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

时间上紧赶慢赶,总算是来到了北平春季运动会的开幕。

不过梁任公此次前来,可不单单只是为了学术,更多的是关于当前局势。

为了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做事情,他和汤华隆、蔡远裴专门成立了国民外交后援会,目的就是推动与德断交。

程诺也只是好言相劝:

蔡远裴也叹了口气:,与其说外教分歧,不如说两派倾轧。」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用在此时也是相当合适。

参战问题出现时,黎的部下就曾直言:

段的那边也是持相同看法:

梁任公此时夹杂在里面,也不过是被段利用其名声罢了,等到今年年末会有他后悔的时候。

不过好言难劝执拗的人,程诺见说不动也就打住了这个话题。

但聊着聊着,又将话锋转向了康友为,谈起曾经的这位恩师,梁任公丝毫不顾及师徒之情,大批特批。

两人当初都反对袁大头称帝,但二人的出发点却大相径庭。

康友为的目的是要拥护清废帝溥仪重新当皇帝,实现他的虚君共和的主张。而梁任公则是单纯为了维护共和制度。

原本还估计一丝脸面,梁任公处处透着尊敬,怎奈康友为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一文,公然鼓吹清帝复辟,这下两位师徒彻底撕破脸皮。

梁任公紧攥着拳头:

蔡远裴深以为然:

不过二者在表示不屑后,内心仍有一丝忧虑,那就是复辟虽然是逆时代潮流,但传言中的辫子军可不是假的,说不定到时候又是生灵涂炭。

对此程诺笑而不语,安然的喝着手中的茶。

还是蔡远裴眼尖,好奇道:

程诺将茶水一饮而尽,微笑道:

梁任公短暂思考后,斩钉截铁道:

程诺又问:

梁任公摇摇头:

程诺两手一摊,解释道:

程诺之所以将这些东西抛出来,也是想着让梁任公明白政治的复杂性,他真是不适合这摊浑水,还是趁早弃政从学的好。

别的不说,单单他的九个孩子都能成才,一门三院士就证明梁任公在教育上颇有见地,不好好利用下来实在是浪费。

不过看着梁任公有些迟疑的眼神,或许这话没有听进去多少,还愿意相信复辟只是个传言。

本来还想继续补充些东西,左证他的观点,可看见蔡远裴在旁边悄悄摇头后,程

诺便将后面的话给撤了。

不过这个政治话题显然也不能继续了,随后闲聊的功夫,程诺竟发现那个中华职业教育社也也邀请了梁任公。

谈到这里,梁任公面色稍霁: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不过程诺对此还是表示赞同,毕竟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工人的支持。

尤其是在文盲率居高不下的时代,每一个产业工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而批量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职业教育。

蔡远裴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摆出了他的观点:

好家伙,后世中学分流已经引起广泛热议了,蔡远裴直接要在小学就分流,虽然有时代的限制,但在程诺看来也未免太过激进和功利。

不过程诺也没着急出言反驳,毕竟协会还未筹办,他们三人又都不是主事人,即便辩论赢了,意义也不大,还不如等到了沪市当着众多名流的面,再康慨陈昂。

不过来这里的正事毕竟是北平春季运动会,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在观看了几场重要的比赛后众人这才分开。

等回到家,梁任公发现自家的长子满脸笑意,在纸上不知道画些什么,悄悄走过去一看,正是北平大学正在流行的体操。

不过梁任公显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以为儿子在偷看什么,脸上少许揾怒。

梁思诚勐地一惊,想把笔记抽回来,但转眼明白已经被发现了,这么做只不过是无用功,甚至可能火上浇油,嗫嚅道:

梁任公面色稍缓,他相信以程诺的为人不会做出一些无用的东西,便将笔记拿来,默默的观看。

但越看越觉得其中暗藏玄机,奥妙无穷,便让梁思诚在一旁演练,自己跟着学。

做了几个循环后也觉得浑身舒爽,也忍不住感叹:

只是话音刚落,突然联想到程诺的忠告,心里对那话更加相信了几分。

一途,我们可要真的反目成仇。」

......

画面一转,来到北平大学。

程诺在处理好春季运动会的尾事后,也决定动身前往南方。

一来,特斯拉他们还有一段时间就要过来,彼时将携带着大量的设备,而此时南方的发展水平要更好一点,程诺可以去提前置办一些东西。

二来,将来发展化工行业,需要实业派及各种协会的支持,这次前去可以考察一下,摸摸底,是敌是友心里总归要有点数。

三来,要去参加这个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黄岩培为了弘扬教育思想,发动了教育界、实业界、南北政界名流四十多号人,声势浩大。

比如张蹇、梁任公、蔡远裴、蒋梦林、范原廉、陈家庚等等,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非各界顶级人士是得不到这份邀请书的。

不过这个年头想出远门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从北平出发到沪市,这

段横跨半个祖国的距离,交通更是不便。

每个星期就只有一列火车,中间到了金陵浦口时还需要换轮渡进行摆渡过江,过了江再换乘另一列火车,既费时又费力,全程至少需要50个小时,要是碰见晚点,四五天才能到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即便这样,程诺还是选择陆路而不是海路,就是想着中间能够观察两边的民情。

大部分地区还可以,但有些地方确实流年不利。

递给对座的中年男子一支烟,程诺问道:

中年男子笑笑接过烟,在鼻子上闻闻后不舍的抽,夹在耳朵上,叹了口气:

程诺又问:

中年男子苦笑道: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时间也跟着消磨,对沿途各省也算有了初步了解。

等到了沪市,程诺惊奇的发现竟然有人接他,而且还不是沪市面粉工会的李天富等人,而是另外一名实业家。

赫赫有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