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月亮
2014年农历七月十五。扬州。
“商女不知亡国恨,只把扬州作汴州!”
出租车行驶在扬州城小秦淮河西边的汶河南路上,温辉呆望着车窗外的小秦淮河,不由自主的吟出了这两句诗,紧接着就遭到了身为北大中文系助教的妹妹温尔雅的嘲讽。
“就这水平,真不知道你那本《基因的战争》是怎么写出来的,竟然还出版了?”温尔雅一脸不屑。
温辉不以为然笑着说:“写科幻没必要懂诗词!”
“切!”
温辉现年28岁,本是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的他在上学期间写了一本科幻小说,没承想受到出版社的青睐,一炮而红,为他赚得了不菲的稿费。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继续深造或者进入国家某研究机构,而是在一个小报社找了一份编辑的工作,闲暇时间开始在网上创作小说。可是,网络文学深似海,掉进去就拔不出来了。从此之后,温辉开始了悲催的网络写手生涯。
不过温辉并没有感到失落,因为身边一直有女友丁静怡的鼓励和理解。然而在一年前的那次事故中,丁静怡溺水身亡,温辉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生活开始混乱不堪,一蹶不振。
出租车向东进入甘泉路,从小秦淮河上行驶而过,进入了广陵路。广陵路两侧大部分坐落着很多古宅,比如著名的贾氏庭院、周氏茶商住宅、许氏盐商住宅、丁光祖故居等等。一进入广陵路,就感受到一部活生生的扬州历史展现在眼前。而温尔雅的那位同学家的杨氏小筑就在广陵路一个叫做酒仙居的小巷内。据说,杨氏小筑是温尔雅同学祖上遗留下来的非常古朴的石头建筑,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
温辉对此全然没有兴趣!
“哥,待会见了我同学的表姐,你别这一副死相,好像人家欠了你钱似的,别给我丢脸啊!”下车前,温尔雅叮嘱温辉。温辉心不在焉的答应着,目光通过后视镜看到出租车司机有些异样的神色,时不时朝着胡同里看上两眼,显得有点慌张。
温辉给了钱,出租车猛的加油,离开了这个小胡同。
温辉纳闷的皱了一下眉头,左右瞧了瞧,道路两边是低矮的两层砖瓦楼,屋顶呈三角状,一栋连着一栋,鳞次栉比。这些砖瓦楼显得非常破旧,一楼往往是小饭馆,小商铺。而二楼大部分出租出去,栏杆上挂着被子或者衣服,一副杂乱的样子。道路两边停靠着私家车,有些小商贩在路边摆上小摊子,操着扬州本地方言,叫卖着。一副鲜活的生活场景。
当温辉提着箱子站到酒仙居胡同口的时候,一种莫名其妙的寒意扑面而来。虽然即将进入九月份的天气,可是南方的初秋还是很热的。温辉回想着刚才出租车司机那种半分钟都不想在这多呆的表情,忽然想要开口说什么,就被身后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打断了。
“呀,尔雅,真的是你啊!”
温辉回头一瞧,自己的妹妹和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抱在了一起,两个人又蹦又跳的,一点都不像祖国的园丁。温尔雅和那个女孩分开,女孩子兴奋地说着:“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来了,我刚才还跟表姐说要不要开车去接你们,没想到你们自己就到了。啊,这位就是你的大作家哥哥?”
温辉尴尬的笑了笑,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就被温尔雅抢过了话头,“什么大作家,是成天坐在家里还不错!哥,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的同学杨芷芸,扬州师范学院的汉语言讲师!”温尔雅白了温辉一眼,逗得旁边的女孩子笑个不停。她身上有一种典型的南方女孩的气质,和温尔雅站在一起相得益彰。
温辉微笑着看着面前两个大美女有说有笑,自己干脆欣赏起周围的扬州建筑。几分钟之后,杨芷芸帮着温尔雅搬着箱子,带着两个人走进了酒仙居胡同里。
这是一条非常狭窄的胡同,真是应了羊肠小道这个词语,很是贴合南方水城的特点。大概是前几天刚刚下过雨,地面的青石板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路面很滑,这对于在那场事故伤了右腿至今落下残疾的温辉来说行走起来有点困难。靠近地面的墙根处趴着一些蜗牛,在墙上留下清晰的白色印记。三角形的屋顶瓦片边缘,有水滴落下来,在地上的一个小坑里溅出一朵水花。
啪啪的水滴声在这条幽静的狭窄胡同里显得很清脆,将胡同外面广陵路上热闹的叫卖隔绝在外,给这条胡同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诡异!向里经过了将近一百米的高高的灰砖墙之后,胡同才变得稍微宽敞了一些,并在左手边出现了一个低矮破旧的门楼。一米多宽的木门红漆已经剥落,门楼两边的灯笼破破烂烂,只剩下腐朽的竹条,门前坐着一个耄耋老太,蜷缩着身体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双眼无神的注视着胡同的青石板地面,嘴里不住的喃喃自语。
当温辉三个人拖着行礼从老太面前经过的时候,老太突然抬起头来,一双浑浊的眼珠子瞪得滚圆,好像看到了鬼怪。老太满脸害怕的样子,清瘦的身子颤抖着,嘴巴一张一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光秃秃的牙床露在外面,看上去有些怪异。
“别理她,她叫做李老太,早就傻了!”杨芷芸冲着停下来的温辉解释道,然后催促着他们俩继续向前走。
也不知道到底走了多远,酒仙居胡同又变得狭窄起来,除了刚才经过的那个李老太的家,这条胡同竟然只有杨芷芸家的杨氏小筑,整条胡同只有这两个门口!
