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和殿议事

朱厚照心中大计一定,心中的激荡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回到乾清宫后,朱厚照安排谷大用动用大批厂卫,密切观察杨清的动向,同时召集了孙东远,安排他秘密前往四川,务必带回最真实的情报信息。

孙东远是锦衣卫都督,执掌监管百官的锦衣八卫,平时百官虽与其交好,但是内心深处实在是不愿与他多有来往,孙东远也知道这些情况,但是限于自己的职位和为皇上效力的职责,他还是尽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密切监视百官。

由此可以看的出来,孙东远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既能够尽可能的与百官交好,又能不负皇恩,为国尽忠。

朱厚照选择孙东远,不仅仅是看重他这些,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孙东远的父亲曾官至绥前监察使,其祖父也曾在南直隶任职,所以到他这里可以说是世代为皇上效力。

孙东远曾任四川御史,巡按龙殇,因此此次派他去那里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就算是被杨清发现,朱厚照相信孙东远也能够想出办法来逃脱杨清的怀疑。

黄昏。

兵部来报,杨清已反。

朱厚照仔细阅读了兵部文书,在心中不断思量,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杨清反叛。

难道当真是时空错乱所致,虽然正午之前他自己对此深信不疑,但是真到重大决策面前,他自己也有些慌乱,无论自己做的决定是对是错,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历史的走向。

这就是朱厚照的觉悟。

“那么朕到底应该怎么做?”朱厚照心中略有忐忑。

成亦历史,败也历史,朱厚照现在对此深信不疑,他对历史了解的没有那么多,更谈不上了解的有多透彻。但是他还是对此有想法的,他觉得自己可以依旧去游戏人间,他也知道明朝历史上有多位皇帝不上朝,但是明朝依旧存在了下去。

但是,他觉得自己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也许在这个世界,在混乱了时空的这个世界,自己将会向史书中的许多昏君一样,遗臭万年。

这和他在读大学时不同,那时候自己就是自己,没有什么担子,顶多就是去找工作时多忍受几个白眼,虽然现在没有人敢再让他忍受白眼,甚至所有人在看他时眼神乃至心灵之中充满着敬畏,但是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到底是对是错,不是看别人现在对他的态度,而是看他自己百年之后,史书以及历史对他的态度。

现在的朱厚照实际上已经表现的有些不拘小节的状态,比如他可以召集部分臣子到他的寝宫乾清宫来,而不是非要到太和殿去议事。

“虽是上善若水任方圆,但是在朕的治理下,绝不允许出现这等祸国殃民的叛乱!”朱厚照未曾经历过什么叛乱,朱兆所在的时代至少不会有兵荒马乱,所以他一直在为自己打气。

翌日,朱厚照在太和殿。

马文升首先上奏:“臣等业以听闻杨清叛乱,无论杨清是何居心,此罪已是死罪,臣恳请皇上发兵四川,尽早剿灭叛乱。”

朱厚照闻奏,心中一动,问道:“你听到了什么传闻?还是已经了解了某些事实?”

马文升,刘大夏等一干重臣,均立即下跪,一起回道:“臣等不敢言。”

朱厚照一看这阵仗,知道他们肯定有事情瞒着自己。

“说吧,朕赦免你们无罪。”朱厚照此时心中不免有些愠怒,原来皇帝果真和他在前世所看过的电视中演的一样,有可能真的是被欺骗,正可谓是欺上瞒下是也。

刘大夏听了皇帝说赦免他们无罪的金口玉言之后,方敢继续道:“臣听闻杨清之所以反叛,乃是打着为其祖上平反的旗号。”

朱厚照大怒:“为祖上平反,他祖上犯的可是诛族大罪,太祖心怀仁慈,念起祖上曾立有功勋,给他祖上留有一后,他不思报恩,反倒敢污蔑太祖,若不是当时太祖留情,哪里还有他这个四川监察使?”

