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

广州既平,大军凯旋而归。

待回到建康,已是四月。

却见皇城缟素,各处举哀。

侯胜北一惊,打听之下,章太后于三月丙申,崩于紫极殿,享年六十五岁。

遗令丧事所须,并从俭约,诸有馈奠,不得用牲牢。

章后的亲属并无在朝者,唯族兄章钮洽,官至中散大夫而已。

侯胜北默然生悯,与章要儿出行去见陈昌,不过是一年前的事情而已。

好端端一个人,转眼就与世长辞了。

这位南朝最尊贵的妇人,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陈昌要是得知母亲亡故的消息,恐怕要悲痛欲绝吧。

生老病死虽是世间常态,但是落到自家头上,都是难以承受之殇。(T_T)

……

太后过世,虽说丧事从俭,天家自有礼仪规程。

皇帝本服大功已上亲及外祖父母、皇后父母、诸官正一品丧,天子不视事三日。

刘宋元嘉立义,心丧以二十五月为限。即身无丧服,但心存哀悼。

这段期间陈顼的旨意,都以仁慈颁于天下。

丙午,曲赦广、衡二州。

丁未,大赦天下。

诏自讨周迪、华皎已来,交兵之所有死亡者,并令收敛,并给棺槥,送还本乡;疮痍未愈者,各给医药。

槥者,小棺材也。

侯胜北心想,还得加上这次讨伐欧阳纥的。

不过此战损失轻微,我军死伤不过千人。

他从军已久,不会有什么慈悲心肠,觉得死了这一千人,就是一千个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什么的。

本是乱世,挣扎图存,有何可说。

侯胜北去阙下看了一下欧阳纥的人头。

说起来,从头到尾他都没和这位敌将见过一面。

听说欧阳纥的儿子因为年幼被赦免了,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够有所成就,替父赎罪吧。

……

不过有的人,就不能让他长大,还要以死替父赎罪了。

四月乙卯,就在侯胜北回来不久,出居别第的废帝陈伯宗薨。

和陈伯茂不同,这次倒不是侯胜北下的手,只是废帝的这个下场是早已注定的。

陈蒨的两个嫡子皆亡。

至于僻处深宫,改封文皇后的沈妙容是何等心情,也不会有人去理会。

此事到此为止。

戊寅,皇太后附葬万安陵。

分离十一年之后,章要儿终于能和陈霸先团聚了。

相信她会告诉丈夫,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消息吧。

……

平定广州一战,主将章昭达的升迁迟迟尚未决定,其他人的封赏倒是很快就宣布了。

钱道戢除左卫将军,入朝。

任忠除直阁将军,入朝。

胡铄除广州东江督护。

萧摩诃重任巴山太守。

冯仆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石龙太守。

册冼夫人为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沈恪得以赴广州上任。

监军的徐俭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陈伯山的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

而麦铁杖累积前功,得了九品横野将军的封赏,大盗成了官身。

侯胜北自己也进号扫虏将军,领护军司马。

-----------------

“挺快啊,还差一级就官复原职了。”

陈顼调侃道:“这才两年时间,就从白身成了七品,朕可没亏待你吧。”

侯胜北只得再次谢过陛下隆恩。

陈顼继续问道:“哎,今年你就三十了吧,想不想再升一级啊?马上倒是有个机会。”

他的语气轻松,彷佛开着玩笑,侯胜北却把握住了其中意思。

“陛下打算再度用兵?”

“是啊,去年和你说的,北周胆敢干涉我朝内政,得给個教训。这话还记得吧?”

侯胜北没有附和:“我怎么听说去年年底,北周遣御正杜杲来聘,要与我朝重修旧好,陛下答应他了啊?”

陈顼露出一丝尴尬:“卿怎么没回建康多久,这么快就知道了?杜杲那张嘴太能说了。朕让徐陵与他交涉,居然辩不过他。”

以徐师的话术,都辩不过吗?

