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流拍大会
张扬觉得,自己都能看得出来其中蹊跷。现场这些指望倒腾古董挣钱的人,不会看不出来吧?他观察着拍卖席和委托席上,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大家都不温不火的、慢慢加着价。过去好久了,才刚刚加到三十万。这种加价幅度,显然是已经默认了,这东西不是赵孟頫的真迹。已经只有三个人在竞价了,估计最后的成交价不会超过四十万。只要不是今天刚入行的新人,应该都知道,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成交价在千万级。等这件的成交价一出来,就相当于官宣了它仿品的身份。“35万一次……”台上,沈洋玲已经把小木锤拿了起来。就在这时,张扬正前方,那位开局就被割韭菜的大哥,又出手了。“40万,现场有人出价40万!”“40万一次……”“……”“40万成交!恭喜这位先生!”拍卖师话音刚落,张扬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咒骂声。焯!这次声音比之前要大,惹得附近几排的人,都转头看向这位买家。在众人的眼神压力下,大哥连忙小声说着“对不起”,和大家道歉。毕竟是他声音太大,吵到了旁边的人。“这大哥还挺有礼貌的。”张扬坐在正后方,听得都乐了。刚才这件拍品,说是“拍卖局中局”有点过分,但算个陷阱够格了。这位大哥,沉寂了半小时,一出手,就精准的踩了进去。这次他会亏多少,连张扬都不好预测。这两张,题跋算是出自名家之手,多少还是有点价值的。兴许最后只亏一半呢。……第一天的拍卖结束后,成交价最高的,是明代画家沈周的《移竹图》。作为“明四大家”之一,沈周的这幅代表作,拍出1690万,算是货真价实。没被他徒弟,文征明和唐寅,给比下去。不过他们这师门三人加起来,都打不过隔壁的傅抱石或者张大千一人。近现代画那场,成交额爆了。傅抱石的《东山丝竹》,成交价高达3130万;张大千的《观泉图》,更是拍出了6422万的天价。在会场外,这样的消息,听得张扬都想去近现代画的古董市场捡漏了。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不管是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还是李可染,他们公开拍卖的作品数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一生的创作数。拍卖市场上尚且如此,何况更下沉的古董一级市场呢?估计最近几个月,彩印张大千画的印刷机,又要转得冒烟了。“请问,您是临海的张大师吗?”耳边传来一道有点熟悉的男声,将张扬拉回了现实。抬眼一看,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挺着大肚腩,脸也有些发福,正笑着打招呼。这张脸,张扬很陌生,但对方脸上讨好的笑容是实打实的。“不好意思,我这人记性不太好。”张扬礼貌的问道:“我们在哪儿见过吗?”能出现在佳士得拍卖会场外的人,说不定是之前自己办的拍卖会的买家。看对方穿定制西装、戴大金表的打扮,应该有这个实力。“没有见过。”胖子摇了摇头:“但是我仰慕张大师您很久了。”“刚才拍卖的时候,我就坐您前面。”“我正前方吗?”张扬问。不会是韭菜大哥吧?“是的。我拍下赵孟頫的《兰亭序》的时候,您在后面笑了一下,我特意回头看了一眼,没想到竟然是您。”“那时候啊……”坏了,被逮捕了。张扬的笑容有点尴尬,解释说:“我不知道你拍了啥,那时候我在听相声呢。”是的,就是在拍卖会上听相声。作为一位专业的鉴宝主播,不可能控制不住笑。张扬虚指了一下自己的耳朵,那里之前存在过一对,并不存在的蓝牙耳机。“张大师也喜欢听相声吗?”胖子一脸惊喜的说道:“我也是,我每次去内地,都会去看郭老师的演出。”“但是我听曹金的单口啊。”张扬直接堵死了对面的话茬。对方这么上赶着套近乎,傻子都看的出来,有所图。果然,读出了张扬“不想闲聊,有事说事”的潜台词后,胖子掏出了一张名片。他是香江本地一家艺术品公司的老总。据他说,这家公司成立于2022年,做房地产赚来了第一桶金后,现在换了赛道。结识张扬的目的,主要是想请他,看看那件赵孟頫《兰亭序》的两页题跋,是不是真品。“40万买赵孟頫真迹是不可能的,我只是觉得题跋可能有点价值。”胖子神秘兮兮、低声的告诉张扬:“我分析,这两页题跋,和无锡博物院里那件赵孟頫的真迹,可能是一套。”为了说服张扬,胖子先展示了一下无锡博物院里真迹的照片,又给他看了明代范允临的那份观后感。纸张的尺寸很接近,颜色也很相似,很像写题跋的时候在致敬偶像。张扬看完,有点感兴趣了。他答应等拍卖会结束,在香江多待两天,让胖子尽一下地主之谊。同时也帮他看看,题跋是不是真品。……拍卖会的第二天,重头戏开始。有周宝探开后门,张扬这次坐到了高级vip区。和普通vip的区别,大概就像高铁的一等座和二等座,要更宽敞和舒适一点。上午的拍卖,张扬全程旁观。买不起,真的买不起。明清的精品瓷器,实在太贵了。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绶带耳如意尊,六字篆书款】,成交价3610万。就这个价格,估计乾隆看到都要吓一跳,四万两白银,买个这?和珅都不敢这么玩。而且这些拍品也不用张扬加速了。因为起拍价就已经足够吓人。一对【清乾隆,紫檀错银掐丝珐琅宫灯】,起拍价60万。无人出价,直接流拍。短短一分钟就走完了拍卖流程。更别提那些起拍价上百万的、明清黄花梨老家具了,将近一半流拍。有段时间,拍卖会,差点变成流拍会。整个上午的拍卖,给张扬的感觉就是:要么高价成交,要么直接流拍。不管是玉石、木雕、还是瓷器,都不例外。这让张扬心里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帝王绿的翡翠虽然珍贵,但替代品也挺多的。不会到时候流拍了,白搭上一笔拍卖费吧?值得高兴的是,他和周宝探合作送拍的那几十件拍品,因为价格足够亲民,几乎没有流拍发生。这样,起码已经有一百多万入账,没白来。中午短暂的休息过后,拍卖继续。下午的第一件拍品,就是张扬之前在资料里见过的【红山文化晚期,玉钩形器】,起拍价48万。拍品展示阶段,张扬看着看着,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这块有五千年历史的青玉,怎么有点像人工做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