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回 散脂大将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随着赤霄手中柔和的金光笼罩住赤景,顷刻间,宛若附骨之疽的腐蚀力量冰消雪融,而仅仅只剩下龙头的赤景,也迅速长出了血肉,很快,一条巨大且完整的红龙又出现在众人面前。
不过元一知道,他的力量只能帮助赤景恢复伤势,但是,赤景在战斗中本源严重受创,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恢复过来的。
如今,身处危机重重的修罗界,赤景这样一位金仙大能,却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战斗力,这无疑对众人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不过也幸好,元一有办法,恢复他的本源,那就是散脂大将秘法。
谈及护法神,最令人想起的莫过于藏密体系中系列,如同狮面佛母,多杰雄天,玛哈嘎拉,金甲衣护法等,加上藏密本身具有的神秘面纱,这些护法神也就令人如雷贯耳,对于一般学习显宗的人,谈及的护法神多为韦陀菩萨。
护法神是指帮助修行者遣除修行道上障碍的大力帮助者,如同曾在终南山修行的道宣律师,他的护法神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哪吒三太子敬重道宣律师的修行,誓愿拥护,甚至将自己所珍藏的佛牙送给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也以修行感应得天人每天送饭供养。
对于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来说,想要获取如同道宣律师一般的成就,这是很难的,以末法众生心多散乱,每天都为境界所逼迫,在对于护法的选择修持上,也就有种种不同的要求,如同有的修供护法是为了求财富,有的修供护法是为了除魔障,有的修供护法则是为了获取神通。
这也就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完美护法,令众生能够专于一尊即获得一切成就,完美护法说的通俗也就是第一,这个在每个人的心中定义都不相同,修学藏密体系的会认为玛哈嘎拉是第一护法,修学东密体系的会认为大元帅明王是第一护法,此分别乃是由于本尊的传承及应化因缘不同故而有别,修行者当以符合自身实际因缘的护法为第一。
大元帅明王一般的人都知道修学的要求条件很高,以大元帅明王的出世因缘乃是基于佛陀涅槃,此时无量魔众坏乱佛法恼害佛弟子,曾经以降魔著称的楞严咒在这个时候竟然失效,不能完全消除魔障,大元帅明王痛心疾首,方于佛前宣说出秘密真言,平复魔障。
大元帅明王说出的咒术被尊称为无边神力甘露陀罗尼,以这个应化因缘来说,大元帅明王作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护法,他说的咒术能够拥护正法,降杀一切天魔外道,但在大元帅明王说出的咒术之中却展现出一个核心秘密,这个秘密与他的种族有关。
在孔雀明王经之中提及,娑婆世界一切天龙鬼神药叉罗刹乃至佛菩萨罗汉金刚皆随喜拥护孔雀明王咒,以听孔雀明王号令为诸众生息灾赐福,其中以药叉种族这一势力强大的药叉神军为最上首,如同毗沙门天王,哪吒太子,宝贤大将,冰揭罗天童子,鬼子母等等。
包括大元帅明王在内,亦会拥护孔雀明王教令,大元帅明王说出的咒术之中提及到了一个关键的药叉神,这个药叉神即是他的兄长,率领二十八部药叉神的本尊散脂大将,而在孔雀明王经之中散脂大将正是鬼子母五百神灵子的首领,带领着他的五百个兄弟姐妹一起听从孔雀明王教令。
散脂大将,又译作散腊修摩、散支、半支迦僧慎尔耶药叉大将、正了知药叉大将等,意思是密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巡行世间,赏罚善恶。塑像多为金刚武将忿怒相,实为大菩萨之化身。一些寺庙将他与密迹金刚塑在一起,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他们都是佛门中的大护法,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散脂大将系北方毗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二十八部众之总司。鬼子母之次子,父名德叉迦。
此大将护持佛法不遗余力,率二十八部药叉诸神,随处隐形拥护说法师及救护诸善男信女,离苦得乐。
有关此大将之形像,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七载,其形状甚为丑恶,胸部有三面,脐有两面,两膝有两面,其面如象,獠牙似犬,眼中出火,火皆下流。
修持散脂大将,好处有四点,一是增长智慧,增长精气,增益身体。能令彼说法之师,言词辩了具足庄严,亦令精气从毛孔入,身力充足,威神勇健,难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忆念无有退屈,增益彼身令无衰减,诸根安乐常生欢喜。
二是遣除违缘障碍。若诵咒时,散脂大将当速至其所,令无障碍随意成就。
三是满诸愿,得富贵、眷属、子女、神通。散脂大将当给与资生乐具、饮食衣服、华果珍异。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银珍宝诸璎珞具,大将皆供给,随所愿求令无阙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诵咒时,大将当速至其所,令无障碍随意成就。或需金银及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于一切有情随意自在。
四是解脱轮回,证悟菩提,令断烦恼,速得解脱,皆得成就。
修行是一步一个台阶,说的简单点也就是道如思想,像是一只蚂蚁根本无法了解人的境界,它的短短一生就是寻找食物和筑巢繁衍后代,如果对一只蚂蚁说诗词歌赋,那无异于对牛弹琴,佛教中修行的阶位也正是如此,罗汉不知初地菩萨境界,初地菩萨又不知二地菩萨境界,唯有圆满的佛才能明了一切诸法。
散脂大将别名正了知,他的这种了知并非局限在药叉神这一层境界,而是如同佛一般,他明白知晓一切诸法,也明白众生的过去未来一切善恶因缘果报,甚至知晓对于无量无边不同的众生,究竟该如何去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