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午门

“饶命,饶命啊……我是文官,我为大明立过功,你们不能杀我!”

那一队锦衣卫也没有料到,竟然又出现了一伙反贼,此时皆是抽出刀剑,就准备砍杀!

张缙彦立刻就大喊着求饶,不过这些锦衣卫早就得令,此时遇见反贼都可以立刻杀无赦的,再加上禁令早下,城中内城还好点,外城早就被严控,这个时候也是严格禁止出门的。

张缙彦眼看求饶不行,就想要摆出背景,听到是文官,此时身边那些人也七嘴八舌的开始说起自己的背景,那名锦衣卫千户此时犹豫了一下,这些文人可不好处理。

“先捆了!”

一声令下,先捆了再说,文官怎么样,也可能是反贼,但是直接杀了不行,自己很可能得罪不起,交给上面头疼吧!

“启禀殿下,有前任兵部尚书张缙彦等人,意图不轨……”

杨伊此时听到下面传来的消息,此时也不细究直接一挥手,道:“统统押去午门,斩首示众!”

传令的来得快,走得也快,此时外城是任凭军马奔驰,就是内城,主要街道上也被清理干净了,供军马奔驰!

“殿下有令,一干反贼押往午门斩首示众!”

一听说要斩首,已经被绑住的被那些人都开始哀嚎起来了,饶命的喊声,还有嚎啕大哭的声音那是一阵赛过一阵,街坊邻居此时爬在墙头看热闹的也都吓坏了,全都缩了回去!

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前有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其后有皇极门,皇极门就是杨伊如今主要办公的地点。

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华夏古建筑“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的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

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另外皇帝大婚时,皇后也可以进一次;此外还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在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

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在这个时代,大明朝的皇帝多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因为并不禁止围观,所以京城的百姓倒是可以看到这一幕,这也成了文官的一个邀名之途,因为当场被打死的在以前还是没有的。

这附近衙门也很多,大明门有一条长街,通往承天门,长街两侧都是衙门,东侧是六部、宗人府、翰林院这些,右侧是五军都督府、锦衣卫、通政司什么的,大明朝的京官多半都在这些个衙门中任职。

承天门这里,又是一条宽阔的走道,两侧是社稷坛和太庙,走道的尽头,就是传说中的午门了。

所谓推出午门斩首,大约就是在这一块,在这里杀头,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没有这种事情的,京城有专门的地方行刑,此时是在东四牌楼。

午门这边,是不杀人的,但现在却是个例外,自从杨伊开先例之后,当庭杖死首辅、次辅以及几位九卿之后,沉重的打击了文官的气焰,也杀鸡给猴看,让勋贵集团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如今这是在午门第二次杀人了,张缙彦也算是九卿之一了,六部堂官,认得的人也不少。

锦衣卫押着张缙彦等反贼进入大明门的时候,这时候也已经不晚了,不过还是有官员慢悠悠地走在路上,因为像是轿夫这种职业已经被杨伊取缔了;而大明门内的各个衙门也都有气无力地在运行着,虽然都开了门,也陆续有官员书吏到达,但是实际上大多此时都没什么用了。

这场面,乍看几乎和李自成兵临京城前也没有什么不同!

大大小小的官员书吏,都显得非常悠哉,有些人一边走一边在闲聊,讨论的话题多半和正在进行的战争没啥关系,有不少干脆就是自家昨晚上的小事情。

城外打得怎么样,其实大明朝的这些京官廷臣没几个在乎的,要不是杨伊来了,其实大部分人,也和张缙彦差不多,对他们来说当不了大明的官儿,就去当大顺的官儿,实在不行,大不了回家养老去。

当然了,忠臣自然也是有的,不过这种人其实大多都不在京城,这是一座大染缸,进来的人,要不了多久就被染成了一色。

也还有几个大臣,现在已经到了乾清宫,去和崇祯妄图想出一二办法来,让这天下回归正轨。

而当锦衣卫押着包括前任兵部尚书张缙彦等十几个官员涌入大明门招摇过市的时候,这时候,这附近的空气一下子就凝固了!

这副打扮,怎么也不像是好事,只是究竟是什么回事,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猜一猜了,正抬着腿赶路的,正聊天的,正盘算着钱藏哪里的或怎么投降的各位大明朝的官员,此时都瞧见了眼前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场面。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张缙彦不是下台了吗?抓他干什么?莫不是?有几个消息灵通的,大概猜到了,毕竟张缙彦串联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只是以往大家都各有心思,此时眼看张缙彦是不行了!

这显然是暴露了,至于是被告密还是其他,这也无人知道,反正不大一会,这几个衙门中的人,就全都在议论了。

就在大家胡思乱想的时候,已经有大嗓门的锦衣卫士开始宣诏了:“都听好了,前兵部尚书张缙彦等人公然造反,充当流寇内应,被锦衣卫当场擒获,还抄到降书贺表十几份,兵器数十件,铁证如山!

因此殿下颁下令旨,要将这些反贼押送到午门外斩首!”

