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六论

此间道统繁杂至多,历来不曾有过统一,各家学说,百般流派,颇有集千家而争鸣之态。这无数年的累积,不知兴起多少,亦不知泯灭于尘埃世间几凡。不过大体来说,也总脱不离几种论说,有尊天道而灭人性者,有崇人性而轻天理者,有从几欲而枉他人者……

无论何家皆有所持,道论发展至今,皆有宏达完整,能通明圆言。然众说纷纭,从无一论能得诸派认同,修士信念本就坚定,自是谁也说服不得谁。

而唐易所言太玄之论,是从根本上构建起一番新颖道论,犹如洪钟大吕,回响众人耳旁,萦绕不绝。虽一时不得印证,但听来确是一番绝佳妙言,只是于自身承修道统之说好似有些相冲之处,一时之间,不禁心中复杂,思绪万千,更有些惊喜交加。

正此时,忽然从山巅楼阁之中传来一灵动之音:“道友大才!”

得闻妙音,众人只觉如同一股清凉直入神魂,通体舒泰,畅快不已,不由沉醉其间。

随即,一些修士恍然,这应是玄音宗宗主柳瑶依。

唐易未见过柳瑶依真身,但闻听莺声玉润,便不由升起些许好感。这并非男女之情,亦非魅惑之术,而是此人天然一种亲和之力,加之修为高深,无形中即能感染他人。

心知又是一位绝顶宗师,唐易谦逊道:“道友过奖。”

随后,柳瑶依便缓缓从楼阁走出。一身淡紫裙衣甚是丽悦,姿态倩然,神色怡人,仿若这朗朗白日中一轮皎皎皓月渐渐升空,引人迷醉不已。

紧接着,又是两道身影凌空而出!一道泠然傲骨,一道不羁洒脱,正是程孝先,玉凌子。

玉凌子对程孝先向来无任何好感,他也不屑掩饰,索性无视其存在。但对唐易印象颇佳,适才闻听其一番高论,更是有些佩服,遂施一礼:“道友所言大妙,却是意犹未尽,不知可否共论之。”

其余几位绝顶宗师闻听,皆面带笑意,很是赞同。

沈奕接口道:“此言大善,只是不知唐道友意下如何?”

唐易自然不会推辞:“能得诸位道友认同,在下不胜荣幸,若有方家斧正,当是感激不尽!”

出此言语也非唐易故意谦让,他这番感悟有自身积淀,有门中传承,也有宋渊韩非辩论之时激发的全新理念。虽渐成一派大家之论,然只是雏形,空有宏大构架,细枝末节确实还不够完善妥帖。以他现今境界感悟,若闭门造车,独自冥思苦想,亦不知何年何月方能通晓。

既然众人不谋而合,自然不会延宕。

宋渊韩非二人见此便早早自觉避退。

当下,程孝先抬手一点,灵种从袖口飞出,直入土中。随即生根发芽,一颗幼苗迅速生长,几息之间,便成一十余人合抱的参参巨树,成有遮天蔽日之像,华华冠盖摇曳不绝,抬眼望之,恰好分出六根枝丫。

几人见状欣然,纷纷抬步而上,同坐之,一时间彩华流转,恍若幻境。

五大绝顶宗师同与唐易共论,在场道门修士激动不已,碧落剑派之人更是个个喜气洋洋。

虽说历次论道皆有宗师对论,却也从未见过如此盛况!

每每举行论道,及最巅峰阶段,便是林立可、沈奕的压轴之辩。有时玉凌子也会参与其中,三人皆是道学大家,沈奕、玉凌子二人虽稍逊林立可,但联手起来,亦是不遑多让,乃是精彩纷呈,妙华绝伦。

唐易参与论辩,提出一番惊世道论,虽是引得群修震撼,却也未曾料想能惊动如此多的绝顶宗师。

这五位绝顶宗师,论辩之间确实有高有低,但于道门之中,若说精研深究,怕当世再无能出其右者。只是他们所学皆局限于此世,天资悟性再为不凡,也难免为此界玄论所限。加之道统断绝,即便神思再为发散,也有些认知之障,困于藩篱间,更非持修苦悟所能堪破。

此次唐易所言所语,虽不繁多,却直触灵念,深切道心,细细琢磨,皆有不同感悟。直觉之中,此番立论对于道门众修来说,自有无穷妙法益处。再者,若能真有一万全理论构建,得诸派认同,自是无双盛事,可立下万世之基,对自身,对后辈修士而言,皆助益非凡。故此,自是心神悦悦,共同怡然探讨论之。

……

昊日悬于凌空,巨木吸食璀璨日华仿佛更为茂盛。六人同坐其上,其余五人境界虽皆比唐易高深甚多,但林立可提出修行无先后,坚持以唐易主讲。其余几人自无异议,这一会聚本身就因唐易道论,其人主讲,理所应当。

唐易含笑道谢,也不故作谦让推辞,盘坐玉树枝丫,神魂畅然,思绪遨游,朗朗而言。

以“太玄之道,天人合一”为中心,逐步解说之。其间奥妙无穷,于诸人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诸多困惑疑难随之迎刃而解,烟消云散!听到妙处,忍不住抚掌而叹,渐渐的,思虑愈发清晰,也由唐易独言转化为相互而论,同寻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