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登基诏书与回归

廖启骑马在回京的路上,并没有快马加鞭的赶路,他明白回去之后等待自己的必然是新君的治罪以及捉拿。

廖启便也不急,慢慢的走,多看看路上风景以及路上的人们。

自己的事已经做完,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想想这么多年,所见所闻,原本打算和光同尘,做条咸鱼,安安心心升官,然后等着信王登基,再去投靠就行了。

自己不是阉党,到时再为信王前驱,替信王扫除阉党便是了。

可惜这天下腐朽之根本身不在阉党啊。

信王,不对,等回京之后便是崇祯帝了,皇帝偏向文官治世,也没错,可这天下的平民百姓太苦了啊。

所以在见多了,诸多不平事,以及平民那种日子之后。

廖启决定做点什么,可自己能做什么呢,辅佐天启,振兴大明,在这个大明玩革命造反?

开什么玩笑,自己来这个世界的任务目标可是在崇祯身上呢,万一崇祯不能登基怎么办?那不玩完了。

再说革命造反之类的,那时间可就长了,再说要的真龙天子的气数,廖启不确定自己要能做了皇帝,任务目标还在不在呢。

这终究是电影世界,按照剧情,崇祯怎么也算是决定性的角色了,不敢动,不敢动。

于是廖启只能尽力而为,尽量为大明多留一些底牌气数,清理边军贪腐,改善边军战力,清查江南豪门,释放奴仆,重厘田亩,还提前清除那些通敌叛国的贼商和贪腐甚巨的勋贵。

清查东林那年,廖启趁机处理了一些勋贵,相当于提前拷了一遍饷。

省的以后都便宜了李自成。

所得银两,廖启大多换为军资,补入九边边军和东江镇。

辽东可不差钱,他们只是将门扎堆,贪腐太重。

于是廖启一番操作折腾,成功把自己搞成了朝堂之上满眼皆敌,朝堂之外,在文官士子的宣传了,廖启成了第一奸臣,他们没敢明着说魏忠贤!

于是在民间,廖启也是臭不可闻,可止小儿夜啼的角色。

廖启淡笑,好了,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只需要演好最后一场戏,拿到东西就结束了。

自己只是心中有不平之意,便做了这些事情,如今已近尾声,便好好期待了。

京城,信王登基改元崇祯,宣读完即位诏书。

将诏书交给身旁宦官封存入盒中,准备拿去奉于太庙,昭告祖先。

魏忠贤此时靠近崇祯说道:“陛下,许显纯那帮废物失手被杀了,有逃回来的番子说,廖启已孤身回京”

崇祯此时志得意满,得登大宝,胸中意气风发,正待扫平沉珂,重振大明。

听完一笑:“魏公放心,既然他还敢回来,那便不用再留了”

魏忠贤在一旁说道:“廖启武力甚高,且京中的锦衣卫南镇还有京营皆有其部署,是否需要老奴调动厂卫为陛下分忧”

崇祯侧过头看着魏忠贤,脸上笑意古怪,说道:“公公放心,朕自有安排,廖启必死,就不劳公公了,公公早些去休息吧,去吧!”

魏忠贤面色一僵,他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可现在为时已晚。

只能黯然退下,心中却思索着,皇帝哪来的底气。

厂卫三千人马一朝丧尽,廖启的的武力与威势可是不小啊。

不怕廖启振臂一呼,起兵造反?

二人却没料到,那登基诏书被宦官拿走之后,在送往太庙的某一环中就被掉包,而诏书交到了一个身穿锦衣卫官服的人手中。

……

就算廖启一路悠哉悠哉的晃荡,可路也总有走完的时候。

终于京城在望,廖启看着高大的城墙,以及在自己面前迎接自己的齐可午以及南镇抚司的同僚们,廖启笑了。

说道:“怎么出迎这么远?”

