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八股文
谢良才终究耍赖住在了徐鹤家里。
虽然徐鹤内心是拒绝的,但看在刚刚他为自己出头的份上,只能让出了小床板的另一半。
月上柳梢头!
“咯吱……咯吱……”
“喂!学兄,咱就说能不能别扭来扭去,我这床板吃不消啊!”徐鹤捂着被子有点烦。
谢良才都快哭了:“早知道睡这床,我还不如跟我大兄凑合凑合呢!”
从小锦衣玉食的他刚刚住下时还觉得新鲜,可没一会儿他就吃不消了!
“要我说,干脆你去我家跟我一起读书得了,我爹给我请了个举人在家教我读书,不比在我大兄那……咳咳咳!”谢良才突然感觉话有不妥,连忙用咳嗽掩饰。
徐鹤笑了:“算算日子,府试很快就要到了,不折腾不折腾,再说了,我这种八股时文的写法还要自信完善一番。”
谢良才闻言眼睛突然在黑暗中亮了起来:“你说说想法,咱们一起参详参详!”
“今天你让我以《庄暴见孟子曰》为题,虽然我在文中用了比兴的手法,但我觉得骈文要用,但不能多!时文毕竟是模仿古人的语气作文,所以还是要多多参详韩退之这些古文派的文章!”
“具体呢?”谢良才急不可耐问。
徐鹤道:“韩昌黎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看他的文章,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说白了,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抒发心中真正的情感,然后从情感出发,鼓荡胸中之气,一气呵成,别说那些鸡零狗碎的废话,”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学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突然,黑暗中响起“咕咚”一声,谢良才激动地一屁股坐了起来:“小鹤,你总结得太好了!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不必管他骈文、古文,因文制宜,因时制宜!”
徐鹤补充了一句:“因主考之人制宜!”
在后世,考编班的老师不止一次强调,申论的最后成绩跟阅卷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那种喜欢务虚的老师,你把文章写得言辞优美、花团锦簇,这样很可能就拿高分了。
但遇到务实的老师,你写作时,一定要切合实际,拿出自己的想法见解,这样老师才能给高分。
但以前你不知道阅卷老师是何许人也。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啊,这个时代的主考官都是提前公布的。
你只要读读主考官之前写的文章,了解了解他的施政观点,那就能从侧面知道这位喜欢什么样的文风了。
“妙啊!”听完徐鹤之言,谢良才激动地整个人身子都在颤抖。
其实徐鹤所说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历史上明清两代读书人应考智慧的总结。
但在大魏朝,开国时科举取士断断续续了好些年,朝廷似乎一直没找到科举的最终考察方法。
但到了大魏朝宣宗皇帝时,终于决定了用朱子学说为正解,以四书五经为考题出处,考八股文。
而且还规定了八股文的具体写作规矩。
八股文又叫经义、制义、制艺,总的来说是一种为了考试服务的专用文体。
在这之前,国朝考试大量使用过二股、四股、六股构文,甚至还有按照题目,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写的二截文。
更有甚者,最后有的考生干脆用古文之式来写!
宣宗皇帝可能是个格式狂魔,觉得这样乱七八糟也不是个事儿。
所以就跟大臣们一起结合参考了宋代某些经义中分股对偶的做法,从而定下了八股文体。
何谓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也。
全文要将自己代入成为孔孟先贤,用他们的语气写作,不可自由发挥,文体规格需要按照规定书写,且不允许用庸俗的典故亵渎圣人。
因为是初创文体,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多年的光景,所以八股文发展到现在一题到手,必循规蹈矩,自文章开头一直到结尾,不敢有一言倒置,故而简朴古拙是有了,但工整性和文学性就差了很多!
而徐鹤受谢夫子启发,他虽然不敢擅动八股格式,但他却想出了一条新路,也就是古文和时文杂糅,给八股增加一点文学性,减少一点经学性。
从而让读者觉得文章丰满有趣、朗朗上口。
而这无疑让谢良才这个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循规蹈矩作文的人心潮澎湃,仿佛被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似的。
“我大魏自高皇帝开国,宣宗定八股文字,三场取七,专注头场,几十年来,英雄豪杰埋入八股中,出头之人,十中只一,不得意者,十之八九。”
“今天听了小鹤一番话后,只要我熟读经义,进场时稍稍注意一番,便跟个誊录生似的,高中也!”
说到兴奋处,谢良才激动地披上衣服下了床,在徐鹤面前手舞足蹈。
能不兴奋吗?
徐鹤所言这个小小的变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
但在同时代的人耳中却犹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谢良才是越说越激动,反正床板太硬睡不着,他干脆拉着徐鹤研究起制义来。
刚开始时,徐鹤听得昏昏欲睡,但很快,当谢良才讲起自己作文的心得时,一些细节部分吸引了徐鹤的注意。
比如最简单的破题,分为明破和暗破两种方法。
假设题目为“孝弟”二字,直接去破“孝弟”两字的意思就是明破。
但如果用“伦”去代替“孝弟”二字,就是暗破。
至于为什么要用伦去暗破孝弟,如果对经义无有研究之人肯定不懂。
其实【孝弟】二字通【孝悌】,这两字不就是儒家所谓的【伦常】吗?
用伦常阐发孝悌,这属于将原题引申。
所以说八股作文微言大义,巧妙绝伦。
破题还有正破、反破。
比如之前考过的《学而时习之》,若按照学习应该“时习之”去破,这种叫正破,如破时假设学而不“时习之”去破,则为反破。
谢良才又说了顺破、逆破,先破、次破等很多破题的讲究。
徐鹤刚开始时还有点困倦,但很快他发现,谢良才说的一些东西东西,就算是在后世他也完全没听说过。
或者说有的东西他当时就是一扫而过,并未深思。
但到了这个时代,这些知识都是将来学以致用的,所以他听得非常认真。
就这样,两人切磋了整整一夜没睡,直到谢氏起床做饭,两人才恍然发觉天已经蒙蒙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