温辉抬起头细细的看了看这栋据说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一股沧桑扑面而来。温尔雅和杨芷芸推开厚重的木头大门,由于刚下过雨,门框潮湿,大门打开的时候发出刺耳的吱扭声。门槛足有半个小腿那么高,门两边的石狮子被腐蚀得模糊不清,只有门上的大锁是新换上的,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
穿过门楼和门洞,眼前出现了一个小院子,两边是高高的灰砖墙,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干柴和废弃物。过了小院子,穿过穿堂,杨氏小筑就出现在三个人眼前。这是一栋三层的灰砖瓦房,主体由灰砖砌筑,正面的装饰却是木头的,看上去坚实古朴。木头上面的花纹镂刻经过岁月的打磨看不太清楚,但仍然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和富庶。
温辉站在楼前的内院里,身后的穿堂上面还有一层,加上两边的走廊构成了回型的天井式格局,站在内院仰望巴掌大的天空,让人有一种坐井观天的错觉。正失神地想着什么,温辉看到小楼的二层走廊内出现了一个人。她从二层的一间房间走出来,正好看到院子里来了客人。
“芷芸,这就是你的同学吗?”
“啊,表姐,你什么时候来的?”杨芷芸高兴地问道,然后给她介绍,当说到温辉的时候,杨芷芸的表姐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异样的神色。
“啊,内个,我也是刚进来,正好吴妈也在,她到后边洗菜去了。我这就下去!”
她消失在二层的拐角处。杨芷芸赶紧向温辉介绍道:“大作家,我表姐是师范学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教授,也写小说,你们可以交流交流!”说完,拉着温尔雅走进了一楼的客厅里。
温辉擦了擦额头的汗,无奈地拖着行李箱跟了进去。客厅具有浓厚的民国时期的特点,桌椅家具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客厅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落款是“杨公”。客厅两侧的墙上也挂着同样落款的毛笔字,看上去颇有意味。
“这是芷芸的曾曾祖父留下来的!”
温辉回头看去,杨芷芸的表姐从二楼走了下来。“虽然我不懂,不过看着挺有意思!”温辉说完,看见杨芷芸和温尔雅两个人嘀咕着,三步一回头地消失在客厅的后门,顿时满头黑线!
“哦,我叫李蓉。听说你是一个作家!”李蓉自我介绍说道。
“呵呵,我从来都不敢称自己是作家!写些东西而已!”温辉客气的说道。
“你对外国文学了解吗?”
“在报社做编辑的时候,看过一些书和评论!”
“正巧,今天晚上,我们学校的普希金诗词研究社要在这里举行第三次社员会议,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参加!”李蓉说道。
温辉点了点头。
晚饭非常丰富,满桌子除了扬州特色的菜肴,还兼具北方菜,可见吴妈为了招待这些人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晚饭前,李蓉的诗社成员也相继到齐了,四个学生和三个老师。十一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品尝吴妈的手艺。
“普希金有一首诗叫做月亮。”那个叫做史文忠的外国文学专业的学生看着李蓉说道,然后自顾自吟诵起来:“孤独、凄怆的月亮,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投下清辉一片?你的忧郁的脸容,引起我悲伤的浮想,和爱情的无益的哀痛;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飞走吧,往事的回忆,不行的爱情啊,请你安息!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当你以神迷的光线,穿过幽暗的梣树林,将静谧的光辉倾泻,淡淡地、隐约地照出我恋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