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进入电影《叶问》

“不说这个了好吗?小灵我问你,黄东东的战斗力如果在电影《叶问》里面算个什么水平?”韩枫知道小灵说的有道理,不过他不想再扯黄娅的事了,急忙岔开话题问道。

小灵道:“黄东东的格斗能力大概相当于电影中佛山武馆街里大多数馆主的实力!”

韩枫一听也算释然,黄东东的格斗能力既然达到了中国特种兵的最低标准,在电影《叶问》里比得上一些龙套角色的武馆馆主也不奇怪了。

韩枫想了想又问:“小灵,我什么时候可以进电影里去体验啊?”

小灵的声音明显激动了不少:“宿主,你本次进入电影体验就在今晚一点三十分,本次体验为宿主第一次体验,所以系统将会免费提供给宿主一个挑选的机会,宿主可以在一级影视库中任意选择三部影视剧,然后系统将在宿主挑选的三部影视剧中随机挑选一部来进行体验!”

说完,系统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转盘,转盘上正是剧库里的那十几部影视剧的海报。韩枫考虑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血战台儿庄》和《亮剑》是要去打仗,我连枪都没有摸过,太容易死了吧?《枪王》也是一样,那张国荣在里面枪法那么好都死了,我哪里能活过十分钟的?《鹿鼎记》,这里面的人武功那是很厉害的啊,黄哥进去也就是个小喽啰啊,我就算了吧……”

想了半晌,韩枫飞快地在转盘上点击了《叶问》、《黄飞鸿1:壮志凌云》和《猛龙过江》这三张海报并按了确定,这时屏幕突然黑了。

不到两秒,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电影海报的照片,那是电影《叶问》!

……

“唉!这小灵也不给我一点钱!真是抠门!”韩枫身无分文出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广东佛山街头,虽然系统很是人性化,将他的服饰换成了那个年代的服饰,也就是一身很旧的衣服加一双布鞋而已,那装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很穷的人。虽然小灵已经告诉过他不会直接给他钱,可他还是很郁闷。

广东佛山地处广东省中部,是广东省的第三大城市,在近代现史上是中国南方非常著名的武术之乡。中国近现代出自佛山的著名武术家就有黄飞鸿、梁赞、陈华顺、叶问等等,包括李小龙算算祖籍也是佛山人,其中黄飞鸿在电影里面最有名的绝招就叫“佛山无影脚”了。

“小灵!怎么回事?怎么把我变小了?搞得我好像个小正太一样?”韩枫走过一家卖镜子的店铺,突然发现镜中自己的脸稚嫩了很多,好像读中学时候的长相,而且身高也变矮了。

小灵向韩枫解释道:“韩枫,系统这次把你进入电影时间的初始年龄设定成了最适合学武的年龄——16岁,主要因为电影《叶问》第一部里叶问是没有收过徒弟的,他的好友周清泉多次想让自己的儿子周光耀拜他为师,他都没有答应。现在这个叶问可不是第二部里那个穷困潦倒的叶问,他根本没有可能收一个成年人做徒弟的,系统这么做是尽可能帮你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听了小灵的解释,韩枫终于释然,他现在身高也有一米七八,体重七十五公斤,在这个电影世界里已经算是大块头了。

《叶问》这部电影韩枫自然是很熟悉的,他都看了不下五、六遍了。主要是这部电影里面的很多场打斗场面确实很精彩,比如叶问和金山找的比武,叶问一个打十个日本武士的经典一战,还有最后佛山街头万众瞩目之下击败日本将军三浦,都看得韩枫热血沸腾。想到自己有可能会成为叶问的徒弟,他就不由得狠是兴奋。

韩枫看到清晨的佛山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也不由感叹上世纪三十年代广东省的佛山市竟然经济这么发达了,这看上去都有点像重庆一些区县的乡镇了。他在街边傻站了半天,脚都有点麻了,于是找了个角落坐在地上,摸了摸自己的寸头心道:“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这可怎么办啊?我连一分钱都没有,别说找叶问拜师了,没钱吃饭要不了多久就要感觉身体被掏空啊!”

