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王家山庄

吴世璠叫王维宁大哥,是说得过去的,因为王屏藩是吴三桂的义子,也是吴应熊的义弟。

王维宁比吴世璠大了好几岁,又是众人中最长,整天被一群小孩叫大哥。

一开始心里还是很高兴,以为是赚头,后来才发现,亏大了。

每次众人聚在一起,必然找他出钱,到处游荡不说,吴世璠屡屡带众人找借口去他家的庄园上赶狗抓鸡,烤肉摸鱼。

搞得庄园鸡飞狗跳,连庄子里的狗见了他们都掉头跑。

上次,云南路总管郭壮图九岁多的儿子郭宗汾屁颠屁颠的跟着一群混世魔王去庄里玩,见到一黑一白两条狗在路边互倾情愫,就跑过去蹲在路边看。

被大黑狗发现后,龇牙咧嘴对着这个打扰它们情侣之间好事的小孩吠了几声,结果把郭宗汾吓哭了。

吓得庄头立马带人把那条大黑狗拉出去活活打死,当晚庄里飘起狗肉香味。

庄里的其他狗看到大黑这种下场后,全都瑟瑟发抖。

估计它们在想:咬庄头的儿子都不一定被打死,就吠了那小孩几声,这样就被吃啦?

从此以后,王家庄园里的狗见到他们那群人掉头就跑,赶都赶不上。

辽东老卒出身的庄头好几次在王维宁面前扭扭捏捏,欲言欲止的为难样,搞得他看到庄头都不好意思了。

王家的庄园离昆明城不算远,是明朝沐家的旧庄园,也就是所谓的“侵占沐家庄园700顷”之一。

几个小娃娃,在自家家奴的随从下,骑着大小不一的马匹,就开始往王家庄园走去。

在山林间的官道行走,对平时极少出门的孩童们,是一次别样的体验。

官道,顾名思义,就是官家走的道。寻常下九流之人,是决不允许走上的。

官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葱葱。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偶尔有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官道古老的故事。

沿途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水声潺潺,与天上的鸟鸣交织成一首自然琴瑟奏唱。

路上偶尔有行人经过,大多是赶路的官吏和书生,他们或是骑马,或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衣冠较为整洁,不至于衣不蔽体。

在这条夯实的官道上,两边的大树隔挡了百姓的悲伤、饥饿与死亡,而贵人们只看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意走廊。

如牛马般的百姓的死活,又有谁会在乎呢?

===

一群人鸡飞狗跳地来到庄里,除了收到消息一早在庄子门口等的庄头,其他人都没见踪影。

随着庄头的带路,一群人来到了庄内王维宁的墅院。

王维宁的这种墅院别致精巧,院落的围墙用青砖砌成,高耸坚固;

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在地上撒出斑驳的光影,夏日在此乘凉,惬意舒畅。

树下一片青石铺成的地面,或是已经历过几任主人,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圆润。

墅屋的外观采用传统木质结构,古色古香,屋顶覆盖的青瓦历经风雨,简洁大方中更显沧桑。

刚进墅院,好似到了自家的吴世璠,大马金刀地在院前,就开始给众人分配工作:

铁骑总管将军马宝家的老四马自成,老幺马自任都十三、十四岁了,这两个不像他们二哥马自援那样聪慧过人,喜爱读书。

虽然马家老二又高又胖,甚至胖到“乳下垂,长尺许”的程度,但其人“聪慧绝人,不假师授,自悟等韵字母之非,更为新韵,雄视宇宙。”

更和他两人的二哥那番“恂恂儒雅”的君子模样扯不上半厘钱关系。

而是跟他们父亲一样,又高又壮。

于是就被吴世璠被分配去负责摸鱼和抓鸡;

金吾前将军吴国贵的小儿子吴彪和云南路总管郭壮图的儿子郭宗汾年纪较小,就负责捡柴火。

高大节的小儿子高进年龄不小,然性格怯懦,吴世璠便安排他去地里找农户割菜。

估计是因为他父亲性格火爆的缘故吧,也不似他大哥那样勇猛胆大,早早成为吴军中青年将领的砥柱般的人物。

高进倒像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十五六岁的少年,总是躲在府里,也极少出来,即使外出,遇上谁都带着谦逊和恭敬。

吴世璠每次都招他去外面玩,他也喜欢跟这群比他年纪小的娃娃混在一起,心甘情愿听从吴世璠的安排。

每次去割菜,庄里的农夫不敢不配合,但高进都会悄悄在田垄上放下一摞铜钱,只有这样,他才会比较心安。

吏曹尚书、湖南巡抚方光琛的长孙方万扬,年方十三,熟读经书,好学问。

吴世璠本来不想找他出来的,毕竟谁会喜欢带着书呆呀。

但吴世璠觉得,不带他出来又不妥。

毕竟方万扬沉沦不深,还能再抢救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

包括吴世璠在内的几家权贵少爷,从小一起长大。

本来大家读书都是一样,就像扶不起的烂泥,烂得好好的。

可方万扬不知哪根筋不对,忽然喜欢读书了!

这下大家都懵了。

他方家书香门第,比读书谁能跟他比?

而且他方万扬爱读书也就算了,还要把吴世璠拉下水,搞得吴世璠也喜欢起了读书。

这就打破了兄弟几人之间的平衡了。

咱们关宁集团的子弟,哪几个会读书的,你这样子,大家怎么一起玩?

于是大家就各玩各的了。

这也间接导致前世的吴世璠,在他爷爷死后,只能亲信文臣而不敢信任武将。

在文臣派为首的郭壮图和武将派为首的吴国贵之间,选择了信任郭壮图。

选择了留在云贵后方,而不去衡阳前线军前继位,从而丧失了军心。

吴世璠很心痛。

老方啊老方,你为什么会想读书呢?

读书有什么好呢?

不行,我要拯救你。

于是,就以“采青”的名义把他叫了出来。

麻烦的是,这位大爷肩不能提,手不能挑,让他干点活就拿出读书人的架子。

总不能不安排活干啊,灵机一动,叫庄头把庄子里面的小孩子叫过来,跟他们说方公子教他们识字。

一开始,方万扬是抗拒的,说什么也不肯,直到吴世璠只问了一句话:

“君愿为往圣继绝学乎?”

方万扬答应了。

等众人各司其职,房间只剩吴世璠和王维宁的时候,两人相视一对,气氛一阵尴尬。

“那个……哥,你去读书吧,等会能吃了就叫你哈。”

“别啊,殿下,别跟微臣客气嘛,殿下有何指示尽管吩咐便是,臣定然从命。”

王维宁一阵阴阳怪气的挤兑回去,搞得吴世璠有点不知所措的搓搓手,尴尬的说:

“哥,我哪敢安排你啊,你别在意,我……”

王维宁无奈地叹了口气,认真的说:

“璠弟,我不会在意的。你是我弟弟,无论你做什么,大哥肯定是支持你的。”

“哥……”

吴世璠一阵感动地看着王维宁,王维宁也一脸坚定的与他对视,忽然听见吴世璠不合时宜地蹦出一句:

“那你去跟阿奶说,是你要带我出来玩的,我不想上学堂了。”

“不行!”王维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哥,你不是说帮我嘛。”

“哪有堂堂王孙不上学的?将来如何治国安民?”

“可是,有你就行啦。”吴世璠一付理所当然的样子。

“……”

“就这样说定了,哥你去弄点羊肉,我先出去逛逛,吃饭了叫我啊。”

话还没说完,吴世璠一溜烟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