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乡野之趣

“少爷,我们可是都穿着方便下田的服饰来的,您可不能不让我们一起的,说好的带我们见识见识的。”桃红撅嘴娇嗔,打定主意要跟的。

柳绿不动,但态度明显,也是要跟的。

“哎呀,拿你们没办法,体谅你们幸苦,反不领情,唉!”林羽之叹息一声。

桃红那里看不出林羽之故意调侃,上前站到林羽之身后,笑呵呵道“怎么不领情,只不怕辛苦,少爷直管走吧!”

林羽之无奈,只得让牛壮前头带路。上次自己去过田里,大概有五里左右的脚程,须步行,走田间小路并不好走。

与上次来时的观感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算是田间劳作之人面上的神色,更见喜悦,是一种对丰收的期盼落定的喜悦,这样的成果于他们而言就是好年成了。

田间都是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道,还会有草木家畜土肥的气味。

林羽之看到桃红柳绿掏出精致绣帕时,微笑摇头。

诗情画意总是令人想像,而真实的生活是十分的现实,看着田间劳作之人脸上的汗水,晒的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大手,补丁的衣服,人力拉的犁铧,有的连耕牛都没有,直接人力劳作。看到这样的情形就让人十分怀念解放人力的机械现代化。

磕磕绊绊一路,众人才来到玉米田。

林羽之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时代是有玉米种植的,民间叫苞米、棒子,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缘故,产量不大,又是粗粮,在京城附近种植的比较少。

像林羽之田里这样大个的苞米,倒是没见过,是以其实随着田里玉米越长越大个,农人们关注到并十分称奇的人不少,十里八村来围观的人也有,这个实在阻不了人。

小关村是50亩的玉米田,不是几亩,还是比较显眼的。

站在田间地头上,一眼看不见在田间劳作的人,只是一排排整齐的庄稼。

“牛壮,这玉米种得好,记你头功一件!花了你不少的心力。”林羽之此时的心情极佳,丰收在望,怎会不喜悦。

“少爷,我当不得头功,都是大家辛苦劳动的成果。大家起早贪黑的忙,才有现在的丰收。”牛壮嘿嘿直笑。

林羽之自然相信,感叹道“劳动者是最可爱的人!”

“少爷惯会说笑!哎呀,那边是什么?怎么还有草屋子,哈哈,真是田野乡趣,一间草房临田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野之趣倒是巧心思。”桃红撅嘴轻笑,看见草房子喜笑颜开,第一次见说这个。

“你啊!就是当个热闹看罢了,这草篷房子,夏天住着蚊虫蚁咬,蛇鼠爬过,夜晚都是草虫乱飞,呵呵,你细想想!”林羽之比她们两个白目懂得略多一点,笑呵呵着唬人。

“啊!少爷,现在也有蛇鼠吗?”柳绿直接躲在了林羽之身后,十分惊恐的样子,显见是真害怕。

“什么啊,少爷一准是吓人的,我才不信。这必要洒上防蛇鼠的雄黄,再布上鼠夹,点上熏蚊虫的熏香,或挂上蚊帐,再是不怕的。”桃红细致的分析,边点头称是,十分内行的样子。

“桃红姑娘说的这是府里吧!田间小屋可没这些说头,这屋子是安排晩上值夜的兄弟住的,兄弟们都皮糙肉厚的,比不得姑娘们皮肤娇嫩,这些都是不怕的。嘿嘿。”牛壮笑着说道。

“哦,你们还有值夜之人?”林羽之没有反驳桃红的欲望,她们很难体会这里面的艰辛,无法感同身受,自己也是这样。

“哎,这玉米地里自玉米长的个大了,时常会有人晚上来掰,没法子,我们就合计着大家轮流值夜,晚上在田里住,这才好了些。”牛壮略有无奈的说道。

“嗯,还是日子难过,不然谁会大晚上的跑出来偷玉米?唉。”林羽之轻叹。

“偷东西还能算对了吗?不管怎样都不能偷的。”桃红反驳道。

“姑娘都是在大院里,不知道这乡里,今年的日子算是好的了,年成不好时,天灾人祸的,树皮都吃,更何况偷玉米了。”牛壮了解的更深刻些。

“还是亩产收成太低了,亩产量上去了,大家的日子能好过不少。”

这算是林羽之认定最想去做好的事情,解决吃饭问题。除了提产量,还有一些水利等措施,还有各地不同的情况,适种做物也不相同。

“少爷,周围农户打听想要种子的不少,很多人找过小的,想高价收这些粮食,小的都没应,这事少爷的意思呢?

加上洪家庄,这两处百亩田,小的预估可以收六万斤的粮食,够明年万亩多田的粮种了,这我们现在只有2000多亩地,地上全种了也有余。这么好的粮种,更是不可能吃了的,少爷得提前安排。”

牛壮对今年的收成有信心,这些粮种再种下去,明年的产量更是不得了。

“嗯,我知道了,此事我有自计较,后面怎么安排,你再待命。这些玉米确实应该有人照看,不可出岔子。这样,我让马强这段时间来这边帮你,鲁班工坊那边的人也都调到两个庄子上。工坊没有急单,全部放一放,全力帮你这边收成入库。”

林羽之仔细安排,力保玉米一成熟,尽快收成入库。

“是,少爷,小的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办好这差事。”牛壮知道少爷非常重视此事,更是不敢懈怠。

林羽之转头就看到桃红、柳绿去釆田间的小野花了,神情轻快放松,全然的无忧无虑,是一种幸福的模样。

林羽之心中升腾的也是对这样的生活的喜爱,能给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更优质的生活,很令人有成就感。

午间,众人在田庄上用午饭,田老爷比上次见时更见健烁,精气神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状态。

“少爷,您说的没错!这苞米真能收六七百斤,小老爷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少爷积了大恩德,必是菩萨下凡,普渡贫苦百姓来的!”

田老说话间又是泪眼婆娑,任哪个农民看到这样的景象都没有不激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