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收网(五)

然而江北骑兵的追击速度却因为遇到了扬州地区复杂的河道变慢了,尤其是从南通到江都一路之上的所有河道的桥梁全都被人拆,而南方的河塘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有的刚好没过人,有的却有四五米之深,且河塘中的水比较浑浊看不清底。骑兵追到这里,顿时傻了眼,只能停下脚步,一边搭桥一边前进,甚至其速度不如后面追来的第三师的步兵。

陈健骑着马站在河道旁边大骂:“是哪个王八蛋拆了桥的?拆了一座桥也就罢了,拆了所有的桥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上辈子让桥压死了?”手下士兵提醒说是月前第九师为了延迟日军拆了桥,陈健更是大骂:“黄皮子不会干好事儿啊,咱们怎么追日本鬼子啊。”

第三师师长刘辉带着部队赶了上来,见状之后哪能放过这么一个挤兑陈疯子的机会,便于是绷着脸故作不高兴地说:“怎么了陈疯子?你们这是故意停下来等我们啊?看我们两条腿儿走路慢是不是?没事儿,没事儿,我们虽然做的慢,但是不矫情啊,不像是牲口下不了河,你看看这事儿闹的,好像是我们故意追着你们跑似的。唉……其实我们走的很慢了,生怕抢了你们的功劳嘛。”这苏中地形非常有趣,靠近江都和扬州河道众多水道交通方便陆路却不便,而过了泰县到南通之后越靠近海边河道反而越少,故而骑兵反而不利。

刘辉随后对兄弟们喊道:“小崽子们,都给我下河游过去,畜生过不了河,咱们能游过去啊。”江北士兵还真没有几个不会游泳的,尤其是苏中地区的年轻人,更是水性不错,于是大家扑通扑通跳下河,随后背着枪游了过去。刘辉坐着一艘小船悠哉悠哉地过去了,回头对陈健挥手说道:“陈兄,我们得你啊。”

“你姥姥的刘大炮!”陈健扔掉马鞭跳脚大骂,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第三师游过一道道河,而自己受困于战马无法渡水,只好一路之上不断地搭建桥过河,结果仅仅是赶上了总决战的尾巴。

而在此时,在泰县汇合的日军大部队经过统计,总兵力勉强达到六千人,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只是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了他们最引以为豪的重炮,且弹药补给严重不足。

上原勇作与长冈外史两位指挥官非常急切,他们尚且不知道知道右翼第十七师团在桥野镇战斗情况,更不知道他们是否一样突围出来。尽管上原勇作派遣了士兵通知右翼部队第十七师团,然而没有人敢肯定报信的士兵是否真正的通知到了第十七师团。

两人没有时间自责,更没有时间犹豫不决,现在对于他们有两个选择,立即逃走或者与第十七师团汇合。如果与第十七师团汇合之后再突围,则必须重新回到江都县陷入江北军的包围之中,但是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丢弃了辎重与弹药,陷入了弹尽粮绝之中,可以说他们现在几乎是一支冷兵器部队。

经过了短暂的考虑,上原勇作决定立即向海边突围,绝不能寻找或者等待第十七师团,也就是说,他决定抛弃了第十七师团独自逃走。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决心,也需要很大的毅力,极有可能回到国内,遭到国内的弹劾。但好在当初第十七师团师团长仙波太郎并不在出征名单之中,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仙波太郎在第十七师团登陆南通之后,只能留在东余镇养病。如果是仙波太郎亲自带领第十七师团,上原勇作肯定不敢不去救他,而一个小字辈青木嘉禾显然被上原勇作给忽略了。

做出决定之后,上原勇作立即率领日军讨伐军主力开始了亡命狂奔,与一个月前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无比狼狈。

而在这一个月中,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人生起起伏伏简直太刺激了——当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两次败于江北军手中,让日军的士气和信心降到了谷底。就在上原勇作率领部队离开泰县的三个小时之后,江北陆军第五师的追兵便赶到了泰县县城。

当看到空空如也的泰县之后,第五师这才发现日军已然全部撤离,师长范文泰随后立即率军追杀过去。

第五师师长范文泰对大家说道:“给我咬住了他们,杀一个,我个人赏银子一两。”大家哄然大笑,纷纷说道:“师长,你可别吹牛了,谁不知道你怕老婆,你还个人赏银子一两咧,你就吹吧。”

范文泰造了一个大红脸,憋气道:“老子不是怕老婆,谁在说老子怕老婆,老子给他几鞭子。”玩笑归玩笑,大家此时此刻已然不在意金钱的问题了,有生之年能够参加这样一次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心中的荣誉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且大家知道,江北大元帅王永安绝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而且为了保卫江北,多少人死在了这里,他们就算是为了战友,也要务必全歼日军。

日本人就像是被猎狗围捕的兔子一样,仓皇逃窜,第五师紧追不舍。实际上追击日军的部队只有江北军第五师一支部队,另外四个师则被李士锐叫停住了。

李士锐对方咸五建议说:“日本人逃得很快,且日军第十六师团汇合之后,至少恢复了战斗力,我们现在能够一口吃掉第十七师团,而追击第十六师团却不能消灭他们。但如果我们为了追击第十六师团最终把到手的第十七师团这块大肥肉给放跑了,对我们江北军来说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倒不如现在让追在最前面且建制最完整的第五师继续追击第十六师团,我们主力部队与陆军第六师围攻桥野镇的日军第十七师团,先把这块肥肉吞进肚子里再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