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山海关大战

康熙十五年的中华大地上,占据西北平凉要地的王辅臣还在苦苦挣扎,依靠平凉城为中心,以固原、庆阳为屏障,在清军的炮火猛轰下,仍然死死把控着平凉一地,俯瞰关中。

吴军的偏军在王屏藩、吴之茂的带领下,由四川猛攻秦州,企图打通西北,与王辅臣合兵。

但被清军河西四汉将之一张勇、王进宝分别扼守在巩昌、秦州两地,前进不得。

同时,清军定西大将军董鄂命令阿密达、孙思克部猛攻平凉。

由于西北之战旷日持久,毫无进展。

康熙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康熙决定临阵换将,罢黜定西大将军董鄂多罗贝勒和议政的身份,降为闲散宗室,任用刚刚平定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之乱”的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总辖陕西满汉大军。

就在西北王辅臣在和满清大军在进行血腥的攻防战时,广西的马雄、孙延龄,东宁的郑经东西并举,攻打仍然忠诚于清廷的平南藩尚家。

与此同时,清军为了牵制吴三桂,避免吴三桂大规模支援西北战场的王屏藩军,以及威胁吴军在湖广的核心统治区域。

康熙决定,由南方态势最好的岳乐军团率先发动反击。

驻扎在江西袁州的岳乐,在收到康熙诏命后,把袁州交给了新组建的喇布军团,于康熙十五年正月率军攻打连接湖南、江西的要冲之地——萍乡。

====

松滋行辕里,一众将领正在节堂交头接耳,讨论此次大王紧急召他们前来,是否有什么行动。

由于吴三桂麾下主力驻扎在松滋、长沙、衡阳等地,一时紧急,无法召集藩下众将议事,仅召集随同在松滋前线吴国贵、胡国柱、陶继智、王绪、王之复等心腹将领。

众将刚到节堂没一会,就看见吴三桂和方光琛一同前来,众将“哗哗”跪下行礼:

“参见王爷!”

“都起来,大家都辛苦了。”

吴三桂呵呵一笑,示意众人起来说话,随后自个则走到节堂中正位坐下。

待众人分左右坐下后,吴三桂就指着方光琛打趣道:

“今日方相特意从长沙过来,一见到孤,就直说,实在是想弟兄们了。”

众将闻言,纷纷哄笑起来。

“是咱们想方相才是,咱们在松滋这里有菜有肉,全靠方相这个长沙巡抚筹措粮草啊。”

开口说话的是刘之复。

当年李定国兵败后,吴三桂率军追杀永历皇帝到腾越。

以马宝为首的大西军将领李如碧、高启隆、刘之复、塔新策、王会等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投降吴三桂,并当众喊出了那句传世名言:“我等只投王爷,不降他满清。”

意思是他们虽然投降了当时属于满清阵营的吴三桂,但只效忠吴三桂一人,而不是满清朝廷。

可见大西军的众将,骨子里对满清朝廷厌恶至极。

听到这番言论,更是喜得吴三桂出营相迎,对西军众人也是极为喜欢器重,向清廷请命,立为忠勇、忠义十营。

后更任命王之复为贵州大定总兵官,随吴三桂剿灭水西土司安坤叛乱。

“之复是想说:方相,有菜有肉,没酒啊。”

“哈哈哈……”

王绪更是替刘之复补充了一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方光琛常年跟随吴三桂在军营,跟这几人也是老相识了。

“你们还好意思跟我要酒,我不找你们请我吃酒,就算放过你们了。”

“我可是听说了咱松滋湖口的烧酒可是出名啊。”

“人家李太白夜泊湖口,喝的就是松滋的佳酿啊。”

方光琛说的,是当年李白携族弟李晔、友人贾至秋游洞庭,溯江而上,夜泊湖口,揽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之景,畅饮当地佳酿。

并即兴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

刘之复听到夜泊湖口,眼睛都直了。

“嗯!湖口还有花船能逛?俺老刘咋不知道!”

“快叫那个李太白带我去!”

听到刘之复的谬言,胡国柱直接喷笑出声来。

“老刘啊,人家李太白可是唐朝人,到现在死了几百年了,你有钱请他,还不如请我,我带你去。”

胡国柱是吴三桂的二女婿,长相貌美,体态丰满,在顺治十一年中举,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其父亲胡心水,更是吴三桂当年的左营官。

也正因为是读书人,虽然久在行伍,但行事作风不像武将,更带有读书人的架子,好为人师。

当年在云南时候,滇人就戏称“滇中有三好:吴三桂好为人主、士大夫好为人奴、胡国柱好为人师”。

如果有士大夫想到云南从仕途,就必须得吴三桂认可,称为“西选”。

得先拜胡国柱为师,再经胡国柱履行卖身手续而成为吴家的奴仆,然后再以家奴的身份,在云南任职当官。

当时任云南府同知的刘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一纸契约:

“立卖身婚书·楚雄府知府冯某,本籍浙江临海县人,今同母某氏卖到平西王藩下。当日得受身价银一万七千两。”

约书后署“媒人胡国柱”。

见几人越扯越过分,身为众将之长的吴国贵咳了一声。

“好啦,你们几个,没大没小的,方相哪有空管你们这些破事。”

吴国贵发话了,众将的嬉闹声也慢慢低了下来。

在平西藩众将面前,吴国贵资历极深。

别的男孩是骑着竹马、挥着竹刀长大,而他是直接骑着战马,挥着战刀长大。

再加上本人又是吴氏宗亲,早年吴三桂镇守辽西时,还是个娃娃的吴国贵,就随着吴三桂征战四方。

吴国贵为人虽然倔强,但勇略过人,治军严明,对吴三桂忠心耿耿。

吴三桂麾下关宁军中的精锐部队——夷丁突骑,就是吴国贵统领的。

崇祯十七年,攻破北京的李自成,收到吴三桂不愿投降的消息,亲帅六万大军东征,与吴三桂麾下的五万关宁军在山海关爆发决战。

明、顺两个汉人政权中,最精锐的两支汉族骑兵,在山海关前相遇。

一边是抵御东虏的帝国精锐,一边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新朝悍卒,双方士卒都带着骄傲和不屑的眼神,睥睨本应该成为同袍的对方。

战事刚一开始,双方士卒就像疯子一样,不要命地冲向对方。

梳着同样发髻,披着同样甲胄的汉人勇士,代表各自阵营,你一刀我一枪,刀刀见血,枪枪要命,疯狂地刺向对方,像一群杀红眼的野兽,撕咬着流着相同血统的族人。

双方酣呼鏖战,杀得天昏地暗,惨烈程度,完全超出了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意料。

关宁军胜在甲坚、炮利、卒猛,而顺军胜在士气高昂、意志坚韧,更重要的,是顺军对比关宁军,更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援。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局势渐渐不利于关宁军,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顺军倾斜。

就在关宁军岌岌可危之时,吴国贵亲领前锋,带着三千夷丁突骑,硬抗李自成的骑兵精锐——三堵墙。

而吴三桂则亲身前往清兵大营,向多尔衮请兵协战。

多尔衮不允,逼迫吴三桂必须得先剃发降清,清军才肯出兵。

不得已,吴三桂只能剃发降清,请来满清八旗军入关助战。

从此之后,中华沉沦,遍地腥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