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西瓜劫难
每年暑假前夕,都是黄河汛期。此时6月底7月初,黄土高原进入了雨季。夏日晚上乘凉的人们,坐在硷畔上,看着北面天空闪电不断,如沉香的斧头挥过,一道耀眼的亮光划破天空,旋即消逝。有经验的老人能根据闪电的远近与频率预知黄河洪水到来的时间,沿河两岸的男人们个个兴奋难耐,有背着葫芦(干葫芦,浮力大,救生用)带了抄网守夜的人,坐在大青石上,烟头忽明忽暗,共话他年英豪时。
洪水将来,浪花汹涌。头水似万马奔腾般断崖式压过来,吞噬着一切,水声震天,万般轰鸣。这是杨世尧等嗜好“爬河畔”人的激动时刻。
爬河畔是吴县人对水手们在汛期沿河查看走窜捕鱼捞物什的总称。洪水期间,热闹红火是潜藏在每个人骨子里的基因。河畔生长的人,不懂水性,见了浪头避之老远会被人嘲笑的。虽然每年河水淹死的大都是水性好的,但至少柳河港的父母们对男性孩子们苛刻凫水的要求从未改变,这是一种文化,是对黄河的敬畏与虔诚。
期末测试决定着进出预科班的命运,没人敢大意,都卯足了劲,力争上游,避免被洪流卷走。
小芸对小雪见色忘友的行径记恨在心,自从和杨明辉重新和好后,每次来信的收件人都是杨明辉,对自己的问候是捎带式的结束语。这倒也罢,关键是明辉玉林一趟,也不见带个礼物回来。现在处在凤凰的尾巴上,时刻提心吊胆,最不愿意遭遇的就是期末考试了。
福兮?祸之所伏。鸡头与凤尾,悬在可怜的那几分上,也在一念之间。杨明辉毕竟处于中游,影响力与三班有天壤之别,在高手如云的一班,也渐渐消迹于众人视野之中。小芸依然会把杨明辉当成无法超越的一个高度,时不时有问题请教,明辉表面耐心讲解,内心有些许失落。前排的学霸都暗自耻笑,你是哪根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轮不到你一个中等生闪亮登场吧?
离开小雪的柔情蜜语,杨明辉的心情就像这些天的天空,阴云密布,昏暗低沉。考试的前两天,接县防汛办的通知,将有十年一遇的10000M2/秒的洪峰过境,县城菜市场低于河堤的居民连夜撤离,整个晚上警笛轰鸣,人声噪杂,高音喇叭响彻上空。
洪水是在第二天早上天色麻眼的时候来的。杨世尧刚把三轮开回安全地带,洪水就涌了上来。杨世尧还抱着侥幸,或许洪峰预报有误,河水是到不了瓜地的。董桂芳眼看水势不对,赶忙抢摘着西瓜,但一切都晚了,洪水一涌上来,很快就漫过了瓜地,水面一片平缓,还在继续上涨。
早上语文测试完,杨明辉随着人流来到三斋东头看着咆哮的黄河大水,心底“咯噔”一下,差点儿瘫坐地上。以他平时对黄河水位的观察与判断,这次父母一年的辛勤劳作就要付之东流了。他没有心思吃早点儿,很想知道家里的情况,亦想听到小雪安慰的话语,但没有可能,只有祈祷,听天由命了。
这边嗜好爬河畔的人们欢喜万分,河里进进出出,拉着树木,抱着物什,网着肥硕的黄河鱼,嘻嘻哈哈,好不热闹。杨世尧默默地蹲在河堤上,嘴里旱烟抽得吧嗒响。董桂芳瘫坐河堤上,不住地摸着眼泪。河水已高高地没过了瓜地,西瓜随着浪头上下涌动,不时被河柴连蔓卷走。看着满河漂着的西瓜,董桂芳心如刀铰,仿佛河水冲走的不是西瓜而是自己的孩子,绝望至极。
西瓜是杨家前半年的希望,从采粪、买种、种植、浇灌、锄草、施肥、灭虫、打理、采摘、出售付出的不止是辛勤的劳动,还有为之倾注的一片热心。种瓜就像抚养子女,抛开童年时的艰辛不说,单从上小学开始打个比方。
