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吴军北上

那就让各国再乱一点吧。对了,卫国还是要继续给予教训,不把卫国给打得服服帖帖的,老子不氏赵了。

公元前488年,赵鞅命令下军将魏侈率军讨伐卫国。此时的卫国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反抗的勇气与脾气,结果当然是又被狠狠痛扁了一顿。

宋国是真的抖了起来,至少在郑国面前宋国是抖了。要知道,百多年来,传统老牌大国宋国在中原新贵郑国面前是屡屡吃瘪,如今郑国的军力基本耗尽,完全虚弱了,那还不趁你郑国病要你郑国命?

在晋国的授意下,宋国出兵狠狠打了一顿郑国。哦,对了,宋国还有一个传统世敌,曹国。那也一并教训了吧。得到宋国请示的赵鞅很干脆地作出批示:同意宋国实打实地教训一下同样背叛晋国的曹国。

曹国好歹也算是为防止晋国报复作了点准备,据说,曹国一口气连修了五座城池的城墙,而且紧紧拉近与郑国的关系。

结果,宋国人貌似打了鸡血,见被讨伐的曹国不服,居然还请求了郑国援军,顿时火大了,下了狠手,直接将曹国给灭了!

史料记载,公元前488年,春秋十二诸侯之一的曹国亡。

这是第一个被灭亡的春秋十二诸侯!基于这顶桂冠与位列春秋十二诸侯这个地位,我们得得意介绍一下曹国的历史和被灭的经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嫡兄弟王子振铎于曹、侯爵,定都陶丘,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建立了曹国。王子振铎被后人称曹叔振铎,这也是曹姓渊源之一。

曹国疆域大致辖今山东省西南部,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

都城陶丘正处于“襟带河济,扼控鲁宋”的“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当时看来的膏腴之地,又是大周王朝宗邦诸侯,按理应发展成大周王朝的一流诸侯。

是的,天子寄予了曹国厚望。曹国初分封时,是山东一带与鲁、齐相当的三大诸侯之一,尤其是作为王朝宗邦,与鲁国一样,肩负着共守王朝东土的主体责任,也是春秋十二诸侯之一。

但是,曹国自一开始就遭受了重大打击。

周成王时期,大周王朝爆发了三监叛乱,周公旦联手姜子牙费时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成功平叛。

曹国虽未参与叛乱,但在三监之乱中不坚决站在王朝一方果断参与平叛,而是采取了中立。你曹国作为宗邦诸侯居然不讲政治,那岂不是摊上了事?

结果,王朝平叛后,曹国受到惩处,被降为伯爵,还被剥夺了许多本与鲁国相当的权力。

发起叛乱的殷国被灭后,大周王朝又建立了一个宋国,以继灭亡的前朝商朝。

曹国之所以受到惩罚,本就是受宋国的前身殷国叛乱之故。于是,自宋国建立起,曹国对宋国就没多少好脸色。

但新建立的宋国却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历史进入春秋,宋国已然发展成地区性霸主,周边诸国均听命于宋国,甚至连大周王朝宗邦诸侯卫国、蔡国等国,都视宋国为老大。

曹国对宋国看不惯,宋国也视曹国为眼中钉,两国矛盾不断。

公元前682年,宋国爆发南宫长万之乱。当时宋国大司马南宫长万弑杀宋闵公,拥立公子游为君。

曹国一看,乐了,那还不出兵干涉一把宋国内政?

