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公子完胜

“相爷,”梅采梦怒对李林甫,抬高声音质问道,“你相府中人可以为家仆作证告我杀人,为何我书院学子便不可指证你家公子出言不逊呢。”

“你……”

李林甫方欲开口,便又被梅采梦的话给压了下去。

“如此双重标准,莫不是你有心针对集贤书院,有心针对书院众学子,有心针对天下读书人吗。”

李林甫顿觉胸口发闷,一口老血吐了出来,相府的其他人连忙上前搀住他。

不料,这位老相爷还挺有脾气,一把将来人推开,吼道:“滚开,老夫没事,不用旁人搀扶。”

李林甫一边抚弄着自己的胸口,一边气喘吁吁地指着梅采梦。

“梅采梦,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竟然敢对老夫如此出言不逊,莫说是你,就算是你父亲安郡王也断然不敢对本相如这般无礼。”

看样子,这一次李林甫着实被气得不轻,主审台上的申王便只好做做样子关心一下。

“相爷息怒,相爷息怒,来人,快给相爷献茶一杯,让相爷消消气儿。”

差役接到命令后便准备去端茶,可是,这教场之上哪儿来的茶呀,莫说茶了,就连一口白水都没有啊。

见差役很是为难,终于还是书院的一位先生起身,引其去了书院的茶水房。

息怒,这种话说得容易,实践起来着实困难,李林甫纵横官场数十载,一向都是他陷害别人,还从未被人失手被人陷害过。

未曾想,今日竟然会载在一个年轻小辈身上,这一点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倒不是说他不能接受败绩,只是输给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仔,你让他这张沧桑的老脸往哪儿搁。

从梅采梦掉进圈套的那一刻,李林甫便以为此战必胜无疑,不料,今日开堂却形势急转,竟让对方占了上风。

不过,虽然明显处于颓势,这位李相爷却还是不死心,因为,他以为手中还有一招杀手锏未出。

“王爷,梅家小儿出言狂妄,目中无人,枉杀性命,目无法纪,今日若不处置于他,恐众怒难息,民愤难平。”

在李林甫的剧本里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自己这番貌似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的话一出口,外面的群众演员便会一拥而入,高呼驸马仗势欺人,草菅人命之类的口号。

可是,万万没想到结果却恰好相反,非但没有自己的人出来配合,反而一众书生装扮的人涌了进来。

这时,相府的手下跑到他身边跟他小声耳语,告诉他对方借用江湖力量将四门守住,将他们的人挡在门外了。

这个消息于李林甫来说无异于一记暴击,强调一下,这集贤书院可非普通书院那么小,外面的鼓噪声传进校场便只是鼓噪,根本听不清是什么。

所以,李相爷准备好的借民愤施压的杀手锏便大打折扣,甚至是成为一堆废铁。

于是,他又转而望向梅采梦,一副算你狠的样子对着他。

而梅采梦则是耸了耸肩,意思是一个月了我一直都身在大牢,外面发生了什么可不关我事儿啊。

“众怒难息,民愤难平。”梅采梦冷笑一声,眼神和声音里尽得意和嘲讽,“众怒在哪里,民愤又在哪里,相爷,该不会是你一人之言便是众怒,你一家之言便是民愤吧。”

“你……”

李林甫又被梅采梦的话气的胸闷难平,若非他一手撑着椅子,恐怕得被气倒在地。

见时机已然成熟,梅采梦便又对台上的主审官说。

“王爷,相爷说众怒难息,民愤难平,敢问王爷士子之怒是否也为众怒,士子之愤是否也属民愤。”

梅采梦话音方落,方才拥进来的一众书生便开始呼应,领头的正是那温润如玉的少年骆修文。

他开声高呼:相府狂徒公然挑衅孔孟之道,公然羞辱天下士子,请王爷惩治狂徒,还我辈读书人一个公道。

骆修文说完,其他人便一起高呼:相府狂徒公然挑衅孔孟之道,公然羞辱天下士子,请王爷惩治狂徒,还我辈读书人一个公道。

这一次,李林甫终于亲眼见到了什么是“众怒难息,民愤难平”,可惜这样惊天动地的声浪却非属于自己,而是来自敌方阵营。

这样的阵仗当真是不好应付,申王站起来连连说让众位学子冷静,不要大声喧哗扰乱公堂。

结果自然是一点用都没有,最终,还是虞倾颜见时机已到,挥了挥手示意让骆修文暂时停一停。

申王尚未来得及说话,梅采梦便对着主审台的方向又开口问道。

“王爷,相爷、京兆尹大人,李相爷说集贤书院的学生都是我的同窗好友,故而有心偏袒于我。那如今这一众学子与我素不相识,难道他们也有心偏袒于我吗。”

“这……”

申王李成义一时语塞,他倒不是觉得有什么为难,而梅采梦可以从今日堂审上全身而退也正是他想要的。

只是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顺利而突然,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话果真没错啊。

既然是三人共同审理,申王若一人独断总是感觉不大好,于是,便又问其他两位。

“陈大人、杨大人,眼下这般情况不知二位觉得该如何决断啊。”

陈希烈和杨钊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有些为难。

眼下这样的局势,若想定梅采梦之罪显然有些痴人说梦,可是若从他二人口中说出梅采梦无罪,还要惩治相府狂徒的话明显会得罪李林甫。

所以,二人便心照不宣的一起选择回避。

陈希烈说:“王爷作为本案的第一主审,下关以为眼下这般情况应由王爷做最后定夺。”

紧接着,杨钊便也媚笑加苦笑的附和道:“陈大人所言甚是,卑职也正有此意,还请王爷做最后定夺。”

虽然人家都这么说了,可是申王还是又故作推辞。

“话虽如此,可是毕竟陛下钦命咱们三人共同审理此案,若本王一人决断恐怕有些不合适吧。”

大家都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场面话杨钊和陈希烈自然不会听不出来,于是杨钊又说。

“虽然陛下命我协同您和陈相共同审理此案,可毕竟还需要有一个最后定夺之人不是,而王爷你德高望重,这最后决断之人王爷您是当仁不让。”

陈希烈接着符合:“杨大人言之有理,王爷请不要在做推辞了。”

这场面话说一次就可以了,说多了恐怕会适得其反,于是,申王便决定不再推辞。

“好,既然二位大人这么说,那本王就做这最后决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