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榨糖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金秋十月,西北前线打得很艰难,好在小弯村还没有谁家收到亲人战死的通知。
收获的季节到了,莉娘家的黄豆和高粱获得了大丰收,杜仲老早就被打发来打听收获的准确时间,这天高粱刚刚收下来,杜家就把九成高粱给拉走了,莉娘的荷包又鼓了很多。
莉娘让福叔小心把高粱杆子收回家里,不要糟蹋了,杜仲听了就不上马了,走回来问:“莫小姐,您这高粱杆子还有什么妙用不成?”
“啊,我在一本杂书上看到,高粱杆子可以榨糖,我想试试成不成。”莉娘随口说道,然后,就像她所预料的那样,杜仲瞬间眼睛就直了。
“榨糖?高粱杆子还能榨糖?”杜仲觉得自己被馅饼砸中了,一笔的赏钱妥妥的跑不掉了。
莉娘不说话,只把一根高粱杆撇掉叶子,掰下半截,递给杜仲示意他尝一尝。
“甜的!”杜仲咬了一口高粱杆,就高声大喊起来。莉娘笑眯眯好像成功偷到鸡的小狐狸,一大票银子在向她招手啊招手。
杜仲让人给他家大少爷捎信,他不回去了,要在小弯村等着看莫大小姐用高粱杆榨糖,嘿嘿,就不信他家大少爷听到这个口信还坐得住!
莫家才种了三亩高粱,平均亩产达到600斤,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但是高粱杆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了,杜仲大概估算过,一亩能有3000斤往上,而杜家这季种植的高粱有三十亩,想想有多少高粱杆吧,如果这些高粱杆能制成糖,那得多少糖呀!
杜仲还不知道一亩高粱杆能榨出多少糖,但他知道糖是个好东西,比往常只用来喂牲口的高粱杆值钱多了!
有福叔和福婶在,还有杜仲这个自愿打下手的,这次榨糖过程中莉娘仍然很轻松,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院子门口临时用几块石头砌了个灶,架上了大铁锅,边上是一个书白专门进城请老铁匠打造的榨汁机,小桶在出口底下放着,福叔摇把手,杜仲就把高粱杆子往机子里面塞。
榨汁是最辛苦的步骤,要的就是一膀子力气,一旦高粱甜汁榨出来,过滤三遍,放到锅里熬糖稀需要守好几个时辰,还不能睡觉,得不停的搅拌糖稀,直到熬得粘粘的稠稠的,挂在勺子上掉下来能连成线,这时就可以把糖稀移到模板里凉成一块一块的黑糖片了。
当糖稀烧开的时候,空气中开始飘荡甘甜的气味,风把这个气味吹向旷野,吹向小弯村,没过多久,就有村民过来询问干嘛了在。
听说莫家在用书本上看到的方法用高粱杆子榨糖,村民们都惊呆了。
“我的个娘亲!高粱杆子还能榨糖?”
“妈耶!那咱家每年烧掉了多少斤糖啊?”
村民们议论纷纷,看到福叔摇把手摇得满头大汗,还有人抢着上来换他,都想学技术哪,好机会不容错过。
书白不想让大家误会,以为什么高粱杆子都能榨糖,便告诉大家他种的是一种甜高粱,跟村民种的不一样,你要问哪里不一样,你尝一口就知道区别在哪里了。
天黑下来之后,村民们不得不回去吃饭了,家里人都找过来啦,然后是小娃们不舍得走了,哪个小娃不爱吃糖啊?都围着锅咬手指头哪。
“都回去吧,明天这个时候再来,到时每家送一块糖让大伙都尝尝。”书白这话一出,村民们都拉着自家的娃回去了,真出糖了再说其他嘛。
福叔和杜仲连吃饭都是在糖稀锅边吃的,然后看到打村里过来两个人,一前一后相差一点距离,等走近了,福叔站起来,微微弯腰喊了声老太爷。
杜仲便知道这老头儿就是莫老秀才了,后面这个是他老婆王氏吗?这年纪对不上呀,福叔也没喊老太太,那这女的到底是谁呀?
被杜仲盯着看的刘娘子往莫老秀才身后缩了缩,很胆小怕事的样子,莫老秀才并不进屋,就站在大铁锅旁边看,福叔尽着本分把书白喊出来。
书白规规矩矩给祖父行礼问安,老秀才问小秀才:“听说你这榨糖的方子是从书上看来的?哪本书?”
“好教祖父知晓,榨糖的方子并不是孙儿得来的,而是莉娘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一个云游的道长,那道长说与莉娘有缘,送她一本破书和半斤高粱种子,后来她就把书上的内容摘抄下来,高粱种子种了两茬,现在才有足够的杆子来试着榨糖。”
书白早有准备,将莉娘手写的榨糖方法从袖子里掏出来递给祖父,还说原还抄有一个酿酒的方子,现在是京城杜家买去了,人家要求保密,就不能告诉祖父了。
杜仲在旁边快急死了,“哎呀,这个,那个,莫老太爷,这个榨糖的方子,我杜家也要出高价购买的,要不您就先别看了?”
老秀才的笑容僵硬了,运了几下气,慢吞吞的将手抄本拍到书白身上,“行,既然杜家要买,那老夫不看就是。”
书白却又把手抄本递过去,“祖父,这个榨糖的方法简单易懂,关键还是这个甜高粱难得,所以您看看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说,有榨糖的方法,还得有这劳什子甜高粱才有用?老秀才彻底没兴趣了,他已经知道大孙子的高粱全让杜家买走了,就是留了种子也得明年才有收成,头汤杜家吃定,还有别人什么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夫说不看就不看,拿走!”老秀才有点粗鲁的将书白的手臂格开,然后背着手调头就走,刘娘子就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战战兢兢的跟在他身后,书白盯着她扭动幅度很大的腰肢看了一眼,便皱着眉头移开了视线。
作为试验品的头锅糖稀,熬到半夜就分摊到了模具里,福叔和杜仲做完事情就在院子门口铺个草席睡了,书白和莉娘都没有言语,可他俩不敢放松啊,上万斤高粱杆都堆在外面,万一被人偷去了,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