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龙终有飞天时(三)

陈寿顿了一下,又说着:“陛下,吾以为,现在情况,若是吾国进逼,钟会这等枭雄,说不定就下了决心,投靠一方,再次匍匐在司马昭脚下却是大概率。”

“现在这时,我方镇之于静的话,司马昭年岁不多了,司马炎之才如何,司马昭想必也清楚的,也定然没时间怀柔了,却会急着压迫钟会,那么此时压迫之下,往往不肯罢休,这时,投靠吾国的概率反而有六成。”

“如此拖延着时间,转眼之间就又是一年,以目前得到的讯息而言,司马昭如今的情况,恐怕也就这一两年了,以他老迈之身,断无在冬春时节出兵的可能,这么就能到了明年四五月,我军上下已经好整余暇,兵强马壮,粮械俱足,这时也不惧来攻。

若是待的明年夏秋,西凉州乃至西域都会被我军偏师攻下,钟会定然犹疑,那么司马昭很可能出兵压服之,趁此时,吾军等候时机,一旦出兵就要首战能胜,只要损失不大,钟会必降于吾国。”

“到时候陛下遣上将和魏军大部决战于野,只要一胜,司马昭的老迈,必承担不了,说不得就一命呜呼,到时,天下纷乱,陛下可从容取之,雄踞雍凉,天下已在陛下囊中。”

“陛下拔我于微末,受恩如此深重,焉敢不尽力策划,唯臣见识陋浅,只有此策,还请陛下恕罪。”

说完,陈寿再行一礼。

杨伊仰着脸想一阵,笑着:“镇之于静是其一,急者越迫缓者越裕是其二,鹬蚌相争是其三,首战必胜促其投靠,又一举击溃以定大局……你这话朕越想越是有理,卿之才却类当年留候之才,的确是洞察如火。”

陈寿的话,让杨伊想起了当年三国之事。

官渡之战败后袁绍病逝,曹操进攻连战连捷。

曹军诸将都想不计损失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建议退兵。

却是袁氏虽败,但是袁氏雄踞四州之地,底蕴深厚,袁谭和袁尚不和,急着压迫,他们是亲兄弟,一定会联合抗击,那时就是打下,曹操也是损失惨重,说不得此战后,就得多休养生息几年,而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会爆发内讧。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

果然曹军刚回到许都,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

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轻松又顺利,损失极小,实力损失不大,最终让曹氏获得北方霸业之基。

现在这时,也是一样,急者越迫,缓者越裕,没有绝对的实力,谁先压迫钟会,往往逼着钟会转投一方。

想到这里,杨伊已定了计略,说着:“朕本想派人游说钟会,卿看这情况是否还需要?”

“陛下,臣以为,游说还是要的,派人去游说,以高爵厚禄诱之,钟会才能确定我们的心意,来个左右奉源摇摆不定,若是什么人都不派,倒使他心中猜忌,说不得心生恐惧。”

此时陈寿又笑说着:“钟会其人,志大才疏,虽有枭雄之力,却无有枭雄之心智,只是游说不必焦急,让他知道我们的心意就可。”

这样说着,杨伊点头说着:“卿连这一层也想到了,果是周详。”

上智者谋事,中智者做事,学院培养,也就只能培养中智者,上智还是看天资。

陶基被救出的三日之后,孙皓穷搜建邺周边,却寻之不得,就悍然发出一道命令。

“观苍梧陶氏一族,乃是士氏余孽,阴谋割据,勾结贼匪,诸多罪状,朕本有意让其悔过,只是宽裕之下,贼却无退悔之意,背后怨尤,且有意谋刺与朕,今与以族灭之罪,朕本非嗜杀之人,除陶氏本族十二人之外,与陶氏往来者,若弃之,将逃犯陶基恶行之事举出,尚可宽恕,不然若被查证,则被陶氏株连,必如此十二人,斩首弃市。”

随后又发一道命令于众人:“凡报以逃犯陶基行踪者,赏千金,予以千石官职,赏爵。”

