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夷丁突骑

刚从昆明县衙出来的吴世璠,此时是有些难以置信的。

他没想到,临时主事的卢县丞,不仅对他提出的想在先前查封的蚊香寺田土上,种植推广甘薯此类作物的打算大力支持。

还大方的表示蚊香寺田土及附属佃农,都可以交由“方公子”来管理,甚至连方公子提出的“让县衙的农官前来指导种植生产”,这样稍显原本吴世璠认为不可能的要求,昆明县里都愿意答应。

甚至临走前还提出,如果需要耕牛和粮种,还可以来跟官府租借云云。

二人想谈甚欢,连临走时,都给硬塞了200两的银子,说是对吴世璠这种“开田辟荒”壮举的贽敬。

说得吴世璠一愣一愣的,差点以为是昆明县丞想求自己办事。

像昆明县丞这么难得少见的实务官,吴世璠也不由得暗暗点头,真是好官啊。

之前身无自由,不知道原来治下,尚有如此肯为民办事的好官,要提拔,大大滴提拔。

在县衙里,还见到了要派去帮忙的农官。

农官是个满脸皱纹、眯着眼睛的小老头,如果不是身上那件官袍,或许丢在大街上或者田地里,没有半点官气。

吴世璠也很会做人。

把农官拉到了没人的地方,转手就把县丞给的200两银子塞给了农官,惊得农官两眼直发光。

当场就拍起胸脯表态,表示只要是方公子所管的田土,需要他来做耕种指导的,尽管开口,甚至是需要耕牛的,只需说上一声,也不成问题。

于是吴世璠掏出了红薯及薯藤,并且说明了来意。

“老大人,小子想让你帮忙,指导乡民们种植红薯,告诉他们要怎么种才能有好收成。”

吴世璠不懂种植,说一句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为过。

老农官看了看手里的红薯,此时却没有多做表态,只是表示一同到地里看看再说。

既然官面已经搞定,那此时去田里看看也是合理。

于是,吴世璠带着老农官,以及随从,直接先到蚊香寺归属的村落,夕阳里。

夕阳里离昆明县城并不远,前后不到十里地。

就在骑马前去的路上,跟随在吴世璠身边的吴桐,却是脸色红润,一副神清气爽的模样。

一听到要陪少爷到乡下,说不定可能今晚还不能回去,脸上立马写满了情绪,一路絮絮叨叨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少爷,你跟卢县丞说了什么啊,他居然送你银子?”

“少爷,云南的地不都是咱家的么,为什么你还要亲自去管?”

“少爷,种地你要带那老头干嘛啊。”

“少爷,你去田里要带那个夷丁干嘛啊。”

“少爷,田里有啥好去的,你又不会种地……”

吴桐一路絮絮叨叨地跟着吴世璠后面的,随从除了老农及其佐吏外,还有一个壮硕如牛的汉子。

“哈伯父。”

吴世璠没有理会吴桐,而是对身边的蒙古汉子喊了一声。

“把你从跑马山军营调来我身边,还习惯吧。”

汉子扭过头,一点都不给面子,直愣愣地应道:

“回小爷,不习惯。”

汉子耿直的回话,差点把吴世璠噎死,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接。

汉子名唤哈什兔,是吴三桂军中的一名老将校,曾任平夷左营把总。

自天启年间,孙承宗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组建辽东军开始,辽军就开始踏上明清争霸的舞台。

而世人口中对辽军的称呼,从“辽东铁骑”,逐步成“关宁铁骑”。

这也意味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时局这只大手的推动下,辽东明军已经从中央化逐渐地方化、军阀化,最后成为决定天下归宿的重要筹码。

实际上,关宁军前后共两支。

一是孙承宗、袁崇焕时代组建“统编十五营”,此时可称为“辽东铁骑”。

二是松锦之战后,是吴三桂临时编组的“镇标七营”。

此时的“辽东军镇标七营”,以“关宁铁骑”来称呼会比较准确。

因为各营的领兵主将,基本都是吴三桂的贴身内丁,如吴国贵、巴克勇、兀把炭、血喇出、高孩子……

虽说是临时组建,但七营是带编制,是吃朝廷皇粮的。

但是,关宁铁骑中最精锐的,却不是镇标七营,而是七营之外的“夷丁四营”。

夷丁营,是祖大寿挂印辽东前锋总兵官时,临时组建由其亲信充任骨干的“堪战援兵”机动部队。

其中四个营的名字里带有‘夷’字,即平夷左营、平夷右营、降夷左营、降夷右营。

性质上属于辽东军头们的私兵,不带编制,类似临时工。

他们装备精良,待遇优厚,战力顶尖,兵员多来自塞外蒙古或女真人。

当时祖大寿组建军队时,就把最精锐的蒙古壮丁都被募入祖家军。

其中一些汉化较早的被赐“祖”姓,编入各营,作为祖大寿控制部队、敢打硬仗的底气;

来不及汉化的则单独编营,由祖大寿亲自统领,作为贴身的机动部队,祖大寿去哪,他们就去哪。

大凌河降将张存仁,曾对皇太极说过:

“祖大寿所恃者,蒙古耳。”

说的就是祖家所倚重的,主要是蒙古勇士。

后来部分夷丁营转投到吴三桂麾下,与吴三桂麾下的夷丁们合并,成为关宁铁骑中的精锐部队——夷丁突骑。

……

面对这个耿直的蒙古汉子,吴世璠也只能继续询问他哪里不适合。

哈什兔也是耿直,直接就说称呼不合适,以后别叫他“哈伯父”了,叫他“老哈”就行。

还有就是没法跑马了。

自从吴世璠在内府将军手里诓骗来战马后,就顺便把军营里的哈什兔要来了。

原本哈什兔没仗打,整天无所事事已经很无聊。

虽然没法上战场,但好歹还能骑骑马,没事还能策马奔腾过过瘾。

可自从当了吴世璠的卫兵后,就只能跟着吴少爷这个“小爷”在城里逛来逛去。

“我们族人有句话,叫‘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哈什兔很认真地跟吴世璠说着。

看着像座小山高的哈什兔,在那认真向吴世璠说蒙古谚语时,差点把他当成教书先生在训话的样子。

“行!老哈你放心。”

吴世璠抬头望着高他半个身形的汉子,用力地拍着哈什兔的后背说道。

“打仗嘛,有!只要你听我的话,肯定有!”

听到吴世璠这样说,哈什兔却是一脸的认真:

“我听家主的,你是家主孙子,我才听你的”

吴世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