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中计
人在心急的时候,是不会冷静下来,三思而后行的。
特别是在绝望的时刻,突然有了一丝希望,就算明知风险很大,也不得不去试一试。
好在秦地对自己的作战军向来十分信任,并没有对那统领带着的奴仆人进行盘查。
秀红混在随军的奴仆人里,十分顺利地混出了咸都的隧道,来到地面上。
然后,她就跟随前往前线的军队,向韩地进发了。
但是,那统领所在的军队,渡河之后,不是向北去大都,而是向南去了。
秀红十分着急,想独自离开军队,去大都找韩远。
那统领告诉她,这不可能。目前韩地到处都是秦地的军队,连后备军都到了韩地运送粮草。秀红一个奴仆人单独出现,被秦军发现就没命了。
再说,此地离大都还很遥远,这一路之上,大路上都是秦军。凭秀红一个奴仆女子的能力,根本没有能力避开秦军,到达大都。
就算到了大都,大都周围,已经被秦军的精锐作战军围的水泄不通,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她又如何能够进入大都,见到韩远?
统领所在的秦军,是赶往南方大河附近去的。在那里,金秀秀和韩端建立了渡口,运送所有赶到大河岸边的人类,前往自由城。
秦军的任务,就是包围这个渡口,伺机摧毁渡口前面的防御堡垒。
秦军的主力还在韩地几个仍旧坚守的大城附近,渡口周边的兵力不多,不敢轻易对渡口发动攻击,守卫也比较松懈。
秀红找到机会,在统领帮助下,逃出秦军营垒,到达了韩军前沿。
秀红见到了金秀秀,将金不破告诉她的,秦广的计谋,告诉了金秀秀。
金秀秀招来韩端,商议对策,也同时判断一下,秀红讲的事情,是真是假?
秀红毕竟背叛了韩远,这时候突然回来,金秀秀很难相信她。
秀红背叛韩远的理由很充分,她想得到永生,永远跟随在韩远周围,因为她爱上韩远了。
从这个理由上去分析,金秀秀就是秀红的敌人,她将金秀秀骗回她父亲那里去,金秀秀并没有生命危险,而秀红却可以因此得到永生。这个诱惑太大了,秀红抵抗不住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来,韩端的话,让金秀秀更加相信,秀红讲的是真的。
韩地之所以选择变法,还奴仆人自由,完全是因为有韩远。他的武功、威信,是韩地所有贵族和大臣不敢反对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韩远,韩地变法,必定会遭到贵族和大多数修武人的激烈反对,最终会毁掉韩地。
就是他韩端,也是因为相信韩远,才会始终忠于大君家族,不管韩远做什么,他都不会反对。
没有韩远,不要说其他诸侯,就是韩地一族,也不会齐心协力,必将四分五裂!
没有韩远,无论是留在原地没走的修武贵族,还是已经渡河去了自由城的许多人,就会群龙无首,自由行事,甚至会自相残杀。不用秦军攻打,大家自己就会乱成一锅粥。
这就如修武帝君刚刚统一修武纪的时候一般。帝君在,诸侯各地秩序井然。帝君失踪之后,整个修武纪乱了两万年。
这么说来,秦广所料不差,只要消灭韩远,修武纪也好,自由城也罢,最终会不攻自破!
金秀秀相信了秀红的话,她必须赶往大都,把这个消息告诉韩远。
只要韩远肯离开他的军队,离开大都,再有金秀秀相助,秦军虽然厉害,却不见得可以留下韩远。
只要韩远进入南岸自由城,秦广就再没有任何办法,消灭不服从他的人类了。
金秀秀决定单人独骑北上,不带任何人。以她现在的武功,穿了机甲的秦军,不是成建制的把她包围,根本不会是她的对手。
而往北去的路上,森林、高山遍布,只要她避开大路,躲开大队秦军,不被大队敌人包围,到达大都不成问题。
她只考虑自己能不能回到大都,却将韩远让她无论如何不能北上的话,忘的一干二净。
金秀秀悄悄趁黑夜出发,出了渡口前的堡垒,向北前进。
一路穿越森林,攀爬高山,不走大路,果然没有遇到秦军。到第二日,她已经离大都不足五十里。
再穿过一片原始森林,就可以看到大都的影子了。连夜赶路,她已经十分疲惫,打算在森林里休息一晚,第二日清晨,养足了精神再设法混入大都。
大都已经被秦军五万大军包围,森林外面,到处都有秦军的部队驻扎。
金秀秀打算睡醒了,找个秦军士卒杀掉,穿上他的盔甲,一路混到大都城下。
只要她到达城下,韩远就会认出她,大都高大的城墙,并不能阻止她上去。以她现在的武功,攀爬城墙跟在平地上行走,区别不大。
金秀秀选择了森林深处的一株大树,攀爬上去,找了一个合适的树干,就躺在那树干上面,很快睡过去了。
在森林中生存,本就是她的强项,后来又与韩远渡过大河,在河对岸的热带雨林里生活了许多年。现在,在森林的树干上睡觉,对她来说,和在平地的床铺上,也没有多少区别。
当她第二日黎明时分醒来的时候,她察觉到了异样。
确切地说,她不是自然醒来,而是被周围的响动惊醒的。周围出现了秦军的脚步声。
她本来就深入了秦军的防御圈,周围有秦军走动,原本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这一次不一样。
金秀秀的体内,已经是紫霞之气,目力和耳力已经远远异于常人。
她听出来,周围的脚步声虽然离她还有很远,但声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她为中心的圈子。
也就是说,秦军是以她为目标,向着她包围而来的。
秦军的脚步声都很轻,这是故意要避免弄出声音。
只有在知道前方有敌人的时候,士卒才会这样故意放轻脚步。
秦军是有备而来,以她为中心,形成了很厚重的包围圈。
她被秦军密密麻麻地包围在了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