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犹太人的反扑

不得不说弗兰茨还真是低估了国民议会身后这帮幕后黑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欧洲王室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来了几百人。

其他的社会名流更多,还有各种体面人的亲笔信,甚至包括了部分军中大佬和皇室成员。

如果不是维也纳之乱,再加上之后大量官员以辞职来向皇室施压,此时来找弗兰茨的人会更多,甚至有可能再来一次维也纳之乱。

不过没有如果,正因为维也纳之乱,奥地利帝国内部大量的特权阶级被清洗,尤其是旧贵族的大量辞职给了弗兰茨重掌文官系统的机会。

此时他们已经无力再在政治上施压,只能打打感情牌。

弗兰茨对任何不想做官的人的辞职请求全部批准,对于拒不执行命令、阳奉阴违的官员一律按战场抗命处理

如果是平时自然不可能,但谁让它是动乱时期呢?

1848年整个维也纳的高级文官更换率超过1000%,几十届政府让维也纳政府的命令比草纸还不如,其中很多时候就是挂个名,人还没上台就已经下台了。

至于中级文官系统整体更换率也接近70%,政府的很多职能都瘫痪过不止一次。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奥地利帝国有足够的官员顶上吗?

当然有!

历史上1848年仅维也纳一地的候补官员数量就接近10万人,有资格做官的人则更多,补缺等个二三十年是常态,所以政府根本就不愁找不到人手。

一句话只要弗兰茨愿意,想做官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这些人最起码完成了法学学业,接受了完整的忠诚教育,家庭背景干净、清白,他们做官就未必比奥地利帝国现有的官僚差。

1848年奥地利帝国全国共有15161名正式官员,其中7682人遭到更换。

奥地利帝国的文官系统被侵蚀了几百年确实早已经到了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程度,但是现在的动乱却给了弗兰茨机会可以采取更原始、更直接的方式来进行改革。

不过所有的声音在弗兰茨处理了路德维希三世之后便戛然而止了,废立自由市、罢黜国王、同宗合并等等一系列操作是曾经绝大多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做梦都不敢干的事情。

然而此时弗兰茨不但干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彻底。整个德意志邦联群雄束手,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自然清楚根本不可能改变弗兰茨的心意。

更可怕的是弗兰茨还将德意志地区的君主们变成了他的帮凶,尤其是那些由于同宗合并失去了君主地位的小国君主们。

他们是不敢恨弗兰茨、恨奥地利帝国的,但是某些幕后黑手就不同了。

本来他们是与那些犹太金融家交往最密切的一批人,但此时却下手最狠,疯狂地想要捞上最后一笔,并且销毁一切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据。…。。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幕后黑手的势力要比想象中更加强大,他们甚至组织军队打败了一些小邦国的正规军。

这些人的精神动员能力让一些犹太社群觉得这是针对犹太人的行动,甚至一些德意志人也加入其中认为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如果是过去那些政府一定会选择和谈,妥协,甚至是投降。然而这是个民族的时代,刚刚经历过民族主义洗礼的平民居然拿起了武器主动帮政府镇压叛乱。

最关键的是铁路的存在,大大拉近了各邦国之间的距离。

强邦的军队能在第一时间开赴弱国的战场,面对有民众配合的正规军,那些私人武装和叛乱者很快就败下阵来。

欧洲历史上叛乱者只要投降,各国政府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不过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这一点便有了巨大的转变。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至今还让欧洲大陆记忆犹新,不过当时仅限于法国国内。

然而此时却不同了,奥地利帝国不得不照会各国政府才能阻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短短几个星期之内就有数万人因此而丧生,滥杀无辜并非犹太人的专利,他们过去在罗马境内可以屠杀其他民族,此时原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内其他民族也可以屠杀他们

这一切并不是弗兰茨想看到的,所以他并没有任由这场暴行的范围没有继续扩大,只不过要被运往巴塔哥尼亚的犹太人数量从三十万猛增到了七十万。

有些传承数十代的家族也在此时彻底消失,邦联内君主们吃得满嘴流油,但为了自身形象免去了大部分利息。

尤其是那些犹太银行家放出去的高利贷基本上只需要偿还本金就可以。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的稻草,毕竟他们可能不吃不喝也还不起那些利息,现在最起码有了希望。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有了钱就开始各种大兴土木,顺便骄奢淫逸一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增加了就业率。

剩余的钱也不可能放在仓库里发霉,要么拿去投资,要么拿出去放贷,不过各国政府多少还是要点脸的,不会去直接放高利贷。

由于处在战争时期,拿钱去国外投资并不现实,所以他们不得不投资本国的产业,或者德意志邦联内一些相对值得投资的地区,比如奥地利.

各国政府的各种措施只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常规操作,但是却让民众得到了实惠。

尤其是取消高利贷和低息贷款给了很多人拼命一搏的机会,很多人也将因此完成阶级跃迁,一个民族正在被重新塑造。

弗兰茨则是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这全部的业障,大批杀手和亡命之徒涌入维也纳,他们的目标自然就是弗兰茨。

不过这些家伙显然低估了弗兰茨和奥地利帝国的秘密部队,弗兰茨将后世诈骗集团的欺诈术教给了谍报头目们。

于是乎这群人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十九世纪的杀手们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欺诈术明显智商有些不够用。

有一句话正适合形容此时的盛况,那就是“傻子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

绝大多数杀手们刚下火车就被骗去了地下角斗场或是小煤窑,其中绝大多数都成了耗材。

当然也有少部分蛊王能脱颖而出,不过这些人早就忘了最初的目的,比如勇敢的布加勒斯特之鹰。

39314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