建邺城中,陶基妻妾并嫡子庶子等皆被当众斩首,尸体被抛于城外乱岗,头颅高挂于广场处。

城郊的一处道观。

离城不近,又有着山,非是良田,面积自然很大,周围种着苍松以及翠竹,十分幽静,一座精舍坐落其中,里面清一色的杉木家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正中挂着一幅三清图。

一个道童,为诸葛松斟了茶,恭谨的退了出去。

诸葛松喝着茶,看着手里由眼线传回来的密报,暗叹这吴王也有枭雄之姿,手段狠辣,杀起人来,真是干脆。

只是如今道脉已经决定真主,所以诸葛松笑了笑,将手上密报撕碎,扔进一旁火盆,渐渐焚成灰烬。

纵横交州数百年,历尽沉浮,几起几落,甚至称得上是吴国几个大族之一的陶氏一族,竟就这样元气大伤,若是算来,明面上几乎一半族人被斩杀。

当政者不再顾忌脸面,撕破面皮之时,所谓的世家,也不过是执政者手中棋子,任由捏攥。

诸葛松也是世家庶脉出身,身份是方外之人,所有参与此事的都被送走,自然危险不大,可还是忍不住对这些真正掌权者,起了几分忌惮。

这次救出陶基,顺利和炎汉连接上,不少外门子弟都被恩准入了锦衣卫,据说掌教真人很是欣赏,会恩赏几人入内门。

“师兄,咱们的人已经与锦衣卫再次接上头了。”外面传来脚步声,说话间,陆肃已是步进来。

诸葛松点点头,问着:“他们怎么说?”

“已派专人过来,人到后,自会与我们联系。”师弟回答的说着。

诸葛松微微一笑:“这是对我们不放心呢,怕是陷阱,不过,若非如此谨慎,怕是不放心的,该是我们了。”

“师兄,陶使君的情况可还好?”师弟很是关心此事:“陶家剩余的人被屠,他已得知此事了吧?会不会出什么状况?”

“这是真正的世家主,心性也是了不得,虽是伤心一场,却很明白情况,并未做出什么不当行为。

有如此性情,也难怪能带着陶家复起,在吴国这么多年经营,若非吴王出其不意撕破面皮,对陶氏突然下手,陶家未必会如此惨烈。”

只是唏嘘一声而已,诸葛松倒并不太在意。

“日前,我已亲自去看过陶老使君,藏身处一应俱全,位置又极是隐蔽,只要没有内奸,吴王的人查不到那里去。奇书网

还有黄左平陪着,谈论诗书,下棋……还能忍耐一些时日。

只是要撤离的话,这几日还是有些困难,只能等那边锦衣卫人来了消息再做商议了。”

孙皓对陶基被救一事,的确怨念极深,不过搜索了半个月,却没有任何消息,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这样无结果的长期紧张搜索下去,内部人心都自然懈怠了,只得松弛了下来。

搜寻半个月未搜到人,又临近新年了,城中已然不怎么紧张了。

城门处,对商队搜索和行人的搜索和限制,也减轻了许多,总不能为一个逃犯,便毁了建邺城的正常秩序和贸易。

这就更不用所其他州郡了,最主要的是,陶基已经在汉国露面了,这让吴王又发了一次怒,可是此时却也不可和炎汉翻脸,只能杀人泄愤,各地的搜查也都松懈了。

过了新年,更是没有了查验,两国之间的贸易也恢复往常了。

武昌镇,当年孙权在此建都,这也是吴国重镇,新年过了,天气也稍微暖了几分,大街上,行人渐渐多起来。

一支普通商队,从码头朝着武昌行来。

二十余辆骡车上,却是装满了货物,数十人护卫着,看样子也不是弱小的商队。

这支商队行到城门处,被吴军士卒拦下来。

“你们是哪家商队?出示文书,接受检查。”小吏对商队领队说着。

领队是个中年男子,是个圆滑人,忙塞一些钱币过去,同时说着:“爷,我们这是诸葛家的商队,这是从汉国采来的紧要物资,有些还是贡品。”

