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启动医学院
若问程诺担不担心李胡同借着科学院平台,去宣传宗教思想,比如创办佛教学校、培养佛学人才等,平白无故给人做了嫁衣。
关于这点程诺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和尚,严持戒律、精研佛法,并卓然成家,思想深度很少有人能跟得上。
但仔细一想根本不太可能,因为他也是个、,虽说剃了度、出了家、身披袈裟,却不做住持、不开道场、不隐于寺中,而是天天游走于红尘之中,向社会、向学生、向民众、向各界人士公开宣讲儒家的文化精华。
面对这样一个怪才,程诺自然可以百分百放心使用,当然前提是人家愿意跟社科院合作,否则这一切都是白白担心。
这种工作自然是急不得,细水长流。
有了吴昌硕、王福庵、李叔同三位的加入,后面的工作就要方便多了,又接着先后邀请了马衡、于右任、盛宣怀等人,听到是为直隶人民出力,皆是双手赞成,甚至有人表示,若是一幅作品不够,还可以另外再加,只要钱都能用到灾民身上。
面对这样的情景,姜蒋佐连连感慨:
程诺点头:
翻阅着作品名单,姜蒋佐问道:
将手中已经写好的请柬递过去,程诺说道:
拿着请柬随便翻了翻,除了已经开始合作的上海市面粉工会外,还邀请的有钢铁工会、纺织工会、建筑工会等等,以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主,都是在上海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的团体,有的是钱进行精神追求。
姜蒋佐翻出来一门,诧异道:
程诺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头都没抬:
姜蒋佐点头:
程诺从桌子上扒拉出一张物资清单,介绍道:
接过清单,上面写有大米、玉米面、棉衣等物资,皆是目前直隶灾民所紧缺的物资,采购数量也是以万为单位,显然程诺这次下了狠心。
看到姜蒋佐已经把清单拿走,程诺介绍道:
看着名单,姜蒋佐有些犯怵:
怕姜蒋佐多想,程诺解释道:
姜蒋佐问道。
程诺补充道。
听到这里,姜蒋佐长舒一口气:
这段日子跟着程诺见识了不少社会名流,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实业方面,跟这些人对比,科学院那点资金规模还远远不够,无形之中给了他不少压力,已经开始代入程诺给他安排的角色,即便这些钱都用在救灾上,还是有些敏感。
程诺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姜蒋佐听罢,也是忍不住连连佩服:
程诺摆手笑道:
姜蒋佐琢磨了一会儿,说道:
程诺摇摇头,胸有成竹道:
姜蒋佐问道。
坐回椅子上,程诺冷笑道:
于是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清单,姜蒋佐先后采购了十万斤玉米面和十万斤面粉,棉衣也采购了几千套,就等待着装船运往天津。
有部分人本来想借助国难,来大发一笔横财,但他们忘了程诺除了是一名学者外,还加入了各种协会,比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体育协会等,虽然看着不怎么样,但里面都有南北政府***,加入进来的初心就是为了建设国家,哪里会看得下这种行为。
在个别女干商得到警告后,终于是消停了不少。
至于背地里如何囤积居奇,程诺等人就不知道了,二十万粮食虽然不少,但放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只能掀起一阵小小的涟漪,影响并不大。
不过救灾之事,除了物资外,防疫也是十分重要。
找到还在上海,正筹备科学院下属医学科学院的伍连德。
敲了敲门,结果没人回应,本来还想改天再来,结果走远一看,里面似乎还亮着灯。
程诺心里有些担心,重新回到门口,看到门没有反锁,便直接推门而入。
没想到伍连德就在里面,亮着的灯就是他的台灯,眼下正披着衣服呼呼大睡。
看着桌子上铺满了稿纸,上面写满了文字,纸篓都被塞满了,程诺当即判断,这位医学院院长,大概率又在这里过夜了。
伍连德揉了揉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艰难地坐起来,背上的外衣顺着起身而落下:
程诺把外衣从地上捡起来,拍拍上面的土,叠好递过去:
伍连德把台灯关掉,边收拾桌上的草纸,边说道:
程诺本来想给伍连德倒口水,晃了晃暖水壶发现里面是空的,只得重新接水烧水:
将稿子拿在手里,对着桌面上下磕碰几次,让其对齐,伍连德笑道: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基本上每个时期都难以避免遭受瘟疫的侵扰,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先后发生过多次规模较大的瘟疫流行。
相较于公元世纪和世纪两次世界性的鼠疫,分别导致人口锐减/和/,我国古代的人口数量维持相对恒定,从西汉到明代,一直保持在万~万,不得不说曾经传统中医在防疫抗疫这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疫病有明确文献记载的统计如下:周代次,秦汉时期次,三国两晋次,南北朝次,隋唐五代次,两宋金元次,明代次,清代次。
尤其是满清,每四年就发生一次重大疫病,就这样我们还能从几千万人口增长至乾隆年间达到亿多人,中医的作用不可忽视。
把煤火炉中的灰清理出来,程诺笑道:>
身为当前国内西医重要代表之一,伍连德对于这个态度十分认同:
把水壶坐在炉子上,程诺拍拍手:
这话一听,伍连德把刚刚整理好的草稿纸又给拿了出来,认真道:
为了展现自己的工作,伍连德把草稿纸中展现最突出的几张,放到程诺面前:
程诺见状来了精神,拿起草纸认真看了起来。
虽然经过伍连德的改良,但口罩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不过是用两三层纱布捂住口鼻,然后再把两端剪开做绑带。
医用的要更为复杂一点,除了两端绑带外,还要在中间拉上一条绑在头顶,为了防护严密,甚至在空隙中塞足够的棉花,实在是太过复杂。
没有着急指出问题,程诺先拿着平民口罩,问道:
伍连德思考了一下,伸出两根手指:
受制于当前的生产条件,程诺自然不会傻乎乎的提出要更换无纺布和熔喷布,根本不现实,远不如这份看似土里土气的办法来的更
实际一点。
结合前世的经验和现实的条件,程诺先扬后抑,给出了他的建议。
当然身为一个,程诺不指望对方百分百信服,等后面拿出成品,相互对比印证一下,便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
将话题引向灾后防疫,程诺问道:
把设计草纸收好,伍连德答复道:
程诺点点头,这两个疫病也算是老对手了,有一些能见疗效的法子,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专门嘱咐道:
虽然明知道对方是这个时代的防疫专家,但程诺还是忍不住把前世的经验唠叨出来,能给出一条对方觉得有参考价值的意见,那就足够了,心里便能得到极大的宽慰。
对此伍连德也是认真聆听,是不是还要点头,院长只是多说了两句,又不是直接伸手微操,他已经十分满足了,何况有些理论确实是第一次听到:
程诺点点头,把烧开的水拎过来给伍连德倒上一杯:
双手抱着茶杯,伍连德对此十分感动:
对此程诺不再言语,嘱托几句后便离开了此处。
此次直隶支援,对医学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帮助灾民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身,如果能把握住了,势必能在现代医学的国际前沿上发出重要声音。
就像伍连德本人一样,之前只是国内的一名比较有实力的医生,厉害但不拔尖,出了国门基本无人识得。
然而东北的那一场鼠疫,让其在这方面的研究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鼠疫研究及防疫问题上的专家,在该项国际医学前沿上独领风骚。
明年将会有西班牙大流感,届时全世界将有数千万人死于这场疾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感染,我们国内死亡的人口也在100万左右,相当恐怖。
此时不展开相关研究,又等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