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知妻莫若夫,教书先生自然知道自己的老婆什么德行。“老公,你还记得我以前跟你提过的那个马大婶吗对对对,她的外号又叫马大神啊!”教书先生娘子提醒道。
“知道又怎么样,难道她还能把我们晴儿起死回生吗“教书先生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老婆是个喜欢神神道道的人,虽然她平日里抠门无比
但在每次小迷信上面花钱的时候,却从来不皱个眉,为此还被那马大婶骗走了不少便宜。
“那马大婶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她一贯都很厉害的哦,”教书先生的娘子继续说道,”老公
你还记得那马大婶的娘家是哪里的吗“
“哪里的啊“教书先生才懒得记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
“她娘家是湘西凤凰的!”教书先生娘子两眼放着光说道,“我还听说她娘家的男人个个都是赶尸匠,他们全家人都很神奇的!
“赶尸匠有什么了不起的,”教书先生不以为然道,“不也是个普通的职业吗,跟我们教书育人一样嘛。”
“老公,你这可就大错特错了,”教书先生的娘子回答说,“我听说湘西一带的人都有些神奇的手段,比如有一次那马大婶就跟我说起过,她可以让一个死去的人附魂上去.....
“怎么可能“教书先生打死也不信,“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这种骗人的把戏我会信,我都活了这一大把年纪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怪事....
“当然不可能真正的复活,只不过是让晴儿暂时活几天罢了,”他娘子又说道,“因为我听说啊,一一个人死去的头七天里,其实灵魂还在人间的,他们湘西一-带的人就有本事让死者暂时还魂七天。”
“是吗有可能吗“教书先生有点动摇了毕竟他从来没去过湘西,以前只知道那一-带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说不定有些怪事自己没有见过,但别人却真的会呢
“不如我们叫马大婶过来试试吧,”他娘子又怂恿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毕竟那是三百两银子啊,马大婶不会要我们多少钱的.....
“这,这不太厚道吧....教书先生迟疑道“好歹我们两家人也是有交情......
“哎,你这脑子里可真是顽固啊,”他娘子指指点点道,“老公,你也不仔细想想啊,反正那地主的儿子也活不了几天了,不如我们听马大婶一回,将晴儿的皮剥下来,然后缝制一一个稻草人上面,马大婶就会施加法术让稻草人把晴儿的魂还回来,先蒙混过关再说吧,说不定那地主的儿子还活不过七天呢!”
“娘子,这样真的不太好吧,“教书先生还是很犹豫,”万一识破了,很容易得罪人的....
“万一没识破呢”他娘子又说道,“好了老公,这事就听我的哦,不会有事的,上次那小子来我们家的时候,马大婶就给他看过,他命短,活不了几天的,这点我绝对相信马大婶的。
“....教书先生开始变哑巴了。
“就这么定了吧,老公,男子汉做事没必要婆婆妈妈的!”他娘子斩钉截铁道。
教书先生一贯怕老婆,被他娘子缠得没办法只得听她的了。
那马大婶请来后,教书先生才明白自己有多么孤陋寡闻,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许多知识是书本.上不存在的,原来这马大婶还真的可以让自己的晴儿还魂!
虽然看到自己女儿的人皮被那马大婶剥下来的情景有点恐怖,而且过程毕竟血腥残忍,但那马大婶的手法却真的很熟练,没一会工夫,一-张还鲜活稚嫩的人皮就完好无缺地被剥了下来,没有一丝的损耗,也没有一丝的累赘。
话说这种剥人皮的手法在湘西凤凰一-带是有传统的,许多赶尸匠都会这一手,不过还魂的技巧不太好掌握,因此流传下来的效果就不太理想了,这其中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赶尸匠一般都是男人做,而还魂则必须女子来完成,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女人是属阴性的,而人死后的归宿都是在阴间,要将剥人皮和还魂的工夫都掌握好,理论上来说很难的,除非这个人即是个男人,同时又是个女人。
但马大婶却两者都兼会,而且都掌握得非常熟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大婶刚出生的时候下面是生了个***的,但进入发育期后
**和月经这等女性特征却又显现出来了,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马大婶绝对属于如假包换的阴阳人。
马大婶的爹爹从小就把她当男儿看待,思此教会了她赶尸的本领,其中就包括剥人皮。
等到青春期后发现她居然是个女儿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因为马大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再加上她本人也对这一套感兴趣,没事就喜欢研究这些在外人看来是歪[门邪道的东西,所以才会把事情做得如此完美无缺。
将人皮剥开后,又在里面塞了一-些稻草,马大婶又烧香跪在列位大婶面前,意思是祈求他们不要责怪自己,说自己这不是在造孽,而是因为死者的父母太思念女儿,就请列神给她七天生命
让她的父母一饱思念之情,七天之后就不敢劳烦各位大神了。
然后,马大婶又将--碗苦丁茶水洒在教书先生家的各个房间和屋子周围,又一顿念念有词后
随着马大婶高叫一声:“着!
奇迹就真的发生了,这一回由不得教书先生不信了。
因为他们的女儿真的就已经复活了!
“爹,娘,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呢!晴儿一见自己的爹娘都在,于是连忙跑过来抱头就哭。
“女儿,真的是你啊,”教书先生非常激动地哭了起来,“爹爹原本也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女儿,你爹爹是个老顽固,娘就知道马大婶可以的,”教书先生的娘子却相信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只可惜我们只能见到你七天。”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