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德国慕尼黑,柏林大学。

劳厄兴冲冲地拿着一封电报,赶往自己老师普朗克的房间。

门尚未推开,呼喊声已经先一步赶入。

普朗克在大喜之余,转而大忧。

劳厄扬扬手中的电报,耸耸肩道:

怕普朗克不信,劳厄特意上前走两步,将电报摊在桌前认真道:

普朗克快速抢过电报,通览两遍后还是难以置信:

翻开近代物理学史,几乎没有一个大物理学家不深谙数学语言的。

因为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数学的功能就是能为他把握外部世界提供想象力的背景。

近代物理学之父加利略有句名言: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比如微积分,便是牛顿为了处理基本力学问题所发明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他觉得只有通过这种新的计算工具才能表达他心中那幅受因果律支配的物理世界的宏伟图像。

同样,爱因斯坦在12岁至16岁的时候即已谙熟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以及无穷级数、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并且确信全部物理学都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必需的质量和力为基础的,一切都可以用演绎法通过数学方法发展出来。

普朗克在对热辐射的研究中,为了推导该辐射公式,也是在数学上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程诺在电报中直接坦言,可以在他原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让六十耳顺的他十分激动。

握着电报,普朗克喃喃自语。

一旁的学生劳厄出着主意:

可惜稍微琢磨片刻,普朗克眼中的光又重新熄灭了:

或许是屋子里太压抑,也或许是自己太闷,普朗克主动把窗户打开,看着并不明朗的天空说道:

劳厄安慰道:

普朗克摆摆手:

所谓宣言,便是一个德国宣扬自己发动战争正确的宣言,普朗克被人蛊惑着签下了这份宣言。

【鉴于大环境如此,

但正因为这份宣言,普朗克遭到了国内外大批自然科学领域同行的批评。

后来普朗克对此深表遗憾,想竭力消除由于自己的签名这一过失在国际科学界所产

生的不良影响。

所以在看到程诺的访问函时,除了第一反应是高兴外,其他的都是对于自身的沮丧和自责。

游轮甲板上,程诺接到普朗克委婉的拒绝后,有些无奈的笑笑。

接过电报,梁启超看完后却感同身受:

程诺刚想拿一块面包片填补肚子,可还没到嘴边,就被尾随在游轮后面的海鸥给抓住机会,一下子就给抓走了,引得众人大笑时,程诺自己有些无奈:

梁启超重新递过来一个面包片,防贼一样防着海鸥:

程诺脸上闪过一丝狡黠,接过面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里,可惜面包实在是太干,差点被噎地说不出话来:

还是梁启超心细,赶紧递上一杯水:

一口水下去,程诺顿时觉得舒畅多了,随即侃侃而谈:

一席话说完,梁启超都忍不住上下打量了程诺一番,啧啧称奇:

程诺笑道:

梁启超看着程诺有些洋洋得意的样子,忍不住杵了杵他,好奇道:

程诺扬扬眉毛:

梁启超疑惑道:

程诺叹了口气道:

梁启超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切道:

程诺略显诧异,但还是耐心回答道:

梁启超若有所思道:

程诺点点头:

梁启超问道:

程诺看无人留意这边,赶紧把梁启超拉到一边,小声说道:

谈到战争局势,梁启超有些伤感:

程诺摇摇头:

梁启超有些不服气:

有着后面的巴黎和会,程诺虽然不想打击,但又不想梁启超因为过高期待,导致最后过于失望,想了想还是说道:

梁启超虽然想反驳,但自己想想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理智告诉他,程诺说的是事实。

但情感又不允许他继续往下想,后果实在是太可怕,掩耳盗铃般转移话题:

程诺努努嘴:

顿了顿,程诺感慨道:

梁启超有些困惑:

程诺笑着解释:

梁启超问道:

程诺哂笑道: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在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以赢得这场的胜利。

由于美德关系急剧恶化乃至两国最终断交,美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在这一形势下,高等教育界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战争热情,积极支持联邦政府备战和参战。

不用政府发号施令,美国高等教育界自发组织起来,于1917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威廉·麦克来伦的发起下成立了,用以。

而程诺的母校哈佛啊大学则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以,确保,表示我校很清楚应如何为政府提供帮助,将竭尽全力来满足政府的需要。

在一片群起响应的主战氛围中,反对战争的个人或组织均有可能被扣上或的帽子。

在数百所高校化学实验室里,教授们响应号召,在政府指导下开展

研究。」

至1918年6月,战争部正式组建了,下设七大部门,其中的设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该大学拥有当时全美最大的化学武器实验室,至今仍被视为美国化学武器的摇篮。

化学武器研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大的政府性研究项目,规模空前。有学者估计,美国在该项目***动员了至少1900名科学家。也有学者认为,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人数不止于此,可能多达约5500人。

这样看来,如果不是程诺开挂,仅仅是他带领百人团队,就想研究化学武器,与美国相比,实在是不够看。

但工业之事,不可能所有技术攻关都交给程诺一人,这也是程诺赴欧的重要原因。

技术、人才、设备等问题,都需要抓住一战的小尾巴,尽快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