“你们几个,过去看看。”听到诸葛家,又听到贡品,门吏收了钱币,也不再刁难,不过应该做的检查,还是要走一下过场。

门吏冲着几人说着,一些士卒走过去,将马车上检查一番。

“令君,都是些货物。”

“恩,看来你们还真是本分商人,好了,过去吧。”门吏冲收了钱,又看商队是本国士族的,自然也就放行了,商队领队一挥手。

商队缓缓从城中行过,直到再出了城门向南一里路,领队中年人方长长出一口气,吩咐的说着:“这里不要紧了,加快速度。”

“诺。”车轮声蹄声响成一片,人声反倒是沉默下来。

这一支商队就如同寻常商队一般,沿途甩卖着所载货物,最后在建邺卖完货物之后,转向向南。

这是如今商队常行的路径,从炎汉采买来货物,然后发卖在吴国,然后去交州采买粮食,运输至汉国。

为此,炎汉早早修筑了南中官道,可并行两辆大车,顺畅处,甚至可同行四辆。

一直到采买了粮食,过了交州,进入炎汉境内,这时又是一月时间过去了,进了炎汉关卡,商队领队的才吩咐说着:“先暂停一会,原地修整。”

领队中年人从马上翻身下来后,招手叫过几人,向僻静处走去。

“陶使君,还有黄先生,这一路有所冒犯,还请原谅。”这一队人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伙计,汉吴两国人都有,还有就是锦衣卫了,领队中年人就是锦衣卫中一军候,此时却对着商队中的一个老伙计,恭敬有加的说着,还有就是老伙计身边的那中年人,却是看着文弱,名义上和那个老伙计是父子。

这老伙计确实是老迈,路上也不大干活,不过却是向导,从建邺特意请的,还请了他的儿子。

“这次多亏诸位,老夫才得以捡回一条命来,说什么冒犯不冒犯,是老夫应该向各位道谢才是。”

陶基对救了自己性命这群人,自然非常之感激,若非他们相助,自己早就和家中妻妾一起命丧黄泉了。

锦衣卫军候此时拱手道:“只是尽一份微薄之力,对未能将其他人救出感到很抱歉……”

听着提到那些被杀之人,哪怕已经抚平呢伤痛,可陶基面上还是浮现出一丝悲色。

“本就是我陶家行事不密,太过招摇,承蒙搭救,已是运气,其他人……唉,也许是命该如此。”

叹口气之后,陶基眸子里浮现出一丝杀意:“不过我陶家也不会白白流血。”

说到这里,就住口不说,如今还不是报复时机,还是看炎汉战略如何,当今汉主如何。

“陶老不必难过,只要尚有人在,就不怕没机会,而且这内外,吾等已撒下眼线来,日后若有需要帮助,请与我等联系,上面交代过,必会对陶家全力相助。”

“多谢。”此时陶基也是一礼,却是谢过,虽然知道是上面有命令,但是如何去做,却是由干活的人自己掌握分寸了。

还有就是那几个道士了,虽知对方帮助自己,定有所图,可与救命之恩相比,这些却不重要,陶家虽然遭受重创,但是只需要自己在,那么大半实力就还仍旧存在,只是失去了一些浮财而已。

人在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建邺的人手损失,像是其他地方的,都藏的早,苍梧的陶家,更是及时的举族舍弃钱财田地等等,直接奔赴汉国。

想必如今也在汉国安家了,以后苍梧陶氏可能就会换一个郡望了。

这时候,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陶基身边的锦衣卫军候此时凝听片刻,低声说着:“陶老使君,这是吾国之军来接了,接下来就由他们护送你至南中,其余善后之事就由吾处理了,还有黄先生,可和陶老使君一起行走。”

陶基再次谢过,黄蒙此时也谢过,终于踏上汉国土地了,此后就是炎汉人了,稍微有些感慨。

听得耳边轻声提醒,陶基此时向这炎汉官道上望去,只见一阵尘土飞扬后,有数十骑奔驰到面前,这十数骑,是一群穿着甲的,人马俱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