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觉悟低了

夜袭得手大胜一场的杨巡并没有迅速去攻陕县,而是先行进攻弘农郡的常平仓。

常平仓的守军只有数百人,见叛军的队伍军容严整,望之不尽,随后开仓出降。

杨巡的得到了常平仓的军粮,这也让叛军免于遭受断粮的危险。

叛军从金墉城以及偃师一代出发时,为了赶时间,只携带了十日的粮草,然后全速行军,每日行军六十里。而杨巡所领的两千精锐,更是每日近百里的行军速度,就是为了抢在慕容颌赶回潼关之前,拖住燕军。

终于进入陕县之下,绕小路包抄得手,趁夜突袭,大胜一场。

“下一步就是潼关,只要让陕县的官军来不及回防,以潼关现在的防卫,我们数日之内就能攻破,到时候就可以直驱长安了...”

大帐之中,杨巡大马金刀的坐首位,气势高昂,举着酒碗与一众兄弟、心腹共饮。

对于关中和潼关现在的防卫情况,以及燕军的具体位置,行进路线。杨巡实际上一清二楚。

这也得以与杨素威望,以及弘农杨氏影响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杨巡又重新恢复了刚起兵时候的雄心壮志,只要进了关中,就是一呼百应的局面。

到时候占据长安,足以凭借关中的地势与朝廷继续周旋。而四方义士定然会群起响应。

这边如意算盘的打的叮当响,到达陕县的慕容颌也开始急忙布置陕县县城和弘农宫的防务。

各部的协调部署,军械补充,军粮分拨...大大小小的事务让李元徽这个记室参军忙作一团。

这只是不足万人的军队,而他做的更多也都是协调,传达,统计,就让他忙的晕头转向。

赵二和表兄也跟他一样,甚至他们两个要做的具体事物,每天拿着账册各营跑。好在到了陕县之后,李元徽把县里的小吏抽调了不少过来,帮忙处理些文书。这才让几人的工作量下降了一大截。但仍旧是每天忙的几个人叫苦不迭。

县衙的东厢房,窦羡君这边刚处理完一篇文书,放下笔抱怨道:“这掌书记还没在营里当个都尉队正轻松啊。”

坐在上首的李元徽笑道:“却是如此,倒也有好处,这几日我等书法该有精益。”

这倒不是胡扯,每天毛笔字写上几百上千个,还得用这时候的官文呈报用的楷书,还能没进步?

窦羡君闻言直摇头,“日后我定要做武将,绝不做文官了,整日埋头案牍,简直是折磨。”

对面的赵二则开口道:“圣人喜兵事,好边功,现在的确是武人更容易得富贵,然天下终有安定之时,待天下太平,待四边宁静,必然要削武人之权柄,而以文官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却不知道四郎想走那条路?”

“我?我只愿为太平盛世富家翁尔。”

李元徽很洒脱的笑道,心中除了感叹赵二这人有些见识之外,还有些自嘲。

什么文官武将的?那是我能干的?封号都想好了,楚王殿下。

再说就他现在,文官武将哪一個他能干?一个记室参军都让他焦头烂额的。

如果是作为主帅统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呢?

又该需要怎么样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呢?想到这里让李元徽更是佩服起那些历史上的名将来,孙,吴,韩,白,卫,霍,还有本应该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的几个姓李的。

甚至对于马上要对阵的杨巡都有些佩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扯起十万人的队伍,并让他们看起来像一支军队,屡次大败燕军。

没有人格魅力和统帅能力是办不到的。

在大败之后,立即就能组织军队急行军包抄燕军,还夜袭得手,这都说明杨巡并不是庸人。

以前也幻想过自己要是穿越到古代,肯定借着先知之能混的风生水起。

但等到他真的穿越而来,又没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如果他不是陇西李氏子弟,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可能就在杨巡造反第一天被裹挟如叛军,因为缺少防护装备在第一场战斗之中就被箭射中,幸运的死去。

没错,直接在战场上死掉,还真是幸运的。

要是受了伤,感染,缺医少药,缺衣少粮...更痛苦。

或是被朝廷征调成为运军粮役夫,累死累活每天只有一个馒头,然后背着军粮累死在某条官道上。

要是在辽东军中,可能直接被派去蚁附攻城,被高句丽人扔下的石头砸下云梯,血肉模糊的死在辽东城下,肥沃了那片黑土地。

虽然重生穿越这件事很玄幻,但重生穿越以后的每天都要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出身真得对一个人非常重要,这一点哪怕到了后世也一样。

由此可见,老朱开局一个碗,最后位登九五,得多难...

窦羡君闻言击掌大笑道:“四郎所言大善,这也是我的愿望啊。赵二你呢,你是想做文官嘛?”

赵二则是笑了笑,“我想做光禄卿。”

窦羡君闻言更是赞叹道:“此乃天下一等美差啊。”

光禄卿,九卿之一,汉魏两朝掌宿卫宫禁,但是到了大燕,就专司皇室膳食,辖太官、肴藏、良酝、掌醢四署。

管皇宫的伙食,这油水得多大?

此时赵二和李四两个人都在心里暗说,我信你个鬼。

李四心说天天经史子集不离手,处理文书又快又好,就差把我想进步写在脸上了,没有宰相之志你能这么努力?

不就是想走文官路线,把涿郡赵氏拉入世家行列?

赵二也是心中暗笑:天天跟着镇西将军问行军要诀,前些时候军议上还有献策,还敢说你就像当个富家翁?

李四要是知道赵二的想法定然是大呼冤枉,我这不是为了等家里造反的时候也能干点事嘛?躺平也得分阶段,创业期间还是得干点活啊。

以老爹的性格,一旦造反了,肯定是把重要位置就交给几个儿子,混可以,但不能太菜啊。

有些土鸡可是巅峰第一都都带不动的,最起码不能拖后腿。

再说这是乱世,啥都有可能发生,技多不压身,多点本事等于多条后路。

至于为什么对行军感兴趣?

打不过可以跑嘛,又不姓刘没有天赋,只好勤能补拙了...

赵二李四两人心怀鬼胎,只有窦羡君觉得还是你们两个会享受啊。

一个要当富家翁,一个要当光禄卿,他娘的,我咋还想着当武将打仗呢?

用四郎的话说不就是格局没打开,觉悟有点低...

三人说笑几句,赵二和窦羡君又开始继续处理文书,李元徽则拿起一张文书去找慕容颌加印。

出了厢房的门,走在陕县县衙之中,回想起刚才赵二说的那番话,还真有些见识,都知道,以文抑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了,不过那也是几百年后大宋时候的事。这里面的成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在李元徽看来,武人却是需要约束,但却不能过分贬低武人的地位,这会对整个民族的精神上是一种打击...

不过这小子说不定真能当宰相呢,就不知道是慕容家的,还是我李家的...

下一秒,等他一只脚刚迈进慕容颌所在的正堂的大门,心中徒然一惊。

不对,不对,不对...

李二凤,杨素之子造反,征高句丽...这让他几乎可以肯定是隋末李唐剧本了。

但赵九重,义社十兄弟,以文抑武...这是五代赵宋的剧本啊!

怎么回事?时空错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