齐可午看了一眼廖启说道:“先皇驾崩,新君即位,当今陛下命我等在此等候大人”

廖启看着齐可午微笑点头,意味深长的说:“多谢齐兄了”

齐可午眼眶泛红,大声念道:“陛下有命,肃宁伯,锦衣卫指挥同知廖启,犯下大罪,私通边军,暗中倒卖军械,横征暴敛,逼起江南民变,构陷朝中勋贵,乱布冤狱,擅杀同僚……等诸多大罪,现命锦衣卫督办此案,捉拿廖启于陛下面前问罪,若有反抗当场格杀!”

“廖启!莫做抵抗,否则格杀勿论!”

听完指令,齐可午身后的南镇锦衣卫们,一片哄乱之声响起。

有人怒喝:“陛下,这是要做什么?!”随即却被人按下。

锦衣卫中皆知齐可午是廖启的人,而廖启一向直管南镇,所以南镇之中,大多都是廖启的忠实下属。

这时又有人大嚷:“齐可午,你这叛徒!”

这时却有一营兵马,缓缓包围而来。

来的兵马多手持火器,正是京师三营中的神机营,而神机营的带兵将官正是胡义!

神机营将廖启以及南镇锦衣卫团团围住,南镇的那些下属锦衣卫们看到此景,又看到带兵的胡义。

纷纷绝望,这是都叛了,廖启麾下皆都听说过,廖启与齐可午,胡义的关系。

如今二人,却亲自带兵前来围捕廖启,说明齐,胡二人已经投靠新帝,也说明陛下必杀廖启!

胡义走上前看着廖启一言不发。

而齐可午却在此大声喝道:“廖启你可认罪!”

南镇之中有些骚动,可当神机营军士们,列队抬起火器包围他们。

又都安静下来,全场死寂一片。

讲真,如果这时候,廖启振臂一呼,说不定真有不少人随之赴死。可廖启没有,也不会这么做。

廖启看着齐可午与胡义,轻声笑道:“廖启认罪!”

解开马匹,伸出双手。

齐可午与胡义,亲自上前为廖启带上枷锁,甚至枷锁也是特制,皆是精铁铸造。

而在戴枷锁的过程中,齐可午悄悄把那登基诏书,放入廖启怀中。

廖启看着二人,微笑,轻声说道:“多谢二位兄弟,陪廖某走过这些年了,以后诸事也都交给两位兄弟了”

齐可午微微抽泣,说道:“廖兄,必须如此吗?”

廖启微笑不语,胡义在一旁说道:“我们完全有能力,带你离开,我等一起何愁大事不成,不必如此啊”

廖启轻叹:“这大明天下终究是姓朱的,我尽我所能,也只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了,呵呵走吧,莫让陛下等急了”

胡义,齐可午齐齐躬身一礼,廖启拖着枷锁,跟着二人走进城中。

在其身后有锦衣卫对着廖启的背影,在同僚的遮掩下,齐齐一礼恭送廖启。

当今新皇登基,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捉拿廖启问罪。

廖启入城之时,京城百姓纷纷出门看看热闹。

也见识见识这位“恶蛟”,魏忠贤之下第一奸臣的狼狈模样。

廖启身披精铁镣铐,身上飞鱼服染血已透,并未更换。

有些大臣,勋贵的家仆,想要鼓动百姓扔臭蛋,丢菜叶等折辱廖启,却被团团围住廖启的锦衣卫与神机营军士所挡,最终没有行动。

又有士子奔走急呼,呼朋唤友,前来围观,廖启这大权臣的陨落之时,直呼圣君临朝,大明中兴在望。

带动百姓大呼“陛下圣明,诛杀恶賊”

一路行入紫禁城中,换了大汉将军们押送廖启,一直到了大殿之中,在群臣注目之下。

宦官宣读廖启罪名,又有齐可午,胡义等人作证。

廖启罪名如实,一一落定。

最后,崇祯看着跪在大殿中央的廖启,淡淡喝道:“廖启,你可认罪?”

