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死城(1)
“不错。办法一,就是找到法力高强者帮你解除唐明皇命人施展的封印。我昨天稍微查过你的封印,确实足足有九九八十一道。”夜不语苦笑:“先声明我是解不开的。这是个连环封印,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满足唐明皇的愿望,封印才会自己解除。果然不愧是皇家的人,大手笔。”
这一点杨通幽自己也很清楚,恐怕就是自己阐教的坛主,估计也没办法解除他身上的众多封印。
“第二个,就是想办法满足李隆基的心愿。”夜不语顿了顿,说道。
轮到杨通幽苦笑了:“夜少侠,你就别敷衍我了。你也说过人死不能复生,杨玉环已经死了,蓬莱仙岛上肯定是不可能找到的。唐明皇那混蛋的心愿,根本满足不了。”
“这可不一定!”夜不语神秘的笑笑。
杨通幽浑身又是一抖:“您真有办法。”
“当然,也不看本帅哥是谁。”夜不语得意的用扇子散了散风。
“什么办法?”杨道士急忙问。
夜不语回答:“很简单,只需要寻找到一物,然后配合着我手里的蜃珠用,绝对能完成唐明皇的心愿。”
“什么物品?”被人打哑谜吊胃口,令杨通幽心里十分焦急。
“幻母石。”夜不语嘴里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顿时,杨道士的脸立刻五颜六色,精彩无限。
幻母石,你妹的,居然是幻母石!
算了,还是直接等死吧。
幻母石是什么,这真的很难解释。据说幻母石是女娲补天时散落大地的五彩石中的其中一种,弥足珍贵、极为稀少。它的模样很普通,如同普通的鹅卵石一般隐藏于神州各处。不用特殊的探测法术根本难以发现。
每一块幻母石都有它独特的用处,从来没有一块幻母石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却有个最基本的用法,那便是心想事成。所谓的心想事成,定义也并不逆天。就夜不语查过的典籍记载,和某些幻术有些像,不过也有本质的区别。幻术确实能令人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或物。
但是幻母石配合着蜃珠用,却能创造出一个小世界。一个别人看不到,但是自己却能清晰的感觉到、摸得到、真实存在的世界。那个世界不遵循现有的宇宙法则,而是自成一处。
如果唐明皇真的对杨贵妃朝思暮想的话,那他就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杨玉环。
“幻母石,我们去哪找幻母石!”杨通幽面如死灰。
夜不语依旧是自信的笑容:“很巧,我倒是知道一处地方,或许有。”
“真的?”杨道士精神一震。幻母石的价值绝对可怕,就是一百个他的性命,也不能值其万一。想到这里,这家伙顿时有焉了下来:“夜少侠,你就别耍我了。如果您真的知道幻母石的位置,哪里舍得施舍给我。”
“别人或许不会,但我夜不语是何人。本帅哥虽然不才,但是一诺千金却是做得到的。答应了帮你,就会帮你到底。不过那块冰魄神晶……”
“什么冰魄神晶。”杨通幽立刻装起了傻,他知道眼前的家伙是不可能归还的了。
“很好,我们连夜出发。估计要走十天!”夜不语满意的点点头,前途漫漫,还要避开雨梦蝶的追捕,真是太有挑战性了。
十天后,他们路过了成都府,然后直接奔着临邛方向赶去。
杨通幽越走越迷惑,忍不住问:“夜少侠,这不是贫道的故乡吗?怎么回我老窝来了!您不会说幻母石这里就有吧?”
“不错,这里确实有一块!”夜不语确认道。
“怎么可能!”杨道士十分惊讶:“碰到在临邛地界呆了三十余年,这里修道资源贫瘠,除了山好水好外,什么都没有!”
“就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有可能存在幻母石。”夜不语解释道:“幻母石的存在,本身就会吸纳方圆千里的灵气。如果我猜的不错,那东西应该就隐藏在一百里外的天台山深山当中。”
杨通幽觉得自己在听天方夜谭,任谁听别人说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中埋藏着宝藏,大概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对方别有用心。不过夜不语他还是信得过的,难道传说中的幻母石真的在那里?
越是临近邛县,他的心越急躁。突然空气里传来一丝怪异的味道,两人的脚步顿时停住了。
“奇怪,这是什么味道?”杨通幽用鼻子嗅了嗅:“好像是某种花粉。”
夜不语顿时脸色大变,喊道:“雪萦!”
一脸冰冷的妖怪仆人婀娜的声音顿时出现在了身旁,她白色的衣袖轻舞,依稀冰风就从袖子里吹出,将周围的花粉味吹的一干二净。
“那花粉味是什么,夜少侠为何如此大惊失色?”杨道士奇怪的问。
“是狐妖!”夜不语一边命令雪萦戒备,一边简短的回答。
“狐妖?”杨通幽疑惑道:“小小的狐妖不需要如临大敌吧?”
“这不是一般的狐妖。传说狐有九条尾巴,每修炼一千年就会长一条。只有三支尾巴的狐妖才会有这股香味。”夜不语不愧是博学多才的妖怪专家,光凭味道已经分辩出了妖物的来历:“这只狐妖至少也有三千年的道行,不过,她为什么会进入人类城镇?”
不错,狐妖其实不像民间传说中的那样会幻化为绝美女子、靠着吸食男性的精气神修炼。它们常常隐匿在深山大川中,千年难得一见。可不远处的邛县,居然有一条甚至数条,这是怎么回事?
“进去看看,小心一点!”夜不语想不明白,也懒得多想。千年狐妖并不难对付,虽然雪萦伤重,不过杨道士猥亵是猥亵了一点,实力还算不错。
杨通幽感觉自己心脏不争气的乱跳着,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出现诡异状况,任谁都会有些焦急。
三人悄悄的靠近邛县,最后在入县城的牌匾前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