刘大夏即刻答复道:“皇上所言极是,臣等现在上奏,望皇上革去杨清四川监察使的职位,取消他龙殇总兵的身份,派遣李如林去剿灭杨清叛党。”

马文升补充道:“皇上可派遣两广之兵,与李如林南北夹击,定可尽快平定叛乱。”

兵部侍郎苟家寻起身向前,随后跪拜道:“臣愿自请监军,与李如林一道去歼灭叛党。”

朱厚照心中有些澎湃,但是经过昨天的思索,他知道自己对这个时代实在是知晓不多,现在也不能再去仔细思索回想当初历史课上自己所学到的和正德年间有关的所有东西,而且由于自己的出现,这个世界早已和记忆中乃至历史书中所描述的不同。

他不敢就这样轻易去下定结论。

但是此时他不得不发话:“朕以为三位所言均有道理,大家也都是这个意思吗?”

众臣看皇帝语气松动,肯定都不敢忤逆,于是都言道:“臣等均以为此法可行。”

朱厚照笑道:“众位之中,可有人觉得这样做是否有可不妥?”

众臣相互之间都在左顾右盼,朱厚照等了一会儿,见没人答话,正准备告诉台下诸臣,按其心所言即可。

还未等朱厚照发话,刘守臣上前一步答道:“臣以为此法略有不妥。”

朱厚照道:“哦?你说一下有何不可?”

众臣也想听一听刘守臣会怎么回答皇上的问话,苟家寻心有不满,更是想无论刘守臣如何回答,自己都要好好的反驳一番。

刘守臣对其它众臣的想法心知肚明,但是他还是决定要说出来:“臣在想,杨清自太祖之后,世受皇恩,到现在就算是要反叛,也不会找出这么一个理由来反,当时他祖上伏诛,亦是其罪有因得,所以,这应该不是区区如此,杨清这个人我曾与他同年中榜,知其性格,自以为他不是这样一个不知回报皇恩,反要反叛之人。”

朱厚照心有赞许,但是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只是继续听刘守臣继续说下去。

刘守臣继续道:“四川虽不是十分富饶,但仍是国家重地,龙殇总兵的权力想必诸位大臣也都知道,先皇当年派其去镇守川蜀,诸位大臣也都是知道的,先皇慧眼识才,绝对不会看错人,所以臣以为,杨清之叛变实有蹊跷,望皇上与诸位大臣三思。”

朱厚照心中暗暗对其赞许,但是表面上问道:“你们以为刘守臣说的怎样?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们照直说就行。”

苟家寻第一个说道:“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其不轨的行为也已经做出来了,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既然他喊的口号是为其先祖平反,那无论如何,我认为皇上都应该出兵,杀一儆百,免得日后再有人肆意侵扰我大明皇家威严。”

刘大夏对苟家寻的话也表示赞同,无论杨清是何目的,他都已经侵犯了大明威严,作为大明官员,不为国效忠,反倒是要损坏国威,这种事情无论如何都必须制止,且给予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方能使得其它任何人不能再有贰心。

朱厚照其实原本是对所谓有损国威无所谓,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现在已经是大明天子,做事不应该再那么愤青无礼了,大明国威确实不能被污损,但是现在他自己也觉得一切都在云里雾里,看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搞不明白。

贸然行事只会更坏,这就是朱厚照的真实想法。

“罢罢罢,反正我是帝王,这个黑锅看来要我来背了。”朱厚照不得不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因为双方也都在看着自己呢,他知道,这是众臣在等自己最后下定论呢。

众臣也确实在等皇帝的意见,毕竟自己争论再久,也是需要当今圣上定夺才行。

朱厚照想了一下,给众臣一个交代:“朕认为应该及早准备军队才是,免得到时候要去平叛也没时间去整顿军队,但是对杨清反叛的内情,朕也要查清楚,不然就这样朕为他人做了打手,嘿嘿。”

朱厚照最后的那一笑,众臣心中陡惊,对这年纪不大的皇帝,心中顿时充满了敬畏和害怕。

皇帝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是众臣当时心中的想法。

他们怎能知晓,朱厚照此时的外在年龄虽然只是十五六岁,但是实际上内心早已是二十五六岁,更何况现在朱厚照躯壳内的灵魂朱兆在前世,虽然不能说饱肚史书,但是对历史也是了解不少的,而且他也看过不少电视剧,那么多的电视剧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历史剧,其中的一部历史剧中,明朝作为全国性政权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所言的“诸臣误我”与“大臣皆可杀”给朱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当朱厚照准备退朝之时,台下一大臣上前言道:“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