什么?

张缙彦当了反贼?动作好快啊!被捉了活该!

里里外外的官员们全都不再议论了,看着这些丘八押着这些个文官往午门而去,然后又在午门之外,摆开了杀人的刑场!

这是真要杀人啊!心里的滋味都不好受,这大明朝的官是真的不好当了!

张缙彦到底是当过兵部尚书的,临了临了,倒是硬气了一回,虽然已经面无人色了,但是比着那些同伴却是要强上很多,跟着张缙彦一起迎降的那些人,大多都在嚎啕大哭,都在那里讨饶。

却都没想到,这已经是必死了,除非是出现奇迹,李自成忽然跃马而至,这可能吗?不可能!

不少官员、书吏都远远的来观看,几个行刑的此时手持利刃,挺身站立,目露凶光,看的他们心头发慌。

然后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来了一个脸色煞白的年轻人,此人年纪还小,但是一身衣袍展示了他的身份,皇太子朱慈烺。

“摄政殿下有令,命皇太子监刑!”

朱慈烺这是无妄之灾,一个末代皇朝的太子,最悲哀的身份了,不过此时还是幸运的,毕竟看样子,大明皇朝好像还能有续命的机会。

但是,朱慈烺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哭,毕竟大明朝的皇帝都不能做主了,他这个太子又能怎样,整天被杨伊指派着上城巡视,虽然练出来一些胆子了,但是杀人,却还是没有过的。

不过,人是一定要杀的!这就是杨伊给他的命令!

此时有一个反贼看到他,却是有了一丝喜色,这个反贼就是少詹事项煜,项煜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朱慈烺,他可是朱慈烺的讲官,此时妄图用以往的些许恩情,想着朱慈烺是不是能保他一命?

一颗颗人头落地,朱慈烺默然看着,心里头却是感觉自己可能已经变了,只是……

崇祯此时也得到了信报,杨伊竟然在午门杀人,还让朱慈烺去监刑,这让崇祯心头很难受,这天下,就这么脱离朕的掌控了吗?

下面一会修改

“儿臣见过父皇。”

看着杨伊连礼节此时都不在乎了,崇祯心里更是恼怒,却也有了一丝惧怕。

“儿臣给父皇讲几个故事吧,

这么说吧,父皇、杨嗣昌、卢象升、李自成、李过,你们五人一起乘坐一艘小船行在海上,船要漏水了,乘不了五个人了,此时万分危机,必须有人牺牲。

先是父皇喊了一声“为了大明的社稷”,然后把杨嗣昌扔了出去,船暂时不漏水了,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漏水了,必须再有一个人牺牲。

父皇看向卢象升,卢象升自己喊了一声“为了天下万民”,自己跳了出去。

可是船还在漏水,于是李自成喊了一声“为了天下百姓”,把父皇扔了下去。

但是船还在漏水。

这时候李自成和李过互相看了一眼,一起喊着“为了闯军”,把对方扔了出去。

这个故事父皇请自己品评。

我再说一个李自成的故事:

有一名长安的文人抱怨道“大王真是装模作样。”

结果马上就被牛金星给抓捕了起来。

文人辩解说“我根本没讲是哪个大王啊,你怎么可以随便抓我呢?我其实是在讲张献忠!”

“你少骗人了!”牛金星咆哮道,“我在大王手底下干了这么久,谁最装模作样我会不知道吗?”

这个故事也请父皇仔细品评,我再说第三个故事:

一老者在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随即高呼救命!

两名关宁军士兵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老者急中生智,立即高呼“崇祯必死!关宁军万岁!”没想到两名士兵还是无动于衷。

老者想了想,高呼“打倒吴三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名士兵闻之大惊,急忙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下面一会修改

先是父皇喊了一声“为了大明的社稷”,然后把杨嗣昌扔了出去,船暂时不漏水了,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漏水了,必须再有一个人牺牲。

父皇看向卢象升,卢象升自己喊了一声“为了天下万民”,自己跳了出去。

可是船还在漏水,于是李自成喊了一声“为了天下百姓”,把父皇扔了下去。

但是船还在漏水。

这时候李自成和李过互相看了一眼,一起喊着“为了闯军”,把对方扔了出去。

这个故事父皇请自己品评。

我再说一个李自成的故事:

有一名长安的文人抱怨道“大王真是装模作样。”

结果马上就被牛金星给抓捕了起来。

文人辩解说“我根本没讲是哪个大王啊,你怎么可以随便抓我呢?我其实是在讲张献忠!”

“你少骗人了!”牛金星咆哮道,“我在大王手底下干了这么久,谁最装模作样我会不知道吗?”

这个故事也请父皇仔细品评,我再说第三个故事:

一老者在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随即高呼救命!

两名关宁军士兵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老者急中生智,立即高呼“崇祯必死!关宁军万岁!”没想到两名士兵还是无动于衷。

老者想了想,高呼“打倒吴三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名士兵闻之大惊,急忙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