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必急于一时

天水郡成为西北的粮仓将会是未来数年这一地区的主要工作示,甚至周围的几个郡县也要根据这一点调整他们目前的工作任务。

首先,陇西、广魏等郡就可以适当的放缓农业,而是着重发展其它的事项,诸如畜牧业——刘轩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尤其考虑到军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战马,单纯的从羌族那边购买优秀战马明显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一旦与羌族开战,战马来源就会受到限制,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刘轩可不喜欢。

考虑到自己手上有了培养战马的药草,虽然数量还很少,但既然有了炼器司,荀攸也领悟了关系到后勤的诸多技巧和法术,那么完全可以将这战马培养这一方面也交给手下们去做。

这样的话只要引进优秀的马种,然后朝廷就可以自己培养大量优秀的战马。而且有了刘轩提供的诸多术法以及药物,这些战马并不会因为换了环境而渐渐失去了原本的优点,反而会一代代的进化,直到变得完美。

从天水郡离开,刘轩算算日子竟然已经离开京城数月。

他们是春二月离开京师的,算算现在已经是六月份,竟然已经快要入秋了。在天水郡停留的时间稍微有点长,刘轩几乎把天水郡各个大点的县都走了一遭,而且就近接触了一些当地生活的异族。

总的来说,这些异族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并且已经习惯了许多汉民族的习惯,这一点再次证明了汉族嘬强大的一点不是什么学说、创造或者什么骨气,而是可怕的同化能力。

“据说,那号称世界上最不可能被同化的犹太人,都曾经被汉人同化过不少……”

刘轩当初只是在一些杂的这种记载,并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但能够流传出这种说法,也客观证明了汉族强大的同化力。

对于这种同化能力刘轩自然是万分高兴,因为这种同化能力对于他以后的计划有着巨大的助益。

除此之外还证明了他的那个观点:没必要为异族的问题而头疼,只需要最简单的处置方法就好:顺者昌、逆者亡!

确定了这一点后,刘轩也就没有继续在天水郡停留的兴趣又与满宠谈了些杂事,询问了下他修炼的情况后,就径直离开了天水前往陇西。

陇西那边,又是一番查看闻讯,但是这一次却不比在天水郡的时候来的悠闲,尤其是考虑到陇西郡是目前汉朝领域的边境地区,并不怎么太平所以刘轩的活动范围被控制在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内。

刘轩自己倒是巴不得那群不开眼的羌族带兵杀来,不过目前马腾还与羌族处于友好时期,所以羌族也没有纠结兵马来汉朝领域劫掠。

停留了一段时间后,郭嘉抽了个时间与刘轩说了句:“今已入秋,陛下当起行回返,否则冬季天冷路不好走,再碰上大雪封路又极容易出意外。

对于郭嘉的建议,黄忠也极为赞同。

黄忠自打见识了刘轩的强悍后一直潜心修炼,这几个月来几乎都没怎么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护卫着刘轩同时指挥着随行的将士安排一应事务。

这次还是几个月来首次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臣近些日听闻汉中张鲁、豫州南华动作频频,陛下久在师之外也不利于应对诸多变化。”

朝廷这一年的沉寂,似乎让南华以及张鲁更加的肆无忌惮了起来,尤其是南华,因为离的远,就算朝廷想要有所动作也够不到他,这半年里可谓是动作频频,闹出了好大的动静。

如今南华的太平道不但占领了豫州东部,同时还打下了徐州西部,并最终将琅琊那两支孤军给接应了过来。

势力连成一片实力自然大涨,如今太平道磨刀霍霍似是要将徐州一口吞下,若不是朝廷下旨册封的新任扬州牧孙策表现不俗,在南面频频出击牵制了黄巾贼军的兵力,陶谦怕是早就将自己老家都丢了个干净。

而一开始被寄予厚望的兖州刘岱以及青州袁绍都没有什么表现,其中刘岱好歹还和黄巾贼拼了几阵只是胜少负多。

袁绍那边的动作就值得寻思了,竟然只用大将颜良、文丑镇守咽喉要道,然后跑去将冀州牧韩馥给赶出了自家领地,没费多大力气就将整个冀州给吞并到了自己肚子里。

同时也因此与幽州公孙瓒闹翻,现在两家之间势同水火,袁绍根本就没心思去理会还在和陶谦等人纠缠的太平道,而是专心消化刚刚到手的冀州,以及防范北面的公孙瓒。

这不过数个月的光景,袁绍不但没有遵照朝廷执意去对付黄巾贼军,反而开始吞并周边诸侯,不臣之心已经尽显无疑。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太傅袁隗第一时间就给刘轩送了急件,一是宣称断绝与袁绍之间的关系,另外就是上表请辞。