当瓜藤抽到一定的长度的时候,就开始开花生瓜了。这时候得特别注意,切忌大水灌溉。一般这一茬西瓜大都生在五到八片叶子之间,这时候你要毫不犹豫地把瓜拧下来扔了,这茬瓜早熟但一般个儿不大,只五到七斤重,等在二十片叶子以后生的瓜,闭上眼睛做你的美梦,一定是“大东瓜”。但这时切忌大水灌溉,瓜藤得水,只顾疯狂地抽,根本不结瓜,而且先前生上的瓜也会落的。只有瓜长到拳头大小的时候,水分一定得跟上,不能出现有一个中午瓜叶是耷拉的。这时候水分充足供给,那瓜会猛长楞长的,隔上三五天撩开叶子一看,吓人一跳呢!西瓜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用水催起来的。
现在是即将上市的瓜,一场洪水,所有希望破灭,这不是要董桂芳的命吗?
董桂芳有气无力地说:“掌柜的,你水性好,去把没冲走的西瓜抱回来,我在岸边接应,完了兴许还能卖两个钱……”
杨世尧看来一眼董桂芳,继续默默地抽着烟,许久叹息道:“摘回来有甚用?侵过河水的西瓜是放不住的,明后几天卖瓜的比买瓜的还多,西瓜比狗粪还臭,还是让河水冲走的省心。”
董桂芳不再言语,继续抹着眼泪。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7月9日,上午考完试,杨明辉急匆匆地往回赶,行至乡政府驻地,碰巧赶集。街道两旁卖西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人告诉杨明辉,他爸在乡中心小学门口卖西瓜。杨明辉急急地赶去。只见父亲杨世尧坐在平敞口的三轮车架上,戴着草帽,面色焦黑,对襟变色的灰色衬衣开着叉,露出清晰可辨的肋骨。面前是切成一块一块的西瓜,色泽鲜艳,无人问津。
杨明辉迎上去,问:“有人买吗?”
杨世尧摇着头,说“学生娃娃都忙着考试,顾不上买西瓜吃。”
说完便让明辉吃西瓜。明辉一路赶回,也干渴了,拿起几块立马下肚。
明辉吃完,杨世尧继续说:“想吃就好好吃,也卖不成钱,吃了就算了。”
杨明辉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实在再吃不下了,建议转移阵地到集市上,杨世尧点头同意了。
由于期末全乡统考,故各村学生都集中于乡中心小学进行期末考试,所以集会比往常热闹拥挤了许多。街中心是去不了了,在街头向阳的土墙角停妥下来。
杨世尧大声吆喝着,旁边有人说,不顶用了,来的太迟了,该买的都买了。杨世尧没理,继续吆喝着,结果如旁人所说,愣是打不开局。没办法,杨世尧抱了颗西瓜来到阴凉处,切开与众人分享。
这时有考完试的学生返到集上,带队的老师拍着西瓜说:“好西瓜,怎么卖?”
杨世尧赶忙说:“也没生意,便宜卖了,不论大小,不保生熟,按个数5角一颗。”
这确实是白菜价。带队老师立马招呼学生,“一颗5毛,想要的自己挑,不许乱跑,待会儿点儿掏钱。”
一时间,三轮被围得水泄不通,个个挑大的抱。在蝴蝶效应的带引下,周围歇息的看客也加入了瓜分宴。那带队老师挑的两颗大西瓜混乱中不知被谁抱走了,急得哇哇大叫。杨明辉在一旁点瓜收钱,看到手上逐渐增厚的一沓五角钱,笑容灿烂,心花荡漾。
一车西瓜,50多块钱,卖出去的不是西瓜,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