原来在进入电影《叶问》世界的同时,系统已经向他发布了第一个任务,那就是成为叶问的徒弟。该任务不限时间不限方法,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得到系统奖励的一千块银元。

“一千块现大洋啊!”韩枫恨恨地咬牙切齿道,“我要是有一千块现大洋,哪还用在这儿傻坐着?先找个地方吃早饭也好啊!”看着附近几家做早点生意的小店,那些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包子、油条、豆浆、面条等等,韩枫不禁咽了一口口水。

这时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对坐在地下的韩枫道:“这位小兄弟,你是不是找活干啊?”说的是一口地道的粤语,可韩枫竟然完全能够听懂,而且韩枫站起来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竟然也能够说一口地道的粤语了。

“是啊!我就是要找活干啊!大哥,你能介绍个工作给我吗?”韩枫不禁感叹这系统除了抠门点外还是很人性化的,要不然叫他一个正宗重庆人到广东去和人怎么交流?这年代可没有全国都推行普通话。这系统真给力!韩枫默默在心里给系统点了个赞。

那男人见韩枫站起来比他还要高出几分,于是露出极为满意的神情道:“嗯,不错!小兄弟,我是沈记码头管事的,我叫沈彪,大家都叫我彪哥,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韩枫啊!”韩枫笑道,“彪哥你就叫我小枫好了!”

“嗯,小枫啊!”沈彪很是满意,“我们沈记码头是佛山数一数二的大码头了,每天进进出出的货物数都数不过来,你就跟我到码头搬货,每天早上五点钟上工,中午十一点就收工了,每天五毛钱工钱,干七天就休息一天,还包住宿!怎么样?”说完露出很是得意的神情。

韩枫一听:“什么?每天连干六个小时力气活你才给我五毛钱?五毛钱能买个什么啊?”

“什么?你个扑街!五毛钱能买什么?五毛钱够你吃好几天饭了!小枫,你也不打听一下,大米才四分钱一斤!就算买一斤猪肉也不过一毛五分钱,上海那边在中学里教书的先生,一个月二十块钱工资的,那都算挣得多的了!要说干力气活,我们沈记码头给的工钱那可是全佛山最高的了!张家、李家他们那些码头都只给每天四毛钱呢!”沈彪愤愤不平道,“在咱们佛山,一个月要是能挣十块钱,那就算不错了!”

韩枫根本就不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银元的购买力有多大,举例说明一下吧:1927年到1936年左右,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合160市斤)10.2元,也就是每斤大米约6分钱;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到2角3分;1银元可以买4到5斤猪肉。那时候在北京,1银元可以吃一顿涮羊肉;在上海,1银元可以吃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1银元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戏剧演出或者是电影的话,一块银元可以买两、三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钱,1银元可以订阅一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不过那时候的书算是奢侈品了,能读书的人要么是有钱人,要么就有点像是现在那些省吃俭用甚至卖血也要买新款苹果手机或奢侈品牌衣服的人了,比如作者小时候就看过写鲁迅先生事迹的一篇文章叫《一面》,文章的作者在当时就是进步青年,省吃俭用也要买书。

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同步,各地购买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海、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物价水平较高,银元购买力相对会低很多。在内陆落后地区三、四块银元就能买一垧地,一垧可是相当于三亩,也就是说一块钱几乎能买到一亩地!

(作者在网上多方查询后没有查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广东佛山当地的物价水平或者银元购买力,于是作者参考了当时上海的银元购买力和物价水平,然后稍微降低一些作为佛山的物价水平,读者们就请不要太过较真了!多谢!)

按照这样的银元购买力,沈记码头给的工钱可真心不算低,一个月下来就算休息四天也有十三块钱了,佛山的物价水平自然不能和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比。韩枫若能在沈记码头干搬运工,在佛山至少在底层打工者里面算高收入了,而且当时码头工人工作性质特殊,基本上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上工,干到上午十点多钟十一点左右就完事了,这对韩枫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毕竟他还需要完成任务去找叶问拜师的,佛山虽然不大,可韩枫哪知道叶问住在哪儿?如果工作时间太长,他就没时间去找叶问了。

听完沈彪的话,韩枫终于明白自己就是个傻白甜,于是忙舔着脸笑道:“彪哥,对不起啊,我不知道行情嘛!听你这么说,沈记码头的工作是最好的了?”

沈彪满是得意道:“那当然!在我们沈记码头扛包的都是你这样的壮小伙,三十岁以上的人我们那儿都不要!你小子我一看就知道有力气,行吗?跟我去干吧?”

韩枫笑道:“好啊!我就跟着彪哥你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