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黄帝证道,五帝时代开启

轩辕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轩辕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

这位少女就是轩辕的正妃嫘祖,当时轩辕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轩辕封嫘祖为正妃之后,嫘祖就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

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轩辕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轩辕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做完这一切,轩辕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轩辕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轩辕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轩辕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轩辕在洪荒人族部落巡游数年,终于将所有的部落都巡查一遍。

轩辕氏回到部落,想到自己该做的均已做完。便想求长生之术,于是向广成子、玄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如此数年后,轩辕写下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书。

慢慢感觉自己即将功德圆满的轩辕,准备效仿伏羲和神农氏在人族之中寻找能够继承自己共主之位的大贤,奈何找了多年,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共主之位传于自己的孙子高阳氏颛顼。

而后,轩辕登台祭祀天地,在众圣和人族三祖的见证下证道成为人族三皇最后一位的人皇。

自此人族结束了三皇时代,正式进入了五帝时代。而颛顼,便是五帝的第一位,也是被玉虚门下的赤精子收为弟子。

另外咱们要提一下的就是这个仓颉了,没错,就是造字的那个仓颉。据史书记载呀,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仓颉造字,有大功德,且他天生睿智,颇有根骨,短短几百年内便拥有了大罗金仙巅峰修为,被人族尊称为文字之神,在人族地位非凡。

说起仓颉,就不能不提龟灵圣母了。龟灵圣母乃是通天教主四大亲传弟子中最后一位,乃是灵龟得道。可她因何能够被通天教主看中收为亲传弟子呢?其实,这龟灵圣母也有不凡之处。当初仓颉造字,就是在她背上写下的。因此,龟灵圣母得了功德在身,修炼起来顺风顺水。

奈何,龟灵圣母修炼太急功近利,眼看着三位师兄师姐修为都那么高了,她入门晚,为了尽快达到大罗层次,竟不惜消耗功德提升法力,损了一身功德,而使得她在封神之战时死于非命。

其实龟灵圣母的根性并不怎么好,失去了身上唯一的亮点,也就让她看起来似乎成了通天门下四大弟子中最差的一个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觉得这无当圣母好像也挺差劲的,没听说有什么大本事,大事迹或厉害法宝啊!

哎,你要是这样想那可就错了!封神之战中,通天教主四大亲传弟子,金灵圣母上了封神榜,龟灵圣母死在了蚊道人手中,死得老惨了,多宝先是被老子用风火蒲团弄去了八景宫,后来由被老子利用做了释迦摩尼佛去分西方佛门的气运,可却只有无当圣母侥幸逃脱。为什么?只是运气好吗?运气反过来就是气运,想要运气好,得有好气运啊!

其实我倒是觉得,看似名声不显,显得很是低调的无当圣母,才是通天教主四大亲传弟子中最出色的。

言归正传,再说这赤精子是玉虚门下,受元始天尊影响,很重门户。颛顼身为他的弟子,同样也是在这方面挺较真的。他一上位,便开始进行了重要的宗教改革。

这被轩辕黄帝收服的九黎族,虽然归降了,但大多为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并杂拜鬼神。于是,颛顼便强令他们顺从人族教化,促进了各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发展。自然,阐教在颛顼的传扬下,在人族声望大涨。

同时,颛顼很重视人事治理,并努力发展农业。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导力量,女人的地位渐渐降低。自此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颛顼还改革甲历,定下了四季以及二十四节气。

颛顼当政期间,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屋舍。颛顼遂向老师赤精子请教道法,蒙赤精子传下仙剑法宝,将那黄水怪收服,为人族称颂。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后,功德圆满,天降功德,成就人皇道果,但修为却是比三皇弱了不少,只有堪比普通准圣层次的修为。身为颛顼的老师,赤精子自然也是跟着沾光得到了些功德。

颛顼证道之后,人族共主之位便传给了帝喾。

传说帝喾生来就很有灵性,刚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被通天教主门下的无当圣母收为了弟子。

帝喾继位后,广施恩泽于众人,却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洞察细微的事理,顺天应民,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威严,温和而守信,修养自身,令天下归服。

帝喾治民,就像是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节俭的使用;他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