曹国的干涉,就是出兵帮助宋桓公夺得君位。

但齐国崛起后,齐桓公眼看着宋桓公违背了北杏盟约,组织联军讨伐宋国。

曹国听说打宋国,欣然出兵参加联军,大败宋军,兵围宋国都城商丘。

曹宋之间积怨更深。

齐桓公晚期,宋国眼看着齐国霸业走到尽头,居然发兵奇袭曹国。

曹国猝不及防,被夺走了大片土地。

齐桓公去世后,楚国北上称霸。当时楚成王率军北上包围了宋国,曹国、卫国等国正是楚国盟友。

面临亡国之难的宋国向晋国求援,当时晋国国君晋文公重耳刚继位为君不久,为图中原,出兵救宋。

重耳在晋国骊姬之乱中逃之出国,在列国间流亡了十九年,其中便到过宋国。

当时宋国虽然刚刚遭受了与楚国的泓水之役大败,宋襄公还是凭借着其独断的政治眼光,厚待重耳。

但当时的曹国国君曹共公却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家伙,他不但没有厚待重耳,还搞了一出偷窥重耳洗澡的非礼行为。

所以,晋文公救援宋国的军事行动,先是讨伐了曹国,甚至将曹国给灭了!

曹国这次被灭,当然又与宋国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曹国对宋国恨之入骨。

但宋国紧紧抱着晋国大腿,曹国对宋国完全无可奈何。

后来,曹国虽然在鲁国的帮助下复了国,但受到的惩罚非常严重。大片国土被割让,曹国受到严重削弱,从此完全沦落为二流诸侯,根本无力与宋国对抗。

为图生存的曹国,从此干脆就抱上了晋国大腿,总算未被宋国进一步蚕食。

但是,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曹国的这根大腿已经很虚弱了,晋国根本无力履行中原诸侯联盟盟主的主体责任,宋国对曹国又起了杀心。

曹国很紧张,公元前515年,曹国国君曹悼公有意向宋国示好,亲自赴宋国朝见,结果被宋国给抓了起来,一直囚禁至死。

曹国又气又急但偏偏无可奈何,由于国君被宋国给抓走,国内又爆发了权力斗争。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里,曹国政权多次更迭,国家一塌糊涂。

曹悼公死后,曹声公继位。

仅过了五年,曹声公被弑,曹隐公继位。

仅过了四年,曹隐公被弑,曹靖公继位。

再过了四年,曹靖公被弑,曹废公继位。

乱成这样,曹国,还有救么?

当然没得救了。更何况,这个曹废公是一位奇葩的主,将别喜欢打猎。

喜好田猎也就罢了,关键是曹废公居然将田猎之事与治国理政给搅在一起。

你这个积弱积贫的曹国,岂不摊上了事?

有一天,曹废公去田猎,结果发现一个叫曹疆的公族子弟也在打猎。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的爱好迅速将两位都源于天子姬姓的曹国贵族给拉近了距离。

令曹废公惊喜的是,这位曹疆对田猎非常精通,他毫无保留地将如何才能捕获猎取更多禽兽的秘诀对曹废公倾囊相授,还将刚刚捕获到的一头珍惜白雁大方地送给了曹废公。

曹废公大悦,见曹疆相貌堂堂,且为曹国公族子弟,喜好田猎,武艺自然高强,立即回报以曹国卿大夫、大司城之职。

史料记载,曹疆虽为公族子弟,但其身份已然成为“鄙人”。所谓鄙人,后世的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自我谦称,意思就是本人才浅德疏之意。但在当时,指的是远离都城的人。

一位公族子弟为何会远离都城?那是因为其祖上犯了罪,被赶出了都城,连“国人”的资格都失去了。

曹疆为何会成为鄙人我们不需要过多猜测,因为曹国这些年来乱得可以,国君隔个几年就被弑杀,牵连的不知有多少,曹疆这样的公族子弟受牵连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就是这样的鄙人,居然就在一次田猎中结识了国君曹废公,并一举成为曹国卿大夫,而且是执政卿大夫!