廖启看着崇祯,不如说是看着那张龙椅,思绪万千。

最后叩首,应道:“微臣认罪!”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皇帝万岁。

而旁边的魏忠贤看着押送以及指认廖启的齐可午,胡义等一众人证。

呆呆站立,面色苍白。

退朝之后,廖启向皇帝请求,自己有这些年的同党要向皇帝交代,皇帝下旨,将廖启押送至后殿等会皇上御审。

后殿之中,看着跪着的廖启,廖启心中感慨,朝中大敌已去一人,心中大慰。

崇祯开口:“廖启,你还有什么话说?”

廖启叩首说:“陛下,微臣曾清查军中贪腐,军中将领贪腐之证据还有江南豪族所私藏的田亩,人口,以及身后的朝中大臣的证据,名录,还有京中勋贵的家产土地几何的名录证据,还有臣这些年收服海盗郑芝龙,为东江镇补充兵员军械,如今东江镇兵强马壮,可随时突袭后金腹心,有郑芝龙保持海运之路,东江镇不失,大明进可攻退可守……皆在微臣府中那假山石下。这些才是先皇让微臣留给陛下的登基礼物,这些陛下稍后可让人去取”

崇祯听完廖启所述愣愣无言,廖启留下的这些东西对他有大用,无论是用作筹码,还是收税以及对付后金的筹备。崇祯看着廖启,想到了他曾向自己靠拢,又有皇兄对他的信重。廖启可惜了,他做了孤臣,不杀廖启自己难以收拢满朝文武之心。

崇祯开口:“廖启你……唉,罢了,你可有什么遗愿,朕尽量满足你”

廖启叩首:“多谢陛下,微臣只希望陛下在我死之后,莫在牵连其他人,并希望能选个死法以及死地”

崇祯看着廖启:“朕准了,你想怎么死?”

廖启看着崇祯说道:“臣深得先皇隆恩,如今先皇已去,想着自己是从太液池中爬出得遇先皇,后得先皇礼遇。臣想回到原点,一切从太液池起,便在太液池结束,臣请自溺于太液池,以全先皇之恩,望陛下恩准”

崇祯静静看了廖启一阵,说道:“廖启,你,唉……朕,准了!”

崇祯以及身边那一群从龙之臣,带着廖启来到太液池旁。

廖启看向崇祯或者说是崇祯身后的卢象升,齐可午,胡义以及很多熟悉面孔,他们都是廖启亲自安排到当时的信王身边,只为保证自己为这天下百姓所做的事情,不被终止,而从龙之臣们,大多都是这些事情的继承者。

廖启带着镣铐,对着众人施礼

轻声说道:“永别了!”

随即一步一步走向水中,而他背后。

崇祯背后的从龙之臣们,有大半皆是微微颔首,眼神坚定,却哀伤。

廖启没入水中之时突然想起了自己与天启帝的对话。“廖卿,我能感觉到我命不久已,可惜了你为朕和大明做了这么多,只是宗室之内除了信王再无人有能力接过大明江山,可我那弟弟却偏信那帮文官,这些年,你做的这些事,怕是他们容不下你,我那弟弟也容不下你啊,廖卿,这次朕怕是对不住你了,若有一日我那弟弟要杀你,你走吧!离开大明吧”

廖启却道:“我不只是为了陛下,更多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臣胸中一口意气,若那一天到来,臣,唯死以报陛下的如此让小臣乱来的机会。”

天启看着廖启哈哈说道:“你这一口意气我也想出啊,朕并非不知民间疾苦,不得已用了你和魏卿,可终究不如意啊,那就委屈廖卿了啊,朕谢谢你了!”

廖启低头叩首:“微臣以一死而报陛下!”

……

崇祯元年,肃宁伯,锦衣卫指挥同知廖启,自溺于太液池。

锦衣卫抄家之时,在其府中无半两余银,只有一独臂老头,在引锦衣卫拿到所有的资料以及证据后,带着廖启的一套衣服,一把御赐绣春刀出城,为其立了一个衣冠冢。

奇怪的是后来宫人在太液池中捞了许久并未捞到廖启的尸体。

但崇祯命人封口,表示不必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