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摘星换斗

日复一日,王乐正如水滴礁石,高攀险峰,终于在这梁武帝至今已存世一千余年的遗骨上提炼出十二幅内息运行路径。这种难度好比从五百瓶相同的水中辨认出指定的水;从残缺的齿轮链条中排除14728种可能,补缺传动比,打开保险箱;从四秒钟旋转一次的数字三棱柱上踢掉一千九百余万种组合,计算出预先设定的异形数独。武道亦并无平路坦途,只有不畏辛劳,强渡黑暗与风涛之人才能脱苦海,见巅峰。

相比获得的收益,王乐正此次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罗摩不亏是觉法高僧,学究天人,这心经博大精深,竟然涵盖了气、血、精、脉、髓、骨、筋、发、形,几乎无所不涉,欲通过修炼无暇无秽、无障无碍的不坏圣身,沟通无形之气,得正果,登寿域,步超凡入圣之门。凭此一道,罗摩便可封祖成师,可惜天不假年,地无元气,在这番缺乏造化的天地中,即使是罗摩也只得百余岁寿命,空得虚空法,未入解脱门。

王乐正心中感念了一下罗摩祖师,便开始了破境修炼,此时的他可谓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大胆砸裂了武者到武士之间的瓶颈,放开了压抑许久的血气,观摩起了罗摩十二图。

王乐正意使血气,沿着周身臂、腕、指、掌、关节运行。罗摩心经内壮神体,外壮神力,第一步便是血气入骨,骨生神力,久久加功。这远远超出王乐正经历打架吧鬼神世界后两次突破武士境界之功。罗摩心经第一图韦驮献杵,这一式外壮神力,讲求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一般人练成此式便可手托城闸,力能举鼎。但是王乐正叠加血气,御使而来,怕不下万斤巨力。修炼罗摩心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力能自贯头顶之时,便是炼力大成,可以迈入引气之门。不过这对初练心经的王乐正来说,尚不可及。他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将血气化作养料,内运入体,全面冲刷,强基固本。

佛家讲究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王乐正观想第一图,内心平和,洗心涤滤,按照心经路径,引血气下行,内观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并无在星天大陆破境时那“微”“痛”“久”三苦,不由得感叹这心经的神奇之处。白云移逝,月洒银光于如平镜一般的南京内湖,不知不觉一日已过,忽而,王乐正两足抓地,似老树生根,继而十指相对,血气沿双腿直达涌泉后,仰面而笑,“这第一图算是成了!”

王乐正现在感觉全身放松,心平气和,身无杂念,血气运行如臂使指,再无之前那强行压抑的诸般苦楚,这第一式便已如此神奇,不由得畅想到接下来的十几式练成后会有何等奇功。

此时通达本法心,泡幻同无碍,身心极为舒畅,王乐正决定一鼓作气继续修炼下去。罗摩心经第二图掌托天门。别于韦驮献杵,这一式血气反而由下而上,王乐正两脚开立,足尖着地,掌心向上,调匀血气后两手用暗劲上托,双拳如挟重物,反复运行多次后,顿感体内血气充沛,一发可得。如果说第一式平和了王乐正心境和体内的血气,外生万斤壮力,那么这第二式掌托天门却是另外的内壮血气之道,那如滚滚长河洪流般在王乐正体内涌动的血气,竟让他有了种真的可以掌托天门,力举苍天的错觉。

他不由得对罗摩心经的第三式更加期待,立即迫不及待地开始观想心经第三图——摘星换斗。摘星换斗,双手擎天,掌覆头额,血气注双眸,气频调息,自开命门,背看九天。

开命门,看九天?!这第三式的作用竟然在于眼睛。王乐正本就对自己的眼睛有诸多疑惑,在打架吧鬼神世界,通过阴魂出窍,阴阳交合实现自己独特的开眼后,他内心就十分忐忑。毕竟和朴奉汃以及明哲他们的天生阴阳眼不同,自己是阴极阳生,进而交融,眼冒氤氲之气,与父亲说的“性光圆满”类似,但思虑良久不可得,时溪村的资源又十分有限,只能暂且放在一边,但是这罗摩心经的第三式修炼的竟然又是眼睛,自己的变异和这功法叠加不知道会产生何等景象。

现在已至中途,并无回头之路,只能继续前行,何况罗摩心经,功参造化,王乐正相信两者叠加之后必是坦途。说练就练,第三式摘星换斗,双手擎天,掌覆头额,眼睛轻闭,神返身中,人在气中,气在人内,内外一气,血气注双眸,开!

罗摩祖师,取意第三图摘星换斗,原意修炼此式者,眼生神光,可于闭月暗云,朗朗晴空中见星辰,与那摘星换斗亦无甚分别了,虽知道地外有天,这摘星换斗式的路不会仅止于此,但毕竟受此方天地所限,只得以“目力大增”为尽头。

但王乐正此番开眼看去,这条路却遥遥无期,不见尽头,罗摩的终点竟只是这无边大道的起点而已。因为王乐正看到的是一条延伸到无尽深处的小路,这条路上诡异阴冷,一眼看去便知在这条路上一不小心便会寒气入骨,血液凝固,这阴风甚至可以冻裂灵魂,唯有路两边耸立的一盏盏古灯能让人感受到一点点温暖,但这灯光熹微,并未驱除路两旁无边深渊中的黑暗,那黑暗深处发来声声嘶吼,似传自荒古,苍凉久远,紧接着是一阵阵铁链的碎裂声,整条路都震颤起来,似那嘶吼之物挣脱而出,让人心生惧意,脊背生寒。

王乐正顿时心神大骇,赶忙切断目力,从那小路上退了出来,刚才他感觉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在震颤,这等凶物绝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一不小心便会心神俱灭。

但他并没有看到,那小路两旁的古灯上纹理交汇,那纹理高妙、玄奥、庄严、浩大。而在那灯光不可及处,竟有一个女子漂浮在路两边深渊上的虚空中,不惧阴冷与凶物,那女子似呢喃道:“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性光圆满,眼生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