这个大司城之职,大部分诸侯国是不设的,相当于其他诸侯国家里的大司空。

有意思的是,这个大司城的职位源于曹国传统世仇宋国。

宋国国君宋武公因其名为司空,宋国人为避国君之嫌,遂将司空之职改为司城。

曹国长期以来受宋国欺压,尤其是到春秋后期,完全被宋国踩在脚下。

据说,宋国为了羞辱曹国,强令曹国将司空之职改为与宋国一样的司城。

担任了曹国大司城的曹疆一下子抖了起来,因为大司城在宋国、曹国都属于执政上卿,国君之下的第二把手。

曹疆对大司城这个职位之名非常反感,想想这是由宋国人强加给曹国的,再加上宋国确实对曹国欺凌得有些过分,于是就游说曹废公勿忘国耻,反了他娘的宋国佬。

传统中原那几个诸侯,我们在讲郑国、卫国、宋国等国时讲过,历史上,中原小强郑国也是宋国的传统世仇,曹国欲反宋国,当然要联合郑国。

曾经在春秋初期横刀立马于中原列国的郑国,本就对宋国近些年来相继收服了曹国、卫国等国紧张着,听说曹国有意结交郑国,当然大喜过望。

所以,曹国很快就与郑国结成了兄弟之国。曹国有难,郑国必然来救。

听说曹国与郑国勾搭在一起,宋国大怒,立即发兵讨伐曹国。

但有了军事小强郑国为后盾的曹废公胆气剧增,貌似根本无惧宋军。

曹废公一边下令防守,一边命令曹疆抓住机会向宋军发起进攻。

曹国相信,郑国肯定会来救援。两国联手,还不把你宋国打残了?

那郑国出兵了吗?

出了。公元前488年,屡次遭受宋国侵犯的郑国以救援曹国为名,向宋国发起了进攻。

但此时的宋国,相比郑国、卫国、曹国、鲁国等传统中原诸侯来讲,完全又回到了传统地区性霸主的实力,这要归功于宋国的对外政策取得了奇效。

自从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大举侵犯晋国时,宋国虽然迫于形势加入了反晋联盟,但却在对晋军事行动中既不出工更不出力,对齐国盟主发布的命令阳奉阴违,完全无实质性地出后讨伐晋国之举。

宋国这一招棋下得极其高明,最后反晋联盟遭到惨败,尤其是齐国、卫国、郑国这三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国内武装力量丧失殆尽。

雪上加霜的是,齐国自强悍国君齐景公去世后,迅速陷入内乱。

反晋联盟内各诸侯国一下子失去了带头大哥,遭到惨败的反晋联盟各诸侯国剩下的事,就是提心吊胆地准备着晋国的报复。

而宋国却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布了对晋国的忠心,不但第一时间向晋国示好,表示愿忠心追随晋国,还趁传统世仇郑国虚弱之时,对郑国发起了进攻。

可怜的郑国本就在反晋大业惨败中将国力给损耗殆尽了,此时如何敌得过宋国的进攻?

但郑国没想到,一向忍辱负重的曹国居然雄起了,公然交好自己,向宋国发出了“不”的声音。

郑、曹两国迅速结盟,此时听说曹国讨伐宋国,郑国立即发兵讨伐宋国。

宋国笑了,郑国哪里还有几个兵?

至于你曹国,NNGX,老子就直接灭了你!

宋国一边分派军队迎战郑国,一边发兵讨伐曹国。

公元前487年春,周历正月十三,宋国国君宋景公亲率宋军讨伐曹国。

宋军势大,曹军不敢正面列队交战,就将军队撤回都城。

由于曹国事前在都城陶丘外围精心修筑了五座堡垒,所以尽管宋军野战实力较强,宋国造战车非常先进,但攻城战却是短板。结果宋军强攻了数日,无法攻克曹都。

正在此时,宋景公却突然受了风寒,感冒了,军事行动又不怎么顺利,那就先撤兵吧,等寡人养好了病再来教训你曹国。

宋景公下令班师,自己率主力先撤,留下大夫褚师子肥断后。

褚师子肥正指挥着断后的宋军作着最后的撤军准备,在城内指挥曹军的曹国大司城曹疆见宋国撤了,顿时洋洋得意起来。

他一边手舞足蹈着,一边指着宋军对曹军将士们道:“瞧瞧,瞧瞧,宋国佬就这点水平,这不是逃了么?哦,对了,那个断后的大夫叫什么名字?褚师子肥?大家看这人逃跑的样子,是不是真的象头肥猪?”

