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终于来了
“难得你到是看的明白,你的那点私心不足道,只要你的种子确实无问题,你再出海的船照必然毫无问题。”雷兴淡定的给了彼此想要的结果。
林羽之与雷兴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东拉西扯。把自己要暗示的意思也基本都表达了。
主要意思是海贸可图,只要监督得力,可加强海贸,控制好出口、入口的物资限制,可提高海贸关税,增加朝廷税收,利国便民。
不得不说,这是林羽之以自身献身说法,引导雷兴关注到这一点,重视并研究其可行性。
雷兴此人通过上次的事情可以看出,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为我所用之人。希望他也能抓住这次事件的苗头、机会,为加大海贸的发展打开一个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大兴海贸,促进国朝的经济发展。
闭关锁国,致使国朝经济衰退这样的事情,林羽之是不希望会重蹈覆辙的。
而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一蹴而就,要潜移默化地通过多方努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促成。
......
很快的时间,京城里开始有了更多番邦奇巧物品在店铺里摆设销售,且价格要比以前便宜很多。经过多方打听才知,这是新的贸易团队,不懂的行市,才敢以这样的低价格销售。
现在市面上正在售卖的珠宝首饰、珍珠玉器等,都要比以往便宜二到三成,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
“乖乖,就是这样的珠子,以前我一直在鲁记珠玉铺子订购,现在这样王记杂货铺售卖的这些珍珠,个大圆润饱满,价格到又便宜了三成,我可是买了不少备用。这珍珠磨成粉敷面是最好的保养品,皮肤又增白,你们也抓紧啊!小心回头没货了,有你们后悔的。”
“王太太说的是,大家可要抓紧啊!听铺子里的伙计说,这货源不多,这批货售卖完了,下批货可就不定什么时候了。”
“我在白草堂购的珍品人参,可是比以前便宜了两成,让老大夫看过了,都是年头足,品相好的,这次可是买值了!”
京城达官夫人们谈论的无非就是钗环首饰衣物吃食,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这是一位官太太在宴会上对大家说的话,而这样的话,大概的内容相似,在其他地方也多有发生。
这些后宅的夫人、太太、小姐们花钱备货,自然是要银子的,多了特定的份额,自然就吹枕边风,伸手向老爷们要银子花。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京中很明显有很多大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些海贸番邦运来的货物,更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且其中的利润不菲。
那些原来从事海外贸易的商家,也同样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同时向上家汇报处理方案。但现在京中氛围十分特殊,很多后台都不想在此事上挑起争端,为他人造成无端攻讦的藉口。
况且,偶尔一次的低价销售,货量少,影响不了大局。现在只密切关注,若后面再有动作再行处理不迟。
林羽之其实已经备下方案的,紧急预案嘛!遇到其他商家的狙击,如何处理应对,措施、策略,都有所准备。
且这些货物在京中销售的仅为一半,其他一半向周边省府辐射销售,全面铺开。
也是防止对原有商家造成冲击,形成不良竞争冲突。
但准备的措施并未实施,销售在继续,但是大家的关注点却放在了朝中的一件大事上。
......
十月初一大朝会上,朝堂在议的就是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奏书,一直留中未发的上书:奏请取消人头税,改为“据田计税”,各地大量圈占兼并土地,一发而不可遏止。或购买、或奏讨、或投献,手段多种多样。土地被纳入商品的范畴进行交易,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于是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且丁役负担的严重不均。
说到李维钧奏疏被重新提起的缘由,就不得不说起另一道由翰林院修撰罗家成,联合众人联名上书的一本奏折,其内容同样是奏请取消人头税,改为“据田计税”,加强国朝税费增收,改善国库亏空之现状。
不得不说罗修撰的上书十分恰到好处,因为再过不了多久,就正是各地收税之时。此时提起此税收改革之法,若能通过实施,今年就可增加国朝税收二到三成。以国朝2000多万的税收,则改革后可增加国库税收600万之多。这个数额可谓是相当可观。
此两份奏疏一经常全诵读,朝堂上立时一片哗然,震惊之声不绝。也有个别已经得到信息的朝廷官员,俱是一副“来了来了”的表情。
反对之声四起。
“臣以为此策不妥,我朝所施税赋制度乃为太祖皇帝所钦定,岂可轻易改之,此为大不恭,请皇上责成有关人员,严惩其不轨之图。”户部右侍郎庄严肃穆奏对道。户部主管这钱粮税收,是能发声的,理所当然,在此关键时刻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庄侍郎态度很明确,此奏对不可施行,有违祖制。
在很多事情上,这种说法是很能说服问题的,古人敬先贤敬祖宗,对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一般会是无条件执行,很少会提出异议。
当即就有其他朝臣出列奏对道“臣附议。”“臣赞同庄侍郎所奏。”
“臣启奏,其一,‘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朝廷税收。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先皇一朝各地方省府累积欠钱粮都达几十万至几百万。其二,丁役负担沉重,压在无地少地的百姓身上,造成结成党类围攻城府的事件时有发生。”
罗修撰作为此次联名上奏的主要人员,也被获准参加朝会,现在更是针对质疑,反对之声驳斥的说道。
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社会民生问题会造成朝廷动荡,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