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四海一洲司令)
第六十一章
(四海一洲司令)
话讲灿霞自到沼山组织游击队,已快二年还没有个名头。他招张彪、刘豹、李奈子等商量道:“你们想过没?俗话讲:[三个臭皮匠沼,顶个诸葛亮]。【猪有名、狗有姓、锄头耙子有个棒】我们已经像一支队伍了,应该有个名号。”
张彪摸了摸头道:“大哥你是高人,你说了算数。”
灿霞道:“自古以地名、名字取者较多。我总觉得这沼山游击队不亮,灿霞游击队更不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都想干番大事,应叫个响亮的……”
刘豹似乎灵感突来,灿霞还未说完答道:“对,天意!我们这沼山下有五个村庄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响亮的名号。”
张彪又插了一句:“那是你平时下去太玩清楚了。”
大家惊奇地问道:“刘豹快讲来听听?”
刘豹道:“山里有五个小小的村庄,宋家海、竹子海、邓家海、张家海、王文洲。那不是四海一州吗?这不是天意的名号吗?”
灿霞一听也点了点头,拍手叫好:“有点意识,响亮。”
手下的异口同声道:“大哥就称[四海一洲游击队]。”
“四海一洲游击队太长,就称[四海游击队],让兄弟们打遍五湖四海。”灿霞拍着胸口、举着拳头高叫着
………
不到一天,一面【四海游击队】的旗帜在沼山山神庙前旗杆上迎风飘扬。灿霞在旗下向上斜视着乐意地点着头。消息也很快地传下山去,不知者一听,来头倒也不小?
他家祖上,也是富户人家。他对日寇的罪行是恨之入骨,自他变卖家财土地,放下私塾先生。上山后,开始经费不抢不占,还勉强而过,和日本人干了几次,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队伍也就日益壮大起来。由开始三个,现在增加到二三十人了,但日子也就慢慢不好过了起来。
这天正在山上考虑粮响问题。
突然手下有人来报:“司令,有一中年女子求见。”
灿霞一听,说道:“带上来。”……
灿霞抬头向门外一看,突吃一惊;怎么文华来了?急忙迎了起来说道:“是那阵风把你文二奶给吹来了?有请!有请!”
文华直言不讳答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特来送信与你。听说你们好事也做了?坏事也干了?你可是我们山庄的后代,是教书育人的明理先生,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做事要对得住我们的祖先?”一边说一边拿出书信递给灿霞。
灿霞苦笑不堪答道:“哪里哪里,瘪谷先生总不能瘪着肚子饿死吧!都是手下人没吃没喝时,无奈干了些缺良心、伤天害理的勾当,我正在严惩此事。但我们也是为了抗日,对日本鬼子可不闲糊。”
文华道:“你们这些大男人、不能生产自给吗?怎么偏偏要去打家劫舍呢?”
灿霞道:“我也正在想此办法,炳武走了,你一人也确不易了。我也没什么接济你,我们会有法子的。”
文华把书信递给灿霞后说道:“信已送到,我回家去了,家里孩子还等我做饭呢!”
“那好吧!改日我亲自上门拜访。”
灿霞又对手下喊道:“好好的送你文二奶下山。”
文华走后,灿霞小心翼翼的拆开子明的书信,见上面写道:
【灿霞弟;自故园分别,梦寐神驰。甚以为怀,交情胜厚,仍情同手足。甚知文功武备,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弃甘甜而上保家卫国,抗击日寇,更加令人钦佩,眼见日寇已上自取灭亡之路。但国存两党相争。人民仍处水深火热之中,良禽择木而栖,大丈夫于乱世方显英雄本色,**爱民,深得民心。指日江山可定、祈望一会、忆叙少乐、共商大计、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甲申、夏月。
灿霞看后,也觉情真意切,不无道理?但心里仍一片茫然,及俱矛盾之中。过了会儿一人独自走去后山林徘徊起来,不由自主地又哼起小调;
一进保安街,
有家大门朝南开。
他家有个女裙衩,
胜过祝英台。
头发黑如墨,
脸上紫红色。
满身皮嫩白如雪,
全城都冒得。
头戴金银花,
身穿红罗纱。
她把罗裙紧紧扎,
脚莲二寸八。
四月二十八,
打扮回娘家。
手拿洋伞一尺八,
双手甩莲花。
走进麦林中,
麦杆黄咚咚。
麦林走来一相公,
扯拉不放松。
越拉越慌忙,
再拉骂你娘………
“不好!不能唱这歌词?应改改自己,还是唱一些京汉楚。”又哼起了京腔[锁五龙]………
“号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某单人独骑我把唐营端,只杀得儿郎叫苦悲哀。
遍野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里葬埋。
小唐童被某胆吓坏,某二次被擒也应该。
他劝某降唐某不爱,情愿一死赴阳台。
今生不能把仇解,二十年投胎某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