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形势急转(2更)
恋上你看书网,书穿后,我和权王一起重生了
沈微落还没有想明白,一阵唢呐声由远及近。
窗外街上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沈微落再也没心思用膳,搁下碗,朝窗口奔去。
只见送亲队伍刚抵达主街,就被百姓围了个严实。
走在队伍前面的孙权复神色立变,满眼冷凝。
他自然知道沧州城的流言。
之前下人报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流水宴?
一口灶台也叫流水宴。
他原本打算,花上三五百两银子,意思一下就好。
反正还得了善人的名头,只赚不赔的买卖。
如今亲眼见了,直接将他气得不轻。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人头一直延伸到远方。
光这条街上,就支了不下十口锅灶。
这哪里是捧场,明明是讹人嘛!
这李应天,到底想干什么?
他甫一抬首,就看见一群人遥遥行来。
为首一匹红色宝马上的男子正是知州李应天。
他竟然一身官服,并没有着喜服。
孙权复心头有些不解。
这并不是李应天正经娶妻。
穿什么,都不打紧。
只是为何偏偏穿了一身墨蓝色官服。
跟奔丧一样,实在不吉利。
他还没有想出所以然,李应天已经走到跟前。
连马都没有下,朝他虚虚抱拳一揖。
“还让孙大人亲自将妾室送来,李某实在过意不去。
回来后,李某便决定,邀请全城百姓前来观礼!”
今日大喜事儿一桩,哪有让百姓空着肚子回去的道理。”
可您也知道,我那州府后院,实在太小,便吩咐百姓在沧州城支了锅灶。”
李应天话落,走在他身后的师爷魏梓翻身下马。
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奏报,举过头顶,呈给了孙权复。
孙权复伸手接过,当众打开。
他刚看到一串数字,李应天的声音淡淡响起:
“生怕今日时间紧,孙大人来不及统计,李某着下人早已统计好。
不多不少,刚刚一百五十口灶台,魏师爷已经帮孙大人算了笔账。”
每一口锅,都上大鱼大肉有些浪费了,百姓都能体谅,寻常菜肴,三五道菜就好。”
一百五十口锅,一共需要纹银四万两,相信这些银子对孙大人来说,九牛一毛!”
孙权复“啪”一声合了手里的折子,当即沉了脸。
这李应天,真是张狂得没边儿了!
竟然当众敢给他难堪?
别忘了,没有他平日里送吃送喝,李应天想在这么个破落州城滋润地活着,简直痴人做梦。
怎么,如今翅膀硬了,就想飞出去了?
李应天真忘了,自己只不过是一只握在二殿下手里的纸鸢罢了!
一旦挣断了线,离死也就不远了……
孙权复冷笑一声,看向李应天,一字一句道:
“李大人,别忘了,我们可是兄弟……”
“对啊,是兄弟,才帮老哥做了一切该做的事儿,老哥只需要掏银子就成!”
李应天摸了摸肉墩墩的下巴,满眼和煦。
只见孙权复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铁青。
着实精彩。
两方人马僵持在原地,一时谁不愿意退让。
没多会儿,李应天便没了耐心,大手一挥,“父老乡亲,你们知不知道青木镇?
啧啧,你们可不知道,前几日青木镇水患,一处崖壁竟然无故坍塌……”
“好,我掏!”
孙权复黑着脸,打断了李应天。
百姓正伸长耳朵听故事,突然被人打断,不由得心生不悦。
一看是今儿的大善人孙权复,众人想着还没下肚的菜肴,暂时压下了心头的不满。
齐刷刷看向孙权复,两眼放光。
孙权复在身上虚虚摸了一下,难为情地看着李应天。
“既然如此,孙某自然掏银子,可是不巧,今日出门,没有带这么多银两。
要不,李老弟先借我应应急,放心,三日内定然悉数奉还!”
“不用这么麻烦!”
李应天大手一挥,师爷魏梓领了个中年男子走出了人群。
“这是沧州汇通钱庄的李掌柜,兄弟可知道,你的银子全存在汇通钱庄。
来回跑一趟多麻烦,我过来时,索性将李掌柜一并带来了,他连银两都提前准备好了。”
孙大人,百姓可等着呢,你只需要在条子上盖上自己指印,百姓就能买米下锅了!”
孙权复已经气青了脸,咬牙切齿道:
“李大人,可真是贴心呐!”
“那是自然,孙大人,请吧!”
李应天丝毫没有退让。
孙权复极不情愿在李掌柜的条子上落下自己的手印,现场顿时欢呼起来。
李掌柜如约将银两交给了魏梓。
立时有百十号人上前,从魏梓手里接过银票,领着人马,去菜蔬铺子、干菜店采购。
百姓不再围观,转身盯着自己踩好点的那口锅,眼睛眨也不眨。
李应天对此毫不意外,笑着伸手,“孙大人,请吧!”
孙权复满心怒火无从发泄,看着街上的百姓,迟迟没有动身。
直至街上飘起阵阵饭菜的清香,他才一夹马肚,朝前行去。
马匹刚行了几步,斜刺里穿出一群人马,穿白衫,带白孝,跪在道中嚎啕大哭起来。
“可怜我的儿,你在西山矿洞里被人折磨了整整三年,死时才十五岁啊……我的儿啊……”
“我的孙子啊,你被人骗进去,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还被割了舌头……”
“我的儿子,老天有眼,让你活着出来了,可一个大小伙儿,瘦得皮包骨头,不足四十斤重……”
“我的儿,你失踪至今,娘都哭瞎了双眼,连你的尸骨都看不见了,可是这群人竟然在这里娶亲纳妾!”
“我儿遭受的所有磨难,都是面前的官商勾结,践踏百姓性命所为,苍天有眼,终有他们偿命的那一日!”
……
痛哭声压过唢呐,响彻整个沧州城。
围观的百姓傻傻怔在原地,半天反应不过来。
其中有人知道内情的,望着痛哭的百姓,红了眼睛,咆哮出声:
“这都是事实,听说前几日水患,西山后山半面山塌了下来,露出了洞穴。
里面抬出了三十八具尸骨!”
立即有人接声,“是啊,我也听说了,一个国子监学子也被埋在了里面,幸亏被救出来了!”
“你说是不是,这些冤魂想借着国子监学子的嘴,告诉世人他们的冤屈……”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形势立转。
有人顿时气急,几步上前,抡起镐头,砸烂了锅灶。
菜肴淌得满地都是。
其他百姓直接拿起手边的菜蔬,悉数朝迎亲队伍扔了过去……
7017k