职部可为先锋”,李占春站起来说,诸人纷纷站起来请命,刘勇看李定国没有动静,“定国,我对你以前的承诺依然有效,这次你若不愿意去,我就让刘俊领兵”,李定国面色变了变,最后单膝跪在刘勇面前,“大人,定国出自流贼,这一年多来思忖义父往日所为,安民事少,掠民事多,再看看将军的作为,统兵有法,保境安民,有教无类,不畏权贵,以生民福祉为念,职部深向往之,忠臣不事二主,职部已经投靠大人,当摒弃旧义,为大人前驱,职部亦愿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勇看他脸色沉静,点点头说:“好”,扶起他,“这次我们兵分两路,定国你带领刘俊、贺金龙、白文选三千骑兵带五日干粮,再带些金银,沿途出具兵部堪合由地方接济粮草,实在不行的就各地购买一些,从陆路出发,经徐州、泗、凤至庐州,你到了庐州后就地驻扎,四处打探军情,结交庐州总兵黄得功,打探庐州西面的驻军及敌情,我听说黄得功麾下有五千骑兵,唉,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黄得功如此强军,周边凤泗总兵牟文绶的人马也是兵强马壮,怎么还要我军出动?算了,不说这些了,君命难违,嗯,这样,与官府、友军接洽由刘俊负责,他毕竟有朝廷正式颁发的关防文牒,此外行军、作战还是由定国负责,此处至庐州从官道走大约有一千五百多里路,你按照一天一百里的速度行军,昼行夜宿,十五日左右,最迟不得超过二十日抵达庐州,骑兵按照以前的设想已经练了两三个月了,俗话说得好,十练不如一战,练的效果如何,最终要在实战中检验,请慎思之”
“步军大队人马走水路,这次我军出兵一万两千,加上我的警卫部队,合计一万两千八百,加上骑兵,一万五千大军,足以应付这老回回和革里眼的三万人马了,何况还有黄得功的人马,此次进军,将所有沙船都派上,装备两月粮草,我询问过沈家了,这沙船从海路到长江,再经南直隶和州裕溪镇濡须水到巢湖,再从巢湖经肥水至庐州畅通无阻,我们最迟一个月也可以抵达庐州”,自从有了火炮后,刘勇将每个千总的编制又做了调整,下辖火枪兵五百,长枪兵两百(含一百铁枪兵),刀盾兵一百,长刀/弓箭兵两百,炮兵一百,其中每十人一门炮,负责火炮的一应运输、装填、发射事宜,每十人有独轮车四辆,一辆装载火炮,另外三辆装载炮架、炮弹、火药等,火枪兵带两个基数(六十发弹药)的弹药,工兵一百(兼任掷弹兵)。当然,特殊兵种目前只装备了星火城大营,各分守地目前还没有改编完成。
“我走之后,所有军民事宜都由王明章负责,大的来说,军务由黄升负责,民事由王进负责,二人向明章汇报,河道疏浚、学校、操练、商务一应诸事都要抓紧,水军大海安排一半人手随军,这次你就不去了,让黄彪带队吧,你的这些水军就兼任辎重兵,其余的正常训练”,本来刘勇想把黄升晾在登州不管,最后还是决定用人不疑,将他调回来继续主持营中事务,这思想观念的事,慢慢来吧。
“我军出发后,这登莱地界尚有登州三千、潍县五千、高密五千、星火城五千,共计一万八千大军,万事无忧”。
“闲话少说,给三日时间准备,第四日一早出发,骑兵明天就可以出发”。
第二天,李定国三千骑兵一早出发,沿着海岸线直奔海州,由海州至徐州,再由徐州至宿州,经凤阳,十四天就抵达了庐州,抵达泸州后,庐州总兵黄得功见来的只是一个千总,便安排部下田雄出面接洽,将李定国三千人马安排在了庐州西北一个废弃的军营里,粮草是没有的,最后还是刘俊出面在城里购买了三千担粮草,又让城里在青岛港设有分店的商家继续调集粮草,三千人一个月就需要九百担粮草,一匹马至少相当于五个人,这三千匹马一个月就需要四千五百担,合计五千四百担,三千担只够半月之需。白文选入营后一直愤愤不平,“狗日的,老子替国家打仗,还要自己掏钱?”,最后好说歹说,庐州知府调来了五百担粮草,聊胜于无。
刘勇率领大军经水路,一个月后也抵达了庐州,辛亏准备了两个月的粮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路上消耗一半,还剩一个月的粮草,好在刘勇大破张献忠的余威尚在,又是朝廷钦封的伯爵,庐州知府、黄得功们也不敢做得太过,扭扭捏捏之下,又拨过来一千担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