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关于死亡的来信
在接到那封信的三个小时以后。
前往拉萨的飞机缓缓驶离北京国际机场的跑道,朝Y晴不测的天空斜C而去。
我倚着机窗,心烦意乱,脑海中不断回闪李金珠的音容笑貌。
其实她在冈仁波齐峰下不辞而别的那个夜里我就料到会是今天这样的结局,可听到这个噩耗时还是觉得万钧巨石压在了胸口。
怎么会?这么美丽的姑娘……
飞机迅速爬升,大地在迷雾下变得渺远而恍惚。
我重新展开那张沉重的信纸,她清秀瘦削的字再次跃然眼前:
亲爱的扎西,我已病危,在拉萨中心医院,希望死前能再见你一面。有一个秘密,关乎你的生命。
……
当晚七点零五分,飞机在贡嘎国际机场降落。
初秋的高原之夜,寒冷无比。机场外出租车很少,一位恰巧回拉萨市里的山东大哥答应载我一程。
司机大哥也姓张,具有山东大汉特有的豪爽和热情,一路上喋喋不休地跟我讲述他的创业史。我脑袋里都是李金珠,根本听不进去。
大哥发现我心不在焉,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难处。我没有正面回答,惹得他不高兴。
他默默地给我送到拉萨医院的门口,告诉我需要用车或者用钱随时言语一声。
他前脚刚走,我马上走进医院。
夕阳的光穿过玻璃窗,洒满空旷的门诊大厅,把一切变得耀眼而安详。
一位值班护士在前台,我走过去,让她帮忙查找一个叫做格桑卓玛的患者。
结果令我哭笑不得,就算我把年纪缩小到李金珠的年纪,在院的患者还是有五六个,我一一查看病志照片,没有发现她。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对她说:“我找的这位卓玛很可能已经去世了,她半个月前给我写过一封信。”
“一封信?”护士有些惊讶。这好像唤起了她的一些记忆。
“你知道吗?一封邮到北京的信!”
护士急忙说了一句藏语,跑回屋子里,从一个铁皮柜里面拿出一沓档案,回到吧台,迅速翻找起来。
十几页之后,她指着一个陌生的照片问我:“是这个人吗?”
我刚想摇头,见照片下方名字的确写的是格桑卓玛,再仔细辨别,大为吃惊!
这不可能!
我连连后退,看着被吓傻的护士,半晌,又回到吧台前。
眼前这张照片上的人无比消瘦,皮肤呈现出一种金属般的奇异光泽,眼窝深陷,头发稀疏。乍一看和李金珠完全是两个人,可仔细辨别她的眼睛,分明就是她!
天呐!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捧起档案,迅速阅读。可除了她的少数个人信息之外,病情所有的东西写的都是不祥。
我放下档案,问道:“她得了什么病?还在医院吗?”
护士摇摇头,“不在了,死掉了,得的什么病,这上面没写,我不知道。”
“她会在哪个殡仪馆?”我感觉天旋地转,不得不退到走廊里的椅子上。
“天葬,她丈夫,她回归自然。”护士有点担心我的状况,跟过来说。
“她丈夫?”我的嘴里一阵苦涩,心脏狂跳不已。
“你还好吧?要不要帮你叫医生。”
“不用,她的丈夫是一个矮个子的姓胡的男的吗?”
“不是,”护士努力回想,“是一个高大的、外国的男人。”
“外国人?”我更摸不着头脑了。
“是外国人,很英俊,很帅气。”女孩颇有些崇拜地说。
“你有这个人的联系方式吗?”
“你是他们的什么人?”
“我是卓玛的朋友,她曾经是我的导游。”
“好,”淳朴的护士离开,“你稍等,我去查联系方式。”
我心里七上八下,不停思索分别这一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外国丈夫呢?
护士回来,给我一个电话号。我道谢,离开大厅,第一时间拨了过去。
我脑袋特别乱,对方接通时我竟不知道说点什么。不过对方一直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我声音沙哑地问:“您好,我不知道您能不能听懂我说话。但我想告诉您,我是李金珠的朋友,她的死让我很难过。”
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对方的汉语说得非常流利,“您好,张无良先生,我正在等您的电话。”
“您认识我?”
“是的,我有幸知道您所有的冒险事迹,但还无幸被您认识。”
“对不起,”我站在空静无人的拉萨街头忽然有些恍惚,“我想确认一下,您是金珠的丈夫吗?”
“当然……”对方拖长声音,“不是,我把她送到医院,了解到她没有亲人,只好冒充她的丈夫。金珠女士生前一直很惦记您,请您放心。”
“您还在拉萨吗?”
“当然,”对方彬彬有礼地说,“金珠女士特别嘱托我,如果在她去世之前没看见您,让我当面告诉您她想对您说的话。”
“你现在在哪?”
“您是在医院大门前吗?”
“是。”
“请等在原地,十分钟之后,一辆黑色的商务型轿车去接您。”
“好。”
我挂掉电话,点起一支烟。天黑透了,寒风阵阵,乌云在昏暗的天空里肆意变换。孤零零的路灯亮起,正巧照在我身上,一阵悲伤涌上心头。
两声惊雷过后,大风吹起尘土,一辆黑色的商务轿车伴随着一阵疾风如约而来。
上车之后,大雨倾盆。
车上有两个精壮的中年男人,全都穿着油腻的藏袍,皮肤黝黑肮脏,头发蓬乱,身上散发出来的臭味混合着车载香水几乎让我窒息。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这辆车属于豪华型的商务轿车,内里有电视机、冰箱、可伸展座椅等许多设备。
我坐在车里看着朦胧雨夜里苍山连绵的轮廓,心中忽地生出一些疑惑。两个朴实的藏民,一辆豪华商务车,还有一个说着流利汉语的外国老板?
在崎岖的道路上行驶将近一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一栋蓝色彩钢瓦的崭新建筑前。
副驾驶开门下车,撑着伞把我送到门口。
掀开黑色带花的牦牛毛毡,光亮和温度扑面而来,温暖的光线和冒气的藏式火炉赶走我身上的寒意,让我倍感舒适。
一位身着华贵西装的高个儿外国人从木椅子上站起来,一边微笑着朝我走来,一边热情地张开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