侯胜北心想:那杜杲是挺厉害的,回头倒要去问问,究竟说了些啥。

陈顼转而笑道:“我朝和北周重新修好,可没答应不打后梁啊。”

“再攻江陵?”

侯胜北下意识地说道。

这和与北周开战,有什么区别呢?

陈顼点头肯定:“正是,吴明彻此前没能打下来,这次朕打算换章昭达为主将。”

这是换个主将就行的事情吗?

北周就自己见过的、听过的那些将领,水平都不在章昭达之下吧。

侯胜北待要进谏两句,就听陈顼道:“周齐之间,在宜阳已经燃起战火。此时攻打江陵正是时机!”

原来如此,陈顼是看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啊。

趁着周齐大战的功夫,如能一举灭了后梁也是上策。

只是,江陵有那么容易攻下来吗?

侯胜北沉吟道:“周齐之间虽然开战,并未倾力而为。江陵必定会向襄州总管府求救。”

陈顼有些怀疑:“宇文直此前与华皎联军,被打得大败,还有力量支援江陵?”

侯胜北想说华皎之战,北周全军覆没的,不过是元定所率万人,再加上数千水师。

如今三年过去,以北周的动员能力之强,完全可以弥补上这部分的损失。

只是陈顼多半已经和朝堂、军部的重臣有过商议,定下了方针。

果然陈顼说道:“群臣的意见,当趁此时机取江陵,平灭后梁,全据长江中上游,西窥巴蜀,北望襄樊。朕以为有理。”

道理虽是如此,然而战场就是最不讲道理的地方啊。

侯胜北这么想着,结束了觐见。

……

抚恤部曲,发放赏赐。

侯胜北如今也有些余财,买些酒肉不成问题,对于普通的士卒来说,能够得一醉饱,就很开心了。

与麦铁杖吃酒庆祝他解褐着绯,为萧摩诃践行送别。

最重要的还是回家与亲人团聚,抱抱萧妙淽,逗逗小长安。

忙碌了几日,侯胜北想到陈顼说的北周使节一事,前去拜访徐陵。

徐陵自从出任尚书右仆射,身为宰辅公务繁忙,不过还是接见了侯胜北。

毕竟儿子徐俭还多亏了这个昔日弟子,才得以平安归来。

寒暄问候之后,侯胜北问起杜杲来聘之事,徐陵把交涉的经纬告诉了他。

当时徐陵先发制人,质问两国通好,本欲救患分灾,彼朝受我叛人,何也?

杜杲则说陛下昔年在长安时,授以柱国,位极人臣。

之后又赠子女玉帛,备礼送还,遂主社稷,北周有恩在先。

然则南朝忘恩负义,接纳郝烈等来投的边民。所以北周援助华皎,正是一报还一报。

侯胜北不解:“郝烈什么的,怎么听都没听说过?”

徐陵微笑道:“区区一百户而已。”

“啊?”

侯胜北目瞪口呆:“这也能相提并论吗,华皎可是一个大州,足足五万余户啊。”

“我也是这么说的。彼纳华皎,志图吞噬。此受郝烈,容之而已。华皎方州列将,窃邑叛亡。郝烈一百许户,脱身逃窜。大小有异,岂得同年而语乎?”

“那杜杲怎么说?”

“他说大小虽殊,受降一也。若论先后,本朝无失。”

徐陵不屑道:“强词夺理,诡辩而已。”

侯胜北觉得这太过无赖了,要是华皎叛乱成功,北周肯定会趁势席卷江南,就和他们当年吞并巴蜀一样。

“外交辞令嘛,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还是利害权衡。”

徐陵继续道:“既然杜杲摆出这等态度,再与他辩论是非,岂不成了口舌之争?”