说罢,曹疆哈哈大笑,一众曹国将士也跟着大笑。

“将士们,大家都不要怕宋国佬,宋国佬打仗是不行的。这次他们居然胆敢来侵略我们曹国,如今因惧怕我们曹国的实力而逃跑,岂能让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曹疆大声道。

众将士听了不禁吓了一跳,难道凭着咱曹国这点兵力,杀出城去追赶?

人人不禁都看向这位相貌堂堂的曹国执政上卿大司城曹疆,真的担心他会下达追赶宋军的愚蠢命令。

但貌似曹疆并不愚蠢,他下达了命令,但不是追击宋军,而是“曹国勇士们,扯开嗓子,高声大骂,将宋国佬骂个尿流屁滚”。

于是,曹军开展了春秋史上一场超级搞笑的军事行动:全体曹军将士在都城城头,扯开嗓子冲着正在徐徐撤兵的宋军将士谩骂起来。

一开始还乱糟糟的,到后来,曹疆亲自指挥,大家用齐整统一的口号谩骂起宋军来,重点还是谩骂宋军指挥官褚师子肥。

由于骂得实在太过难听,笔者也实在不堪下笔描绘一番。

反正曹军越骂越起劲,到最后,但凡是羞辱、侮辱宋军将士尤其是统帅褚师子肥的任何言语,极粗鄙之尽,越污秽之顶,将无礼无耻进行到底!

褚师子肥本严格执行着国君的命令,正率军缓缓撤出曹国。但由于曹军骂得实在过于难听,以致不少宋军将士气得转过身来回骂。

结果,将自身定位为整个大周王朝最正宗礼仪之国的宋国,其将士的骂功比起曹军将士来讲实在不堪一击,往往是宋军将士气愤不已,刚欲开口回骂,就被排山倒海般的曹军骂声给吞噬。

褚师子肥终于忍不住了,他红着愤极的眼,下达了猛攻曹国都城的命令。

命令一下,早就憋不住气的宋军将士齐吼着冲向曹国都城陶丘,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就这样打响了。

已然撤出战场的宋景公本已命令军队驻扎,等候断后的褚师子肥率军赶来汇合。

结果左等右等不见褚师子肥到来,却隐隐听到了喊杀声,然后就是褚师子肥派来的兵士报告具体情况。

宋景公得知情况后,也气愤得不行,立即命令宋军将士掉头:“给寡人将曹国给灭了!”

曹国守军根本没想到宋军居然会突然攻城,猝不及防,仓促应战。

而宋军尽管事前并无半点攻城的军事准备,但将士士气极度高涨,人人舍命相搏,居然仅仅用了一天,就攻破了曹国都城陶丘!

公元前487年春,曹国被灭,宋国尽并其地,国力顿时壮大。

曹国是春秋十二诸侯中第一个被正式灭亡的国家,而且从此再也没有复活过。

后来出现在史料中的,虽然还有曹国,但已经是宋国作为公爵诸侯大国自行分封的一个附庸属国而已。

曹国国君曹废公、曹国大司城曹疆的下场,是被宋军俘虏,然后均被砍头。

春秋十二诸侯,指的是晋国、齐国、楚国、秦国、郑国、宋国、卫国、曹国、陈国、蔡国、鲁国、燕国等十二个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诸侯国。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些诸侯国的名字将慢慢减少,我们也用不着遗憾了。

尤其是到后来战国时期,最终称雄江湖的只剩下七个,那便是楚、秦、韩、赵、魏、齐、燕七个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哦,对了,周天子呢?