刘轩自然知道这老家伙打的什么算盘,不过自己手边的确缺少一些老人咨询事务,所以刘轩并没有同意袁隗的请辞。

这就是半年里发生的事情,相比起来汉中的张鲁的动静就小了许多,眼下和刘焉虽然小有摩擦,但是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动作,也不知道是在积蓄实力还是说在防范自己这边?

不过刘轩估mō着张鲁也忍不了太久,要不了多久张鲁就会发动对刘焉的全面进攻,毕竟坐镇汉中的他进攻西川有着先天优势——汉中号称西川门户可不仅仅是因为从西川出蜀地要经过汉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汉中入西川是有几条比较平坦的大路。

也就是说蜀地的天然屏障秦岭,并不会对张鲁产生什么障碍,相反还阻隔了朝廷的援军现在蜀地自成一方世界,他们想要出来的确困难,但刘轩想要进去………………就目前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坐看他们两家打个你死我活。

“也是该回去了!”

前几天张辽也送来了信件,内里所讲述的事情不多,最让刘轩在意的就是羽林骑的整编和训练。

按照刘轩的计划,羽林骑、虎豹骑以及虎贲军都将开始初步的修行,这半年时间过去了,也该出点成果了吧?

他不要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些士兵个个都变得和吕布一样,但总得比寻常士兵强一些吧?

不过从张辽发来的书信中来看,寻常士兵根本就难以理解法诀中的含义,哪怕是手把手的教导,进度也极为缓慢,这尴尬的现实让刘轩一阵无奈。

“忽略了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知识水平都不怎么样!”

甚至很多士兵原本都只是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百里远的老实人,即便当兵吃粮了也只是领了兵器,学了几招粗浅的基本动作,然后在经历一场战斗后侥幸没死,那么他们也就从生死之间学会了最重要的作战经验,成为了一名老兵。

而所谓的精锐士卒,挑选的基础就是这些‘老兵,,他们中大部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想要这些人领会那繁杂深奥的修炼法门,着实有点强人所难。

刘轩原本想将修炼法诀在最短的时间里推行到所有军队中的计划就因为士兵的基础知识不过关举步维艰。

“看来………………这学校的问题也得提上日程了!”

就他来看,手中的这些大臣即便以后没有事情做了,也可以去当老师教导学生,刘轩不会十分前卫的搞什么‘现代化课程,,他们教的依旧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

但是刘轩不希望那些知识在传承的时候受到限制,而是要对所有的大汉子民传授。

至于那些修炼知识,想要学的话起码先将那些知识学会个基础再说。

等到这些知识在整个汉朝普及开来之后,刘轩就可以正式普及修真知识了,那个时候也会有不少东西开始转为民用,百姓们对于这些‘常识,类的东西接受起来也会更容易。

然后一部分有天赋的就会进入‘专业,的学堂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这就是刘轩制订的教育框架。

但要完成这一点,需要的还是人!

踏上回程的道路后,刘轩一路上思索的都是谁适合负责教育普及这件事,结果荀攸一句:“如今大部分百姓还在为吃饱穿暖而奔bō操劳,陛下就开始寻思这教学的事情,会不会太过急躁了?”

荀攸能够察觉出这是一项善政,但是他不认为这个政令能够顺利施行的出—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知识都被掌握在豪门大族手中,这些人会愿意去教导人数远多于豪门大族的贫民子弟?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豪门家族的一大优势从自己手中丧失掉?

也许刘轩可以用强硬的手段将政令颁布,但是下面的人肯定不会尽心尽力的去做,阳奉yīn违罢了,当官的哪个不会这一招?

而且………………衣食住这三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普通的百姓也没心思去考虑旁的,刘轩就算真的将这政令推行下去了,百姓们又有多少会响应呢?

荀攸觉得:“此政令要施行,首先要有几个条件!其一:朝堂间除了陛下外,不会有第二个声音,朝中文武都是对陛下忠心耿耿之辈!”

“其二,百姓不用为吃穿住宿的问题而感到烦心!”

“这两点想要达到,起码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行。不过陛下今年才不过二十出头,大可不必急于一时。”!。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