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业九年

五冠庄立足阳信之后,农民不再单纯种庄稼。还可以帮五冠庄做事,获得额外收入。

他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五冠庄的各种产品,也趁机渗透进乡间。

五冠庄的产品质优价廉,冲击原有的销售秩序。

李卓指示张万胜大幅让利,主动拉拢阳信的大小地主,让他们成为五冠庄的地方代理,共享各种产品利润。

“以农具机器和日常生活产品,渗透普通小民的家庭,提升五冠庄在民间的影响力……”

“这条路没人走过,但现在看来,应该是对的……”

李卓比较满意,心内沉吟。

魏征估摸着时间,提醒李卓道:

“侯爷,裴世矩已经见过张须陀,很快就会赶到渤海郡,您不回去迎接吗?”

裴世矩在真实的历史上,投靠过窦建德,后来还成为大唐宰相。换了几个老板还能身居高位,肯定很有能力。

李卓早有打算,并不着急:

“等他离开的时候,我再和他相见不迟……”

隋朝末年的山东,可以说是造反者的乐园,此起彼伏,从未间断。郝孝德、孟让,孙宣雅、格谦……

这些大名鼎鼎的反贼,纷纷登上舞台,开始他们的表演。

李卓把山东四郡,当成他的势力范围,自然要避免这些人搞破坏。

这一趟巡视,主要查看五冠庄的影响力。顺便摸底地方势力,关注地方豪强。

遗憾的是一路巡视,并没有发现这些人的蛛丝马迹。

“或许,郝孝德几人跟王薄一样,并不是地方豪强,而是机缘巧合,才成为反贼头目……”

李卓心有遗憾,却无能为力。

算好时间打道回府,和出城回涿郡的裴世矩,在城郊偶遇。

裴世矩须发皆白,已近暮年。但风度翩翩,自有气度!

李卓见到裴世矩,满脸歉意:

“下官见过裴侍郎……公务在身不能亲自招待,多有怠慢……”

裴世矩老而弥坚,捻须大笑,十分爽朗的问:

“侯爷来何迟也……”

这个老官僚不接招,是说我的借口不好吗?

李卓当即改变策略,主动跳下马来,走向裴世矩的马车,姿态放得非常低:

“老大人身负重任,下官不敢过分亲近。”

“不怕影响您的公正,却担心坏了您的名声……”

裴世炬老奸巨猾,知道李卓的未尽之意,赞道:

“哈哈……侯爷真是聪明人!”

李卓刻意在城外和裴世矩见一面,就是为了避嫌。不管裴世矩回去怎么汇报,谁也不能说李卓的不是。

“这位高唐侯立下几次大功,还被人说是侥幸!今日一见,却是很不简单呐!”

裴世矩主动请缨南下,也有他的打算,见李卓确实是少见的少年英才,感觉没白走一趟,满意的说道:

“恭喜侯爷,张须陀即将高升东郡郡守,荣国公来护儿又出征高句丽。山东四郡,侯爷可就是擎天一柱了……”

李卓眼眸猛然一缩,认真打量裴世矩。

擎天一柱,难道他看出了什么?

是谁给他的提示,杨祖春还是王昱均?亦或者是张须陀?

不过,裴世矩既然主动相告,回去后应该不会多说什么。

李卓见裴世矩云淡风轻,郑重行礼拜谢:

“多谢裴大人相告,晚辈感激不尽……”

“哈哈……侯爷客气了……后会有期……”

裴世矩含笑点头,很满意李卓的态度,告辞离去。

……

李卓回到郡丞府,单独留下杜伏威和辅公祏,问道:

“你们跟了本侯这么久,不知可有什么感想?”

杜伏威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侯爷高瞻远瞩,布局深远,我等深为佩服。愿意追随侯爷,建立不世功勋!”

李卓含笑观察他们的反应,笑道:

“不管是真心话还是客套话,我都当成真心话来听。”

“你们都是章丘人,可曾想过回章丘?”

回章丘?

杜伏威不知李卓何意,愣了一下,辅公祏却当即跪下,大声说道:

“我等皆是章丘人士,愿在章丘为侯爷效力,请侯爷成全。”

李卓手下人才济济,不管是唐世金还是申不器,都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而柳武海庞明山莫道胜,更是经验丰富的武将。他和杜伏威并不出彩,想要出头非常难。

回到章丘自成一体,不但逍遥自在,也有更多可能。

杜伏威觉得跟在李卓身边,可以学到更多。但辅公祏已经这么说,他也只能附和道:

“侯爷如果有安排,属下万死不辞!”

王薄被赶出齐郡的功劳,已经落在李卓和张须陀的身上。长白山的唐世金,已经不能打着王薄的旗号收留人。

否则被张须陀假戏真做,带兵围剿唐世金,李卓有苦难言。

收益不大风险不小,是时候放弃了!

李卓吩咐道:

“你们去长白山,占住这个险要之地。”

“我让唐世金给你们留一部分人,以及粮食武器。至于其他的,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让杜伏威辅公祏去长白山,堪称是一步妙棋。可以防止其他人占领,威胁齐郡局势。

如果山东有人造反,他们可以“投靠”叛军,给李卓当内应。

这是本钱小利润大的事情,李卓不会错过,叮嘱道:

“我给你们五冠庄连长的身份,和唐世金申不器相同。努力训练,提升战斗力。”

“没有我的指令,你们就是土匪,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但有指令传过去,你们就必须按照我的命令去做!

