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乾慈父 盐制改革

以前听说过火龙烧仓,阴兵借粮之类的东西,王澈只是在皇室的资料中见过,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被那些人用在盐场上了。解州盐场只是烧了账目仓库,盐场损坏不大,修补之后很快就能重新生产,可是巴蜀井盐可不同。他也没想到那些人居然丧心病狂捣毁盐井。井盐和海盐、池盐不同,井盐是通过打井将地下的卤水抽取上来,然后进行熬煮。那些人捣毁了井,想要修复至少要一两个月时间。朝廷大军出动,很快盐池盐井就被夺了回来。那些作乱的蛮夷想要据城而守,可是这些蛮夷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大乾军队出动,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成功攻占城池。朝廷大军驻扎解州,开始对解州盐池时间进行清算,解州官场上下全部被拿下,所有勋贵、豪强都被锁拿。既然这些人不按照规则玩,那就不要怪朝廷也不守规则了。解州上下官员被尽数拿下,然后开始进行清查。没有证据?先抄家再说,抄着抄着就找到了。至于说其中一些真无辜的人,那也好办,直接放了就是,只不过依照那些官员、勋贵、豪强的性子,有几个人是无辜的?这些人敢于用火龙烧仓的方式来毁灭证据,那就不要怪朝廷后续算账的酷烈。那些官员自己不说,但是家中的仆人可不会死抗着,总有人会说,更何况依照这些人肆无忌惮的做法,留下的证据太多了。王澈直接以平叛的名义将这些人全部拿下,经过审理之后,该诛杀的直接诛杀,该流放的流放。解州县城中大量官员被斩首。然后脑袋被挂在解州城头示众,微风吹来,几十个像是葫芦一般的脑袋排成一排在城墙上晃动。城门处守门士兵正在大声宣讲这些人所犯罪孽。所有从大门处经过的百姓,看到那数十个面目狰狞、恐怖的脑袋,所有人都感到心惊胆战。而且这几十个脑袋还是第一批,接下来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王澈这次特意下了命令,这些斩首之后,还要送去各州郡悬挂示众。既然律法震慑不了那些勋贵官员豪强,那么就用人头来震慑。现在皇室的实力根本不是那些勋贵、豪强、官员能够对抗的,你们既然敢不守规矩来,那就不要怪朝廷也不守规矩了。解州盐池被以最快速度解决,解州上下更是被彻底清理了一遍。然后朝廷开始派遣官员前来担任官职和改革盐场。只是这个时候,王澈突然发现,官员数量有些不足.不是那些人不愿当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员不足了。自从王澈登基以来,先是一场牵连数百官员的关中大案,紧接着又是盐城盐池案,现在又是解州盐池案,这些案子最少的都牵涉数十人,加起来有四五百官员被查,再加上还有巴蜀案子还没结案,朝廷每次学宫考核通过的不过百人。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就算朝廷有储备官员,一时间也难以补全。王澈看到这种情况,只得诏令各地学宫,提前开考,让各地学宫将优秀士子送到洛阳学宫,提前进行一次考核。各地州郡学宫得到诏令之后,一个个欣喜若狂,连忙将学宫中的士子召集起来,然后进行考核,甚至各地很多私人书院也前往各地州郡学宫考核,然后在通过考核之后一起前往洛阳学宫。王澈本就已经开了一次恩科,学宫士子被抽掉大半,这一次只能抽调州郡士子了。只是王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大量抽调各地士子为官的行为也会让各地官员世家、豪强快速强大。不过,即便是王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朝廷即便是已经有了很多帮助普通百姓读书的办法,但是直到现在,真正出身于底层的士子也是凤毛麟角。毕竟普通百姓有钱读书的人太少了。而且那些地方豪强、官员世家、勋贵们都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读书,可以请得起老师进行教导,家中有足够的藏书,甚至就连考核都有前辈来指点,而那些普通百姓有什么?他们又能拿什么去比?真实历史上,唐朝科举制度推广开来,但是真正能够出头的有几个是平民?一直等到几百年之后,印刷术、造纸术的大量普及,书籍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之后。普通百姓才能够在科举上走的更远,也让越来越多的平民走上政治的舞台。只不过可惜的是,伴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是科举一途,也会出现大量科举世家。这一点明朝中后期的江西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朝廷出现官员不足,但是王澈并没有停下对盐场的审查与改革。齐地盐场、河西盐池在这种情况下也在推进。当然齐地长芦盐场和河西盐池的虽然也有问题,但是这些人在看到朝廷酷烈的解决解州盐池和巴中井盐的问题后,顿时就怂了。不反抗,自己身死,家中其他人还有活命机会,虽然会被流放,但是有往日的亲朋故旧帮衬,也能安定下来,可若是反抗,那就是全家死绝了。除非是那些自私自利,不在乎家人,不在乎家族的人,否则不会再去作死。而且朝廷的酷烈也让那些人的三族感到害怕,这些人生怕自家里出一个头铁的,非要和朝廷对着干,然后惹急了朝廷后,被朝廷直接株连三族。到时候他们可就太冤枉了,所以就算是那些人还想要做些什么,也会被自己的三族给拦下来。于是王澈发现,齐地长芦盐场和河西青盐盐池虽然也出了案子,但是再没有像解州和巴中这么严重了。而朝廷也没有再大开杀戒,依旧按照《大乾律》进行审判,斩杀主犯,剩下的则是进行流放。同时在清理了各地大盐池之后,其他的小盐场就更好解决了。各地盐场在被清理一遍之后,朝廷也开始推行盐引制度。另一边,朝廷对巴中盐井的事情开始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