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全程》风波(一)
晚自习,王保卫带着两个人找杨明辉。杨明辉以为又要来场篮球友谊赛,正要推脱。王保卫开了口,说:“我的两位朋友正为一件事发愁呢,我知道你文章写得不错,又有文学方面的爱好,故前来打扰了。”
杨明辉心底的疑惑随着王保卫的介绍逐渐消失。原来眼前的这两位学长也是文学爱好者,共同发起创办了双周刊《新星火》内部刊物,以本年级全体学生协办参与为主,旨在提高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现在高三学习任务紧,压力大,继续办下去困难很大,为使薪火得以传承,特有意让杨明辉接过接力棒,将《新星火》一期一期办下去。
杨明辉翻看着两期《新星火》,对两位学长的勇气与坚持倾佩不已的同时,亦感到两双炽热的眼神,但他觉得以一己之力困难很大,遂叫来薛耀峰、任小伟、佳慧和张巍共同商议。这时眉心长一颗大痣的李全峰见杨明辉等人举棋不定,赶忙提议道:“到我们教室参观一下历期《新星火》,而后定夺也不迟呀!”
众人觉得这个提议不错,遂来到三斋东区高三教室。摆在眼前的是12期《新星火》,纯手工制作,精致而纯朴。如果是一两期摆放那儿,也没什么,但12期那么一摞抱过来,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那么的震撼。钦佩之余,更多的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李全峰和李永兵忙不更迭地介绍着创办《新星火》的经验与心得,只见脑门锃亮,头发稀疏的李永兵特自豪地说:“《新星火》得到老班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在创刊动员、纸张提供和创刊方向与侧重点予以多次指导与关注,而且我相信只要有益于学习的事情,大家一定会拥护的,老班一定会大力支持的!”
李全峰点头称是,说:“不要小看了这本刊物,一学期下来,你们会发现收获满满的。从征稿、封面设计、装订成册、传阅和后期管理,学问大着了。”
李全峰和李永兵是高三级作文的佼佼者,杨明辉等人是有所耳闻的。只是他们还不敢想象,正举办的第三届YL市校园文学大奖赛二、三等奖将花落二李头上,那么遥远的事情真真切切发生在身旁,惊叹之余更多的是鼓舞,当然这是后话了。
为稳妥起见,杨明辉等人决定与高三级合办第13期,表面是友谊传承之期,其实是看一下全级参与热情度与积极性。二李知道事情有了希望,欣喜若狂,让杨明辉等人拿了12期《新星火》大搞宣传,自不在话下。
第13期合办之《新星火》紧锣密鼓推出来,在于众人齐心协力之结果。霍达、郭亮虽不能舞文弄墨,但鼓动宣传精神可嘉,接连推销出几个版面,让人大受鼓舞。眼看着大家士气高涨,杨明辉等人信心十足,二李也实为放心,《新星火》又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旅程。
时间很快,一晃半个月又过去了。杨明辉没有按约定打电话给小雪,而是写信大加恭维了一番小雪的作文水平,并向小雪发出了一篇文章的邀约。小雪本没有和杨明辉生气,她的理论是感情就像放风筝,不放手是底线,偶尔拽一下,暂时高度低下来,但那样风筝才会飞的更高更持久。韩瑞妮的出现恰好给了她回拽线的借口,表面闹着矛盾,实际在测量着自己在杨明辉心里的重量。
《新星火》是杨明辉主编的,小雪自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支持他。几天后,一篇《红楼遗梦》在寸许大小邮票的杠杆作用下飘至杨明辉面前。
“杨大主编,小女不才,拙作可入法眼?”小雪抱着电话俏皮道。
“潇湘妃子自谦了吧?稻香老农的位子不是谁都能坐的?”杨明辉也开始斗起“法”来。
“那你蕉下客也成,雄才伟略,精明能干!”小雪嘻嘻笑着。
“不成,就不能给我配个男性的角色?”
“那珍大爷或琏二爷总该行了吧?”
“不稀罕,一个爬灰一个风流!”
“那你要哪个角色?”小雪明知故问。
“非怡红公子不许!”
“你有玉,我没玉,还是不妥!”
“别忘了,你可是香玉啊!”杨明辉哈哈大笑。
小雪听后,娇红着脸,心里直骂明辉“贫”。
其时已进入十一月中旬,今年的雪花似乎比去年少了许多,寒风一阵一阵吹过,杨明辉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小雪就像这个冬天的一缕阳光,直直地照他心底,比起去年雪的多情与忧伤,此刻时光在平淡中流逝,偶尔击起的浪花别有一番情愫。
周四下午自习课,老班在教室里转了两圈,站到讲台上,声音细长慢悠悠地说:“为巩固课堂知识,夯实基础,经学校多方考察,给大家订了语数外三科《全程同步训练》,价款合计105元,书马上回来了,下周二前交班长处。”
下面立马“轰”一声砸开了。“怎么那么贵呀?”“我们不需要,自己看书学习就够了。”“怎么提前不征求我们意见呢?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老班听见同学们意见很大,还是忍不住说:“这都是为大家好,学习就像种地,你没有工具怎么播种?”
同学们还是一片哗然,对老班的观点不以为然。老班听着,心里极不舒服,阴阳怪气地说:“有人不想要了,在班长那儿登记一下,也不强人所难。”说完愤愤地走出教室。
105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当老班看到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不想要书时,脸色气得青紫,对班长厉声道:“传我的话,预科班是一个整体,每人必须买一套,要不成甚体统了?”
周一早上,就有爆炸新闻传遍高二级每个人耳朵里。原来有人特意在教育书店留意过,同版本的一套复习资料仅卖70元,而学校却要收取105元,这不是赤裸裸的剥削吗?
“剥削”这个词刚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走出来,就给一群热血青年上了丰满深刻残酷的一课。“有剥削的地方就有压迫,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马克思的这条理论指导着杨明辉等人的实践行动。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风波即将上演。
高二级四个班互相策应,一方面对买书的同学冷嘲热讽,另一方面结成抵制同盟,坚决要求学校给个合理说法。几个县城长大的同学如王小龙、赵大成如红卫兵般穿梭于各班搞串联,杨明辉、薛耀峰、任小伟等毕竟农村进城,底气不足,只是跟着当啦啦队。
四个老班依旧带领铁杆队伍抱着书进了教室,面容和善地说:“大家要相信学校,俗话说一文价钱一文货,外面书店卖的肯定是盗版,质量肯定没有学校的好与正规。再说学习是咬文爵字的,出现错别字必然影响理解与判断,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了高考,那是成千古恨的呀!”
老班一席话说完,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她看到一张张紧绷的面孔逐渐缓和下来,知道刚才的话起到了作用,于是继续趁热打铁,说:“大家的心情我理解,有些同学家庭困难难以负担,但大家要放远目光,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困难只是暂时的,高考才是最终的目标。”
宋班长、梁祖恩很受用地使劲点着头,成为第一批踊跃领书的人。杨明辉静坐不动,毕竟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没有领书,他知道戏还没完,精彩的部分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