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剿寇 一

“来人,立旗!”

随着林青话音一落,早就有所准备的四个军士鼓足力气,将地上躺着的一杆杏黄大旗高高立起,似要耸入云端。

所有人均不由自主举目仰望,有识字的军士认得,忍不住掩口惊呼。

只见从上而下四个大字——西南屏障。

挂此旌旗意义深远,藤越之境自此不同了。

……

动兵一事,不能草率,且这是新军首战,意义非凡。

胜,则可聚军气,凝军魂。

败,则有半数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休谈什么西南屏障。

因此林青是半点不敢马虎,先是将武备库的二百余甲胄尽数发下,又派斥候先动,前去凤山十里坡刺探,只待明日一早,大军起拔。

大小做了许多准备,林青觉得差不多了,就回想着十里坡匪寇的情况。

十里坡又称十里寨,除了干打家劫舍的勾当外,平日也在寨内自行耕种,按徐堂所述,有千余之众。

初闻时,林青还担心自己的兵未经过实战,要以少胜多,五百战一千难以取胜。

是徐堂拍着胸膛保证说十里寨千余之众里,可战之人不超过二百之数,林青才决定拿此寨开刀的。

想来也是,千余之众里说不定有很多就是原先藤越土州的百姓不堪掠夺加入而来的。

下午时分,林青下令宰了数头牲畜犒劳全军,只待明日一早用兵。

正在营帐内吃着,派出去刺探情报的斥候就有一批先行回来了。都是轻骑,所以速度够快。

听着斥候的禀报,林青若有所思,对十里坡的地形已经了然于胸。

这便是标准化的好处了,以后扩军林青即打算不用绿营兵制,而是以现在这般十人一伙,十伙一哨,五哨五百人为一卫,三卫一千五百人为一营。

营便是林青如今从五品守备官职能领的最高单位了,再想扩军的话,便只能建一营、二营,诸如此类。

林青的想法是,要建一个斥候营,在每新入之军中挑选身姿轻便矫捷,有刺探情报、侦查天赋的新兵专门训练,再由斥候营统一为各作战营配备斥候。

当然若是有机会,林青更想建火铳营,可如今苦于没有技术与钱财,这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到了黄昏时分,最后一批斥候回来禀报之后,林青上下结合,在心中勾勒出十里坡的地形地貌。

“十里寨下十里坡”,是藤越百姓对凤山险峻地形的描述,如今看来果非虚言也,真个是亦守难攻。

两侧均是古松密林,齐腰黄草,唯一条呈倾斜状的十里斜坡直通山寨,谓之十里坡。

当然,“十里斜坡”一说是藤越百姓畏惧此处匪寇,用以警告路人、小孩故作夸张的说法,实际并没有那么长,但也不短,一里还是有的。

“若是山贼从上滚石而下,五哨兵连靠近都难,谈何交战呢?”林青突有些后悔在军前把话说的太满,什么荡平匪寇,若是伤亡惨重攻不下的话,如何有脸挂“西南屏障”的大旗?

军令如山,下令便不可随意更改,尤其首战,需慎之又慎。

想着,就是心里一紧,先前作的准备还完全不够。

林青出了军营回到署衙,在大厅召来已回家中歇下的许维。

见礼落座,就问着:

“本将明日便要用兵,许维你可听闻了?”

许维道:“今日午时见得东城升起一杆杏黄大旗,流民百姓纷纷蜂蛹围看,许维便已有猜测了,只是不知主公将许维召来,有何需要效劳?”

“若是兵事的话,许维自知不通此道,唯恐耽误主公大事,还是莫问许维了。”许维起身道。

林青看了他两眼:“本将怎会强人所难?你想多了,我是要问你,城中可还有大夫行医?”

“大夫?”

“对。自古用兵便有伤亡,这些士兵又多是家境不好,若是致命伤便也算了,可刀斧小伤若不及时医治(因为兵器锈烂,小伤也会得破伤风),往往高烧不止,靠身体硬熬,死亡率太高了。”

“禀主公,臣这些时日忙于修城屯田,并不知晓城中是否还有大夫。”

“找!即刻给我去找!若是有,拖也得把人给我拖到署衙来。”

“臣领命。”许维急急应了,赶忙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