周天子不中用了,先不用去管。

这里插一句,这个时候的周王室,有一个叫李耳的老人家走了。

李耳,熟悉不?

对,那便是老子先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我们当然是要放到周室风云去讲。

提到了老子,我们再提提这个时候的孔子先生了。孔子率众弟子在江湖流浪了一圈后,此时也回到了鲁国。

对整个世界都失望的孔子先生,把自己关在屋里,没事干只好码码字,他码的这些字便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同样,孔子的故事,我们是放在鲁国风云去讲的。此时,我们还是接着讲晋国,接着讲赵鞅。

赵鞅需要管的是齐国!

江湖局势对齐国越来越不利。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齐国算是雄起了一把,居然将原本属于晋国的众中原诸侯给拉了过去,组建了一个由齐国为首的反晋诸侯联盟。

这个反晋联盟,趁着晋国内战爆发,迅速出手,连续讨伐晋国,重点是扶持反叛的中行氏和范氏两大家族,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

在这场由赵氏家族内讧导致的连锁反应直至世界大战中,赵鞅笑到了最后,齐国却要哭了。

用一个词来概括此时的齐国,那叫内忧外患。

内忧,指强悍的齐景公一去世,齐国政坛连续地震,先后几任国君都被弑杀!

传统上卿国氏、高氏陷入低谷,晏氏、栾氏、新高氏等等大家族都被田氏家族打压。连强势的鲍氏家族都玩完了,曾经的外来人员田氏家族基本掌握了齐国政权。

齐国的外患,则是来自南边吴国的压力,以及担心晋国的报复。

吴国,已经作好了北上争霸的一切准备,并以武力威服了鲁国,迫使鲁国废弃与齐国之盟,结成吴鲁联军,对齐国不断发起攻击。

赵鞅能够让齐国好过吗?此时不打打这只落水狗更待何时?!

公元前486年、公元前485年,赵鞅亲率晋军连续讨伐齐国,攻占取了齐国的犁地、辕地,打残了高唐,一直侵袭到赖地。

我们看看这几处城邑在哪里。犁地,今山东德州市临邑县西。辕地,山东德州市禹城市境。高唐,今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东、德州市禹城市西南,赖地,今山东济南市的章丘市西北或济南市历城区东。

从山西出发,晋国大兵远道而来,在山东耀武扬威,横行于齐国,如入无人之境!

齐国,终于为当年大规模干涉晋国内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还没等赵鞅继续扩大对齐讨伐的战果,齐国更大的麻烦又来了,这是真正的雪上加霜级别的超级麻烦。

公元前484年,春秋历史上一场著名的运动战爆发了。

这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预备队、有效使用敢死队的战争叫艾陵之战,是吴国北上争霸的一场重要战役。

吴国联合了鲁国、越国以及东夷诸国向齐国发起了猛攻,双方在艾陵展开了激战。结果是齐军大败,十万参战将士几乎损失殆尽,齐国再一次受到了重大打击!

吴国大获全胜,这一下令赵鞅措手不及,因为再要讨伐齐国已经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了。齐国整个就残废了,还需要教训么?

赵鞅如果再想去讨伐齐国,势必引发吴国的不满。别看吴国曾经是晋国的小跟班,但现在的吴国,已经是春秋江湖的新贵了,而且是霸王龙级别的军事超级大国。

要好好防范吴国了,这可是一个完全不讲礼数的东夷诸侯。想当年吴军以三万之众,居然击溃了二十万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都,差点亡了楚国。

后来,吴国又四处征战,将江淮一带原楚国势力范围的各部落和东夷小国尽数收归于己,并强势讨伐越国,差点灭了越国。

现在,这个令中原诸侯谈之色变的吴国已经突破了鲁国、齐国,已经到了晋国眼皮子底下了!

赵鞅主政下的晋国必然要直面这头霸王龙,赵鞅不能将晋军再摆到齐国那里去了,那里,已经是吴国的势力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