杜伏威和辅公祏跃跃欲试,高声应答:

“决不辜负侯爷的期望。”

……

裴世矩回到涿郡,马不停蹄的追上征讨高句丽的大军。

杨广当即下旨,任命张须陀为东郡郡守,负责镇压瓦岗的翟让王伯当。

李卓安心经营地方,尽量把山东四郡掌握在手里。但征讨高句丽的战场,却风云突变。隋军大败亏输,一言难尽。

进入高句丽的三十万大军,只有二千七百人逃回辽东,难以计数的军资储备,丧失殆尽。

堪称大隋前所未有的大败仗,大耻辱。

大业八年八月,杨广下诏在辽东地区设立辽东郡,让刑部尚书卫玄安抚辽东,进行实际管辖。同时免去辽东百姓十年徭役,收买人心。

大业八年九月,渤海郡太守公孙子政去世,李卓以占领王薄老巢的功劳,升任渤海郡守。

五冠庄的会议室里,充满欢乐的气氛,魏征恭喜道:

“恭喜侯爷,更上一层楼……”

李卓也很高兴,但表现得很谦虚:

“先生客气了,和之前相比,只是变得名正言顺罢了……”

魏征笑意盈盈,理所当然的说:

“名正言顺的做事,才不会被人挑理,也不会犯错。”

所有人都恭喜一遍,大家才安静下来。魏征收敛情绪,说道:

“按照侯爷的制度,今日的会议由我来主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汇报五冠庄的工作,第二、讨论高句丽战斗的得失……”

“大隋今年天灾人祸不断,但五冠庄的工作,总体不错……”

山东连着两个月的旱情,让其他官员茫然无措。但李卓早有准备,把之前收购的粮食平价出售,收割了一波名声。

“祸不单行的是,伴随着大旱,山东各地疫病流行……”

李卓安排军医队伍,及时研究配制解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让他的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魏征说完,庞明山起身说道:

“根据柳武海收集到的情报信息,大隋军征高句丽,问题非常多,我们逐一分析……”

这次征讨高句丽,杨广信心十足。以为他是兵法大家,要求行军打仗都要请示……

那可是百万大军啊,战局瞬息万变,哪里等得到他的旨意?

这个大破绽被高句丽人发现,经常在城要破的时候请求投降。

前线将领不敢决断,派人请示杨广。高丽人则趁着这段时间,在里面加固城墙,调整防备。

等杨广同意高丽人投降的圣旨送来,高丽人已经修复城墙,重新投入战斗了。

导致大隋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却只能错失良机。

李卓眉头紧蹙,吩咐道:

“这是严重的战略错误,咱们必须谨记。你们都说说,这一战的得失……”

杨广过度自信,干预前线指挥,怎么可能取得胜利?

李卓想起有名的“微操大师”常凯申先生,总觉得他们有些莫名相似,嘴角挂着诡异的笑容。

没人注意李卓的表情,庞明山首先分析道:

“军粮问题,在大隋军中十分突出……”

宇文述出发的时候,民夫不足。士兵除了携带自己的武器铠甲行军帐,还要背负粮食前行,引起士兵的反抗。

他们在帐篷内挖坑,把粮食藏起来减轻行军负重。到高句丽之后,军中果然缺粮,导致军心涣散。

“这是后勤辎重保障不足,咱们要汲取这个教训,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

李卓的前世,数量庞大的军队都有工兵营。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保证战斗部队的作战力量,当即吩咐道:

“你们回去按照实际的需求,提出要求汇总。参谋部综合考虑,制定细则组建辎重营……”

魏征回顾整个高句丽战场,深感震撼。根据杨广的行事风格,猜测道:

“百万大军攻打撮尔小国,居然败得这么惨。以皇帝的性格,怕是还会有第二次。”

李卓清楚的记得,杨广明年还有二征高句丽,引发杨玄感叛乱,大隋众臣离心离德,认同的说道:

“魏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

大业八年冬,李卓召回虎子、王秋。看着壮了一圈的虎子,不悦的问:

“你在洛阳两年,就只把你自己喂胖了……”

王秋低头憋笑,虎子偷瞄李卓,心虚的解释:

“侯爷您说过的,武将就要壮一点好,受点小伤没事。不然一枪被人捅到心脏,容易死……”

虎子很会顶嘴,去洛阳的路上就没少干。李卓神色一滞,冷笑道:

“我让你和阿奴卿卿我我了吗,崔娘子每次来信,都说你们……”

那个香水铺子,崔娘子指派阿奴负责,我们有工作往来,肯定要经常在一起啊……

至于卿卿我我,肯定是崔娘子眼花了!

虎子委屈极了,辩解道:

“侯爷,那都是为了工作……”

李卓敲打虎子几句,正色问道:

“知道叫你们来,是什么事情吗?”

柳武海、虎子、王秋三人,茫然摇头。

苏威破坏杨广培养张须陀的计划,已经被杨广打发到关中去督粮了。杨玄感借着他父亲杨素的名声,成了关陇勋贵新的“带头大哥”,声势浩大。

李卓知道杨玄感明年造反,现在要提前做好安排,吩咐道:

“用最强的力量,给我盯好杨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