“我以送主上还国,既以为恩;卫公宇文直与元定渡江,敦云非怨。若是藉此了却恩怨,不亏不欠也好,免得北周一直拿送还陛下的恩情说事。”

“对啊,徐师高明。”

徐陵摇头道:“谁知杜杲连这都不想认。他说元定等兵败身囚,其怨已灭。而陛下如今称帝临朝,其恩犹在。”

“这算什么道理,不是等于把起兵之罪都归结于元定身上了吗?元定要是知道自己成了替罪羊,非得活活气死不可。好吧,他已经气死了。”

徐陵道:“杜杲如此无赖,我就笑而不答了。”

侯胜北舒了口气,原来不是徐师说不过杜杲,是不想和他做低级的辩论啊。

那陈顼为什么又同意和北周通好了呢?

徐陵正色道:“之前唇枪舌战,不过是彼此为了维护国家体面。接下来杜杲说的几句话,才真正打动了至尊。”

侯胜北竖起耳朵。

“杜杲是这么说的:今三方鼎立,各图进取,苟有衅隙,实启敌心。两国彼此日敦邻睦,轻车往返,积有岁年。”

“比为疆埸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鹬蚌狗兔,势不俱全。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

“这才是大实话。三国各自都有进步之心,若是露出了破绽,怎能指望彼此遵守盟约,不趁火打劫?”

徐陵评论道:“自送还陛下,我朝与北周积好多年,一朝放弃,实属可惜。至于让北齐得利之事,更不可为之。”

侯胜北点头赞同,总算是理解了陈顼的决定。

一面使节来往,彼此修好。一面厉兵秣马,寻机相攻。

这就是乱世。

徐陵最后说道:“杜杲提议,我国息争桑之心,北周弘灌瓜之义,修好如初,共为掎角,以取齐氏。非唯两主之庆,实亦众民之福。”

什么争桑、灌瓜的典故,侯胜北不解,还想要再问。

徐陵让这个不肖弟子该去好好读书了,没空和他解释。

“《史记》和《新书》上都明明白白写着,自己去看吧。”

徐陵稍作提示,就把侯胜北赶了出去。

……

闰四月。

陈顼舆驾谒太庙。

不知道他会和亲兄长,世祖文皇帝陈蒨说些什么。

五月。

北齐使者来吊,表达两国通好之意。

此时讨伐后梁的决定,在少数一部分将领的圈子里已经不是秘密。

不过在新的出兵之前,前番用兵的收尾尚需处置,仗不是打赢了就可以的。

广州遭罹兵荒,所在残毁。

诏令沈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遣中书舍人周确前往慰劳,是为安抚人心。

召见广州诸人,询问岭表诸事,是为观省风俗。

征袁敬为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拜萧引为金部侍郎,授岑之敬东宫义省学士,是为拔擢人才。

人事调整也一如既往在推进。

年初被征还的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黄法氍入朝,改任中权大将军,献上瑞璧一枚。

江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进授使持节、都督江、郢、晋三州诸军事、军师将军,刺史如故。

侯胜北觉得黄法氍这位南川豪酋挺可怜的。

中卫大将军、南徐州、郢州、中权大将军,五年换了四个职位,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根本就没得到朝廷的信任,还要通过献宝这种手段表达忠心。

哎,寒门出身,朝中缺乏根基,又并非嫡系的,就是这样了。

他回头看看自己,在周围人的眼里,陈霸先的旧部一系、陈顼的从龙之臣,这两个标签是跑不掉的了。

什么时候还会被贴上第三个标签吗?

侯胜北不禁哑然失笑,黄法氍好歹是二品将军加大字,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这个七品将军来可怜他了。

不管怎么说,万事俱备了。

-----------------

太建二年,六月。

诏令章昭达率诸将攻打后梁,进号车骑大将军,迁司空,侍中、仪同、鼓吹如故。

此次的阵容较讨伐欧阳纥更为强盛。

轻车将军、左卫将军钱道戢。

都督荆信祐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荆州刺史陆子隆。

都督巴州诸军事、智武将军、巴州刺史鲁广达。

宣远将军、豊州刺史陈慧纪。

武毅将军、长沙内史樊猛。

超武将军、豫章内史程文季。

宣猛将军、巴陵内史雷道勤。

平虏将军、护军司马侯胜北。

合计五万五千人,舰船二千。

距离